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

前一期聊完了纽约佳士得春拍,这一期来看看苏富比。

此次苏富比也是延续了之前的套路,主打明清官窑,老窑则只推出了一件重器。除了传统的中国艺术品专场外,拍卖行还征集到了英国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吴权博士的私人珍藏。此番在纽约上拍的,是吴权博士专场的第一场,其后还会在香港、伦敦等地陆续推出余下几场。

吴权博士(1910-1997)是上个世纪伦敦艺术品市场上最活跃的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范围极广,青铜器、书画、陶瓷、玉器、金铜佛像等等均有涉猎。1968年,他以其父吴莲伯的名字,成立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吴莲伯博物馆,成为英国南部能够近距离欣赏中国艺术品的一处小众游览地。

他的瓷器收藏很多来自当年的大藏家,比如其中有几件来自放山居的旧藏,估计要等到香港春拍上拍了。放山居购藏的瓷器,基本都是当年从圆明园劫掠所得,所以行内常把“Fonthill”、“圆明园”、“最贵的瓷器”几个词划上等号。今年拍卖场上又能看到圆明园的旧物,既有些许唏嘘,又有一点期待。

高古瓷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

头把交椅:隋代白釉大盖罐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

此罐器型硕大,高达33.5cm,并且带有原盖。放在桌子上,得是怎样一尊大家伙!近些年最火的高古瓷,大概要数隋白了。从大象烛台,到萌萌的坐狮,到百万的深腹大杯,到可爱的小兔子,再到上一季的小白杯子,每一件隋白名品在拍场出现,都掀起了一股旋风。拍卖行紧跟流行趋势,这一季推出数件早期白瓷,希望延续火热势头。

这件器物可能是市面上极少见的带盖的隋白大罐,目前所见大多数馆藏器都没有盖子。著名的姬威墓曾出土过带盖的,但可惜未见过实物。北京故宫收藏的一件(下图),尺寸要小不少。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

早期白瓷,雕塑类主要看造型神韵,实用器类主要看线条釉色。这件头把交椅因为尺寸巨大,当时制作极困难,所以线条可能不如小件器物精巧,釉子也流淌感过强。世上罕有尽善尽美之事,欣赏古代艺术品,要接受不尽人意的地方。从个人感情来讲,这件大罐和前文佳士得的头把交椅钧窑长颈瓶一样,都是重要性远大于美感的器物。


左护法:隋白釉大杯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4)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5)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6)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7)

排名第二的器物亦是一件隋白。此类杯子尺寸有大有小,此只属于极大者,单从图片很难感受到。和第一件器物一样,如果在预展乍一看到实物,一定会先惊叹于其尺寸之大。元代以前,中国人喝发酵的酿造酒,酒精含量低。所以制瓷技术成熟后,出现了这样的超大号杯子。后来开始流行酒精浓度高的蒸馏酒,就使用鸡缸杯那样的小酒杯了。

同款隋白杯子非常多,但线条釉色漂亮者不多。这只从图片上看,胎体轻薄,釉水莹润匀净,除了口沿有一点流釉瑕疵,整体质量上乘。但能排在第二,也是因为其它器物实在没什么亮点。


右护法:隋唐白釉长颈瓶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8)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9)

第三件亦是一件早期白瓷。此瓶长颈圆腹,线条简洁优雅,我认为早期瓶子类造型,以这款净瓶为最美。行方给的估价很低,大概是因为此瓶颈部有比较明显的断修。正巧翻到了它早年的照片,颈部原本是大漆或者金缮修复。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0)


四大金刚之:磁州窑剔花缠枝花卉纹器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1)

此八棱状器物可能出自当阳峪窑,正面有一圈卷草纹剔花,侧面是一些潦草的刻花,正中间内凹呈弧面。这种比较怪异的器型,用途不明,可能是某种供器。参考定窑、耀州窑、钧窑等均有类似器型,其中定窑有一款带兽首的,兽首口中衔有瓷珠,摇起来叮当作响,和铃铛差不多,甚是有趣。磁州窑系里,同种器型也有圆形的,都很少见。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2)


四大金刚之:耀州窑青釉盖碗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3)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4)

完整干净,釉色尚可,喜欢简洁风格的朋友,大概会很喜欢这个盖罐。


四大金刚之:白釉三系罐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5)

同样是干净漂亮的一只罐子,釉水肥厚,修胎和三系的制作都很精细。今天市场价值不高,未来也不怎么可期,但漂亮的东西不需要用金钱来衡量。


四大金刚之:耀州窑印连生贵子纹碗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6)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7)

最后一件实在选不出了,就拿这只大碗凑数吧。连生贵子的纹饰,在耀州窑印花里比较少见。这只大碗模印似乎欠清晰,但内部釉水看上去还算匀净,实物也许比照片漂亮。

这场两场的老窑,说实话亮点少的可怜,吴权博士专场里甚至还有疑似新仿的油滴盏。就不赘述了。

明清瓷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8)

