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最新签约(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3周年交出亮丽)

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17日电(记者宿希强)三载春华秋实,三载向海图强。从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开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征程至今,3年来,山东港口聚焦聚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蹚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改革之路,打造了全国沿海港口整合的“山东样板”,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山东港口最新签约(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3周年交出亮丽)(1)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疫情之下,山东港口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5.8%,突破3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主要财务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成立时比较,营业收入实现翻番,达到839.8亿元;利润增长近40%,达到75.6亿元;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均增长30%以上,分别达到2500亿元、1000亿元;人均创利增长34.3%,达到22.6万元。获省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稳居省属企业第一方阵……

山东港口最新签约(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3周年交出亮丽)(2)

崇高站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海风泱泱,大潮磅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自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涉及山东全省7市的沿海港口资源整合之路开始走向实质与纵深,从此揭开了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崭新篇章。

从国家战略看,2018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港口位于“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在协同腹地、联通世界方面具有重要的“棋眼”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可以更好承接中央政策叠加赋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解决好我国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山东省发展战略看,山东是沿海港口大省,港口星罗棋布,其中,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国港口前十位。即便拥有一张华丽的成绩单,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彼时山东沿海港口发展存在着分散化无序发展、低效化重复建设、同质化自相竞争的突出问题。实施港口整合可以更好促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山东省委、省政府聚焦“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改革目标,抓住山东港口改革重组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重大决策。以强大的魄力和定力顶层设计、高点谋划、推进改革,明确了全省港口资源战略性重组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赋予山东港口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省战略的重任。

坚决推进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我们要统一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明确省内各港口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杜绝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彻底解决好你有我也有、各‘诸侯港’各自为战的问题。”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

山东港口整合被设计成三步走:2018年3月,首先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整合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组建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2019年7月9日,威海港100%股权无偿划转青岛港;同年8月6日,由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组建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场涉及山东7市的沿海港口大整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承载着“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肩负着山东“海洋强省”、向海图强的信任期望,山东省港口集团开启了港口一体化改革、向海图强的改革大幕,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动力引擎,也为港口整合和一体化发展趟出了一条“山东路径”。

山东港口最新签约(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3周年交出亮丽)(3)

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慕名而至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按照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为先模立馆、为职工立馆”的要求,青岛港集团党委自主策划设计,打造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展馆,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也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的生动载体。

这是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力、基层组织力、队伍战斗力、融合发展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企,山东港口在蓝色海洋背景下天然自带“红色基因”,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赓续“红色基因”是思想之基、立业之本。

三年来,在集团公司党委坚强领导下,山东港口在打造“红色引擎”方面采取了四大举措:

旗帜鲜明讲政治迈出坚实步伐——山东港口持续强化政治统领,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党建的核心和灵魂,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狠抓理论武装,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好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写就亮眼答卷——山东港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树牢精神航标,积聚强大动力。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调研会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上级充分肯定,成功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唯一参展的港口企业。

抓基层树品牌夯实干事基础——山东港口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有效发挥。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抓创新、树品牌,坚持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工程,新发展党员1738名,各班组实现党员全覆盖,过硬党支部占比达到87%,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连钢创新团队”荣膺“时代楷模”,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324个集体和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创新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打造实干作风——山东港口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强化“八个勇于、八个自觉”,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干部融合,调整交流近1500人,直属单位班子成员交流比例达1/3,中层骨干、后备干部交流超过1/5。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实施“三百工程”,遴选47名年轻干部挂职“第一队长”,竞争性选拔15名“80后”“85后”中层干部。

以理想信念铸魂立心,以组织建设夯基固本,山东港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奋楫笃行、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和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在山东港口蔚然成风。

改革攻坚,闯关夺隘马蹄疾

2020年是山东港口整合后的第一个完整运营年。这一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3147万标箱,同比增长6.5%,高出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

“这个吞吐量意义不在于量的累积,意义在于增幅。我想最主要还是一体化改革释放了潜能,这是最核心的。”霍高原说。

整合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顶层设计的“三个一”:港口规划“一盘棋”、资源开发“一张图”、管理服务“一张网”。山东省港口集团也制定了“整合、融合、耦合”的一体化改革发展任务书、路线图。对标世界一流,认真研判形势,扛牢“三个服务”发展使命,谋定“五个国际领先”发展定位,明确“五个转型”发展路径,构建起“十位一体”发展战略体系。

此后,山东港口边改革、边发展、边谋划未来,设计实施了“1 4 12 N”的组织架构,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告别山东3345公里海岸线“有大港无强港”的历史,改革是关键一招。用改革整合资源、破除壁垒、理顺机制,才能抵消竞争内耗,抱团向外发展、擦亮港口名片。

整合后,山东港口不仅有效解决了过去各港口之间的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痼疾,而且稳定货源、开辟航线、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大幅跃升,议价能力、融资能力、谈判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吸引力、影响力、话语权与日俱增,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服务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力日益彰显。

