孟子的智慧和深度解析 修心养性与家国天下
【领读人】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联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兼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孟子》对儒家的贡献与影响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大儒,他自己说“乃所愿,则学孔子”。《史记·孟荀列传》载,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可见,孟子私淑孔子嫡孙子思,传承孔子之道,擅长《诗》《书》。在当时圣道衰微、战乱不休的情况下,孟子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游说诸侯,试图实现仁政王道理想,可惜被认为迂远于事。孙奭在《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序里说:“夫总群圣之道者,莫大乎六经。绍六经之教者,莫尚乎《孟子》”,认为《孟子》是继承《六经》之旨,传承圣人之道。宋儒施德操说:“孟子有大功四:道性善,一也;明浩然之气,二也;辟杨、墨,三也;黜五霸而尊三王,四也。是四者,发孔氏之所未谈,述《六经》之所不载,遇邪说于横流,启人心于方惑。则余之所谓卓然建明者,此其尤盛者乎?”他说孟子对儒家的四个贡献:性善论、浩然正气、辟杨墨、王霸之辨。这四个方面是孔子没谈到,《六经》没记载,在当时具有阻遏邪说、启迪人心的作用。
《孟子》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共同完成的,虽然仍属于语录体,但已有很大发展,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很多段落都有一定的中心思想,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可以独立成篇。《孟子》一书在宋代以前的经籍中均列于子部,地位在经书之下。自中唐韩愈《原道》把孟子列为继承道统的人物开始,逐渐形成孟子的“升格运动”。五代后蜀主孟昶刊刻“十一经”,收入《孟子》,《孟子》也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北宋理学家如张载、二程等都重视孟子,到南宋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孟子》的经典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孟子》的思想内容总论
《孟子》一书共七篇,主要记载孟子的社会政治活动及其思想学说,还保存了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乐正子等人以及杨朱、许行、告子的思想材料。关于其思想内容,一般学界多从现代学科划分,把他的思想分为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加以研究,偏重于把《孟子》作为心性之学的代表作。其实《孟子》思想体系的主体是以仁义为核心的仁学,是对孔子仁学的传承发展,主要包括修心养性和家国天下两个方面。前者向内在心性深入,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在天人合一构架下提出了修养方法,为成就圣人人格提供了途径,这就是所谓内圣之学;后者向外在社会政治发展,提出以仁为核心由内向外、由人向物推衍,孝悌之道,礼乐教化,仁政王道,以期治国平天下,实现王道政治理想,这就是所谓外王之学。
程颐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孟子》一书“仁义”一词共出现24次,成为孟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他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仁”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人的精神家园和生命的支撑点,是人最高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原则;而“义”是人为人处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行为的最高准则,是实现人之为人基本价值的正路。
《孟子》的内圣之学
孟子除了赋予心下学上达的知性、知天功能,又认为心能有诸内而形诸外,形成了“心-气-形”一体的修身观。《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思是说,只要尽量地扩充人生来就具有的善心,就能认识人的仁义礼智道德本性,而一旦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就是认识了天的本性;保存善心,修养自己的品性,所以能事于上天。即通过心性修养,提升人格境界,达到与天道合一的境界。孟子还提出由内而外的横向扩充之道。《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四心”是人的道德的开端,也是道德的根本。由内而外,由四端扩充至家国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发扬光大,连在家侍奉父母都做不到;如果能够扩充,发扬光大,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孟子提出了养心寡欲的功夫论和善养“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他主张性善论,认为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人生在世,受各种物欲引诱,本来的善性在一天天变恶,这就是“失其本心”,也就是“放其良心”。孟子教人把失去的仁义之心找回来,他说:“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丢失了鸡狗等家畜会着急地找回来,可是丢失了良心则往往不知道去找回来。学问之道只不过是寻找良心,树立本心罢了。把良心找回来怎么办?要时时“操存”,就是执持心志,好好守护,使心始终处于神清气定,时刻符合仁义道德的状态。在“操存”的基础上还要“养心”,“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强调修心养性最主要的就是清心寡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他还提出善养“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人通过正确的方式培养它,不损害它而获得的非常浩大、非常刚强,充满天地之间的精神之气,它与义与道配合,人一旦做于心有愧的事,这种气就会消散。以浩然正气为基础,就能养成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人格的养成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心性修养还体现为践形。践形就是内在的德性充实显露于外,通过人身体形貌、言谈举止呈现出来。君子的本性,是仁、义、礼、智植根于本心,再由内而外,表现在仪表上是清和朗润,并在面色、肩背,以及四肢具体体现出来,用不着说,别人也能够感受得到。践形就是通过道德实践使肉体生命放射出精神光辉。
《孟子》的外王之学
孟子外王之学的逻辑是以仁为基础,横向上由内向外、由人向物推衍。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主张要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孟子·滕文公上》提出五伦之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教人们懂得父慈子孝的亲情、君礼臣忠的道义、男女有别的挚爱、兄友弟恭的伦序、朋友之间的忠信,这包含了人类社会主要人伦关系及其行为准则。五伦中父子、夫妇、兄弟属于家庭伦理,君臣属于政治伦理,朋友属于社会伦理。
孟子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就是其仁政学说,具体内容有制民之产、实行井田制、使民以时、省刑罚、薄税敛、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庠序之教、通功易事、百业俱兴等。如“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就是说,为政者发展经济,给百姓基本的生活资料,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他主张从仁政出发,平治天下,实现王道理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尧舜之道就是先王之道,具体措施就是行仁政,最终达到平治天下,实现王道理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当有人问“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说,“定于一。”“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当时人民痛苦于战争,流离失所,性命难保,孟子提出要使天下安定,就要统一天下,只有有仁心、行仁政的人才能够做到。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夏、商、周三代君王取得天下是因为有仁心、行仁政,后世失去天下是由于无仁心、不行仁政。可见,有仁心,行仁政,是平天下的根本。
《孟子·离娄上》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天下、国、家、身一体观,二是天下、国、家、身本末观。天下、国、家、身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但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修身为齐家之本,齐家为治国之本,治国为平天下之本。这种家国天下一体观和本末观,就是后来中国人“家国情怀”的源头。“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和人文信仰,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如同一条纽带,将每个人的成长与家国天下紧密相连,个人的生活、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前途、人类的未来,都同频共振,构成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命运共同体理念,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依然需要我们传承发展。(韩 星)
