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

南阳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在商周时期,境内便是有不少诸侯国。自战国后期,设置南阳郡后,其所辖的11个县(市),大都因朝代变更、区划调整等因素而改过一次或多次名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河南南阳下辖的11个县(市),对应的古代名称分别是什么呢?快来看看哪个地方的名字最好听。

方城——裕州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1)

裕州是方城在明清时期的旧称。

据记载,方城置县始于北魏,因境内方城山得名,后几经废置。金代在此置裕州,除州城外还辖有叶、舞阳两县。明时,方城废入裕州,清又沿明旧制。

直到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裕州为县,复改为方城县,至今未变。

镇平——涅阳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2)

涅阳是镇平在汉朝至南北朝时期的旧称。

西汉初,县境内为涅阳、安众侯国,后改为涅阳县、安众县。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安众被废,并入涅阳。隋统一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涅阳为课阳。唐宋时期,多有变化。

金末,当地危机四伏,金朝统治者慑于县境人民的强悍,于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以镇压平息之意,取名"镇平"县,后经元、明、清、民国,至今未变。

淅川——东析阳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3)

东析阳是淅川在南北朝北魏时期的旧称。

彼时,东析阳县与西析阳县同属于析阳郡,后分别改为淅川与中乡。北周至金元时期,淅川又多次并入内乡县。

直到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再次设立淅川县,此后至今未变。

社旗——赊旗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4)

社旗建县的时间很短,距今仅54年,不过,其县城所在的赊旗镇却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社旗镇因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再次句义兵赊旗而得名,在清朝时发展达到鼎盛,成为"豫南巨镇"。1965年,社旗县建立,同时将县政府驻地"赊旗镇"改为"社旗镇"。

唐河——唐州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5)

唐州是唐河在唐至元时期的旧称。

唐州最早名为湖州,置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后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为唐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唐州设立唐县,清沿明旧制。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唐县为沘源县,后又于民国十二年改作唐河县,至今未变。

南召——雉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6)

雉是南召在战国至两晋时期的旧称。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置雉县,南朝宋废雉县,置向城县。宋元时期,因为裁县,向城并入南阳县。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复置县,又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名"南召"。

内乡——中乡、菊潭

南阳在古时候被称为什么(如果南阳下面的县)(7)

内乡是由中乡和菊潭两县合并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分别为"析邑"和"郦邑",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将郦邑改为郦县,析邑改为中乡县,为该地建县之始。

而中乡县在西汉至隋又先后改名析县、盖阳县,后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内乡县。同年,郦县改为菊潭县。后周显德三年,菊潭并入内乡县,后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未变。

此外,除以上七个县(市)名字多有变化外,南阳剩下的四个县——邓州、西峡、新野、桐柏,自地名使用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不知道你们觉得南阳县名古今对比,哪个名字最好听呢?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游相关资讯,请点击下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