山东港口的改革,是山东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改革后的山东港口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山东向海图强的支点,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山东经济的航船也将继续向远海挺进。2021年,山东港口作为省属企业和全国港口企业的唯一代表,先后在中国企业论坛、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会议上介绍经验,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2021年的半年会上,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宣布:山东港口“整合”阶段任务全面完成,接下来将开启“融合”发展新阶段。

港口全面融合并非易事。不同的港口盈利水平差距悬殊、有着不同的隶属关系,需要跨越不同区域、行政、体制等多重障碍。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机体,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关键取决于融合。融合过程完成以后耦合就是一个必然产生的现象。

“整合最核心是心合。我们一开始提出‘三合理念’,整合,融合,耦合,实际上整合这一个过程不难,反正是一个物理的整合,融合最难,实际上融合合的是心。”霍高原说。

2022年伊始,山东港口开启了“全面融合年”的新历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碰的都是“硬骨头”,瞄准的是束缚发展活力的条条框框,带来的是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此,山东港口制定了六个方面的融合:思想融合、干部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作风融合、业务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一体联动、业务协同。

三年来,山东港口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在困难中寻求突破,在矛盾中开辟新路,大棋局接续落子,相连成势,跨越了一道道难关,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这是再塑发展路径的深刻变革——

山东港口对自身的优势和使命有着清醒认识,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发展路径。三年来,山东港口初步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物流枢纽,逐步构建起航线 班列 内陆港的服务网络,实现了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欧洲以及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呈现出功能集聚发展、设施集约布局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针对黄河流域搭建起畅通、便捷、高效的出海物流通道,为加快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活力。

这是打造发展空间格局的辩证逻辑——

以金融、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成为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另一重要阵地:对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港口集团只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港口业务,将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规模、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重组为金控、物流、贸易等12个板块集团。为鼓励各板块加强业务协作,山东港口将“协同指标”纳入直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12个板块集团的组建,不仅释放出更多管理岗位,更为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邮轮文旅港”搭建了转型“骨架”。

这是提升现代治理水平的升级演进——

三年来,山东港口坚持内部改革与一体化改革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坚持谋发展、抓管理、强质效,如期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治理能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明显的改革效果。

法人治理结构愈加完善。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董事会应建尽建,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有效发挥。

基础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四梁八柱”框架形成,基础管理不断提升。规范设置总部和权属企业组织机构,强化对战略、规划、干部、投资、财务等领域集中有效管控,实现统放结合、精简高效。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精准设定直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实施工资总额管控,统一薪酬分配体系,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累计压降成本15亿元、节约投资27亿元。低效无效参股企业处置成效明显,亏损企业、亏损金额双双压降一半。

风险防范控制持续加强。三年来,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提高,应急能力持续增强。强化重大经营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狠抓高风险业务监督管控,完善风控制度,打造合同管理智慧平台,重点领域“三位一体”风控体系全面落地。

山东港口通过三年来对各项制度的完善理顺、压茬推进,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发展张力进一步释放,为融合高质量发展扫平了障碍,清除了藩篱,鼓足了风桅,推动山港“巨轮”更稳健、更高效地扬帆远航。

山东港口最新签约(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3周年交出亮丽)(4)

业绩做实,转型发展“动能”强劲

2022年2月8日,虎年春节假期刚过,山东港口召开誓师动员大会,与直属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大会新增加了8个单位夺“挑战旗”环节,现场气氛热烈。

“业绩为王”是山东港口每年的工作核心主题,2022年誓师动员大会,山东港口以“确保指标”为底线,锚定“奋斗指标”集智攻关,奋力冲击“挑战指标”,提升人均创利水平,确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增速超过全省经济增速。

这是大港迈向强港的坚实路径:聚精会神做强主责主业这个发展根基,持续放大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聚焦“业绩为王”,三年来,山东港口发展的实力更加强大,创造力更加澎湃,运行的内在逻辑更加坚实。旗下各港口借势一体化改革发展,齐头并进、美美与共,青岛港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晋升世界第四、第六位,迈入世界一流港口行列;日照港跻身全球第九大港口;烟台港稳居全国第八;渤海湾港生产经营实现翻番式增长,体现了强有力的港口集群效应。集团公司在新华社发布的东北亚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名列榜首。各板块发展风生水起,新业态竞相涌现,对集团公司利润贡献稳步提升。

越是宏伟的事业,越需要坚实的支撑。新时代山东港口发展突飞猛进,靠的正是实实在在业绩的坚实基础和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

调整业务结构,“业绩为王”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一体化改革,山东港口对主业的定位也发生着实质变化。步入新时代,靠什么积累和夯实发展的物质基础,靠什么引领和驱动发展,靠什么抢抓机遇、抵御风险?山东港口有着深邃的思考和长远的谋划。

根据国内外港口建设发展一般性规律,山东港口果断摒弃“吞吐量为王”的传统思路,提出“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依托港口优势放大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加速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由传统业务为主向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并重转型;由传统港口向数字化港口转型。三年来,港口的发展变得更加“立体”,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持续提升山东港口竞争力。