主委致辞
民革重庆市南岸区委会南山支部主委 谢 恒
民建重庆市南岸区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覃 浪
民革重庆市南岸区委会南山支部与民建重庆市南岸区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参与《团结报》文化周刊策划的“团结读书会”活动,品读中国古代经典《孟子》。
通过一场生动的思想交流,伴随着观点的交织碰撞和学识的拓宽增长,让人更加体悟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和深远价值。与会的同志互相学习,同志们的发言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思想的碰撞、认识的升华,团结读书会对大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起到了良好作用,达到了“品经典聚共识,以书香促履职”的活动初衷。
支部共读
支部与专委会联合开展团结读书会活动
【民革重庆市南岸区委会南山支部】
民革重庆市南岸区委会南山支部成立于1982年10月,现有党员33人。支部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全体党员热爱组织、积极活跃,组织生活丰富、履职能力突出。近年来,支部党员撰写的各类建言中,3件获上级有关部门采用,16件被重庆市、南岸区领导批示,27件被重庆市、南岸区政协大会采用为大会发言、集体提案;支部党员撰写的宣传稿件、理论文章,被统战、政协、民革系统采用200余篇。2020年12月,支部高标准建成党员之家,依托党员之家开展了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社区治理等系列志愿活动,得到辖区群众交口称赞。2021年,支部荣获民革中央“民革示范支部”和“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称号。
【民建重庆市南岸区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民建重庆市南岸区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22年6月,有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8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在民建南岸区委会的领导下,培养和锻炼民建青年后备干部和青年优秀人才,围绕区委会重点工作履行职责、开展会务服务;组织会员开展理论学习,学习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学习民建章程、会史和会的优良传统,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为青年会员提供参政议政、学习交流、服务社会、发挥才干的平台,培养青年会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团结读书会走进重庆南岸
6月24日,民革重庆市南岸区委会南山支部、民建重庆市南岸区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在南山“隐尘山房”联合开展团结读书会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团结报《文化周刊》策划,民革南岸区委会、民建南岸区委会具体指导。读书会上,民革党员和民建会员诵读《孟子》,共读经典。民革南岸区委会专职副主委朱琦婧、民建南岸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廖亚军以及来自民革南山支部、民建南岸区青委会共计25人参加活动。
活动开始前,与会人员做了充分准备,在依次进行的专题发言、自由讨论、总结等环节中,大家从“品读国学经典,坚定文化自信”“孟子治国理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孟子个人修养观的重要启示”“孟子教育思想之于当代借鉴”“儒家爱国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等角度,对孟子的重要观点和思想精髓进行了品读、提炼和分享。
朱琦婧表示,对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而言,这种跨党派联合、支部与专委会结合的学习形式很新颖、有意义。通过思想的碰撞、认识的升华,大家更加体悟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和深远价值,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四个自信”起到了良好作用,实现了“品经典聚共识,以书香促履职”的活动初衷。
廖亚军表示,在新年贺词中提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种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对包括孟子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表达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与深切牵挂。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来说,我们要守初心、担使命、勤学勉、求实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汇聚起磅礴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谢 恒 罗 欣)
学习感悟
民革党员罗 君:
在 《孟子》一书中,“孝”字出现了29次,可见孟子对孝的重视。
首先,孟子认为孝是为人之本。“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事亲”即以孝道奉养亲人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事。其次,孟子提出“终身慕父母”。意即把父母看作最重要的人,才是最孝顺的人。再者,孟子主张“事亲”还要“养志”,不仅要满足父母物质需求,还要注重精神孝养。此外,孟子提出不独其亲的孝道观。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对齐宣王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见,孟子的孝观已从单纯的血缘孝亲推及至社会孝老。
民革党员王 沛:
“重民”思想在孟子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孟子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认为统治者解决好民众所关心的问题,让民众丰衣足食、家庭和睦,让社会稳定和谐,并且具有坚定的道德观念,民心就会归服,国家就会得到长足发展,就能“王天下”。
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从包括孟子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贡献宝贵的中国智慧。
民建会员罗 欣:
孟子思想是中华文明道德的早期模板。他主张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但必须通过内省去保持,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孟子将人际关系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至今也是我们去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
民革党员刘 伟: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孟子的仁政,对我们今天的治国理念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于国家,要做到利国安、护民心;对于家庭,要做到兴家风、植德业、爱友邻。
作为新时代的民主党派成员,我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社会实践和履职尽责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持在凝聚共识、建岗立业、建言资政上同向发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革党员朱姝婧:
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其效法孔子,聚徒讲学,影响深远。
《孟子》总结了许多教育理论,形成了孟子的教育思想,例如,不忘教育初心、推广为学之道、钻研为教之道、优化学习环境等诸多教育方面的独到主张,对当前教育水平的提升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民建会员范神洲:
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亲民思想和“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君民关系理念影响深远。这启示我们要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将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始终作为我们的“初心”。
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做了阐释:“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我们当重温文化经典,不忘初心使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