头把交椅:宣德青花云龙纹钵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19)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0)

明清瓷器头把交椅无疑属于这只宣德青花云龙纹钵。此器型平底厚壁,不同于常见的大碗,与佛教使用的钵相似,是宣德时期创新的造型。过去觉得其形似掷色子的器具,也常有色子碗、色子钵等俗称。参考两岸故宫等资料,此器底部有平底和环形浅圈足两种做法,拍卖行未提供底部照片,不知是属于哪种。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1)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2)

台北故宫环形浅圈足款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3)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4)

北京故宫平底款

明代青花瓷盛于永乐宣德,宣德龙纹以矫健凶猛的气势著称于世。此器敦厚的造型,和强势的云龙非常搭,今天见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国之重器的气象。

钵的造型比较少见,各大博物馆偶有收藏。市面上近十年只有香港嘉德2016年的一例比较可靠,当时成交价高达1395万港币。苏富比这只图片上看发色貌似偏灰,但也是极难得之物。同种造型亦有洒蓝款,如下图大英博物馆的两件藏品。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5)


左护法: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6)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7)

很经典的一款乾隆青花梅瓶,折枝花卉设计得比较繁琐,装饰效果很强。造型很官窑程式化,无论是青花的,黄地青花的,还是青花釉里红的梅瓶,都是这个肩部比较硬的造型。行情最好的时候,这款梅瓶价值接近千万,现在差不多要打个对折。


右护法:雍正炉钧釉三足托盘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8)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29)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0)

若说前两件是体现皇家威严的官窑,这件则是充满皇家情趣的小玩意儿,人文情怀十分浓厚。炉钧釉创烧于雍正,仿的是钧窑尤其是官钧的釉质。此三足托盘显然就是仿官钧盆托的造型,釉子还在探索阶段,呈现出雍正最常见的蓝红交织状态。如下图台北故宫藏的这类官钧盆托,即是雍正炉钧釉仿制之原型。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1)

拍卖这件出自吴权博士旧藏。因为是创新的仿古之作,同类器存世量很少。比较接近的北京故宫一例,是花口而非圆口,比较忠于官钧原型,釉色也漂亮许多。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2)


四大金刚之:雍正柠檬黄釉杯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3)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4)

前一期佳士得春拍瓷器里,探讨过一件雍正款的柠檬黄釉杯子,感觉造型有点奇怪。苏富比的这只杯子,造型就正常了一些。它也是出自吴权博士专场,上一次上拍得追溯到1964年了。这只杯子除了是雍正的珍贵品种柠檬黄釉,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款识。雍正最常见的是双圈楷书款和无边栏篆书款,方框款较少见,方框折角的则少之又少。稀有的款识,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


四大金刚之:永乐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5)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6)

一把莲大盘是永乐青花名品,集气势与典雅于一身,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一把莲是元代就已流行的纹饰,青花瓷器、丝织品上都很常见,元杂剧里就有“这香囊儿上绣着一把莲满池娇,更有两个交颈鸳鸯儿”的句子。永乐时将图样设计得复杂了一些,束带一束之内,有莲花、荷叶、茨菇、莲蓬、香蒲等多种水生植物。今人觉得青花和莲花,是谐音“清廉”,永乐时候可能没这层含义,有附会之嫌。这只大盘是吴权博士旧藏,有条大冲线,品相差一些。


四大金刚之:雍正洒蓝地黄彩栀子花纹盘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7)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8)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39)

这只盘子是雍正的一款经典设计,常见的是花卉处留白,施黄彩的比较罕见。无论是留白还是黄彩,花卉都有细微的模印或堆白,体现叶脉花瓣的纹路质感。此盘出自吴权博士专场,可惜品相差一点,没法期待太高的市场表现。同款可参照的例子不多,上拍过的如玫茵堂的一件(下图),颜色非常出色。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40)


四大金刚之:乾隆洋彩镂空转心瓶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41)

最稀少的绿色官窑(苏富比的最强明清官窑)(42)

最后一件上榜器物为一只独特的转心瓶。此瓶全称为“乾隆黄地洋彩描金莲纹镂空寿字纹如意兽耳转心瓶”,长长的名字拆解一下,基本就包含了全部要素。首先,这只瓶子是乾隆朝的黄地洋彩,在当年是很尊贵的品种。其次,瓶身做成了镂空状,上中下三层,每一层的镂空纹饰均不同。然后瓶身装饰有几个如意兽耳,兽首有的衔着环,有的环已佚失。最后,这是一只转心瓶,每一节都可旋转,内心大概有图案,从照片上无法看到。一般的葫芦形转心瓶,都是上下两节,如这样三节的绝无仅有。不过三节少见大概也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多了最上面一节后,造型实在是太丑了。工艺复杂的器物难免品相差一些,尤其是底部款识处打了洞,影响很大。

明清部分还有不少精彩的器物,不能一一列举。档次稍高一点的,品相大多很差,看着心情略为沉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