“港口作为全球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集聚的中心,其作用还体现在巨大的平台效应和万物联接的‘万能端口’作用上。”山东港口对港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的认识,山东港口的发展应该跳出传统码头仅聚焦装卸业务的发展模式,成为更高平台和万能接口,集聚各方面的要素。

山东港口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锁定了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和邮轮文旅港“五个国际领先”为载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依托一体化发展崭新平台,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加大与船公司合作,航线增速创历史纪录,在省、市两级航线补贴等政策支持下,三年来新增航线107条,总数达到320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中转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8.3%;开辟内陆港30个、班列78条,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原油、铁矿石、铝矾土、粮食等主要货种,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年进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1/4、2/3、1/5。

在传统业务不断优化升级、提升效率、做强服务的同时,山东港口重塑港口主业,出台系列支持新兴业务高质量发展意见,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三年来,对标全球标杆港口发展路径,山东港口实施同类业务合并重组,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多向同力、多元并进,新兴业务加速培育壮大、优化布局、丰富业态,内部市场使用效率不断加大,反哺能力逐步显现。启动建设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济青双中心、沿黄多基地”布局初步形成。设立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港信期货公司,布局大宗商品交易运营中心,公共海外仓破题推进,供应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合新华社发布山东港口大宗商品指数、RCEP成员贸易互通指数等。

创新驱动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2020年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连钢创新团队”通过自主创新,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最终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为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方案”。这背后,是山东港口智慧引领、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生动实践。

三年来,山东港口以获批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内部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强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创新搭建起“1 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在山东港口3345公里的蜿蜒海岸线上,智慧绿色的时代浪潮正在涌起。从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空轨,到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从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到渤海湾港全球首台自动化门机……

山东港口锚定一个“实”字,把业绩发展及其背后的科技支撑,作为千秋伟业的坚强柱石,作为应对竞争大风大浪的定海神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编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出台“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激发“第一动力”、用好“第一资源”,让科技绿色之花开满海港大地,进一步锻造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用创新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加速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成天海秀美,绘港湾如画。在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日照港海龙湾畔,湛蓝色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沙滩在阳光的映射下金光闪闪,海天之间鸥鸟翱翔。周边居民推窗见海,昔日黑煤港变成了一片美丽的生态良港。

生态兴则文明兴,三年来,山东港口肩负起建设绿色低碳港口的先行使命,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厚植绿色愿景,为打赢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战探路、实践,为绿色港口圈建设贡献山东港口智慧和力量——干散货扬尘污染治理实现“六个全部”,按规定全面回收油气;港作机械尾气达标管理,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机械。扩大清洁能源应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氢港”建设不断提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美美与共,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三年来,山东港口坚定践行“三个走在前”,扛牢“三个服务”发展使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员工至上,提出“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理念,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勇于担当国企社会责任,绘就了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共建共享,员工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国之大者”。三年来,山东港口不断夯实、涵养“家文化”思想基础,突出员工主人翁地位,6万海港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周围,以事业为纽带,血脉相融、亲如家人,共建共享、共创共荣,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

山东港口紧紧依靠员工办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充分激发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畅通民主渠道,常态化开展建言献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劳动调研等活动,设置“董事长总经理信箱”,征集意见建议近10万条,一大批“金点子”转化成改革发展“金果子”。举办三届技能大赛,设立“山港工匠日”,搭建职工创新平台,涌现出“五小”创新成果5274项,一线员工技术钻研、岗位创新蔚然成风,青岛港、日照港获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构建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多通道晋升的管理体系,广大员工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按照人岗相适原则,推进员工合理有序交流5000余人。创新培训机制,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员工学历提升等工程,开展培训5000余期、40余万人次,员工能力素质整体提高。建立员工薪酬正常增长机制,疫情之下做到不裁员、涨工资、发奖金。建立落实“七个一”联系帮扶机制,设立用好员工关爱基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为员工购买新冠保险,实施健康管理、疗休养、女职工和海外员工关爱等系列举措,员工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山东港口的文化融合,既是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更是支撑港口披荆斩棘、克难前进的力量源泉。

三年来,山东港口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守正创新、解码基因,内塑山东港口精神”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老干部、先模代表、身边榜样进行多层面宣讲,“一家人”理念深入人心,“同心同德、忠诚奉献、创新开拓、追求卓越”成为广泛共识。山东港口系列展馆建成,发布企业文化手册,唱响《昂首东方》,举办首届职工艺术节、体育节,不遗余力促进文化融合,凝聚奋进力量,昂扬血性激情,构建精神谱系,以文化的“软实力”支撑改革的“硬业绩”,在文化融合中彰显格局站位、折射使命担当、观照价值取向。

三年来,山东港口秉持“三个更加”“三个满意”,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战略,全面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党委政府、国内外重要港口和各行业合作伙伴战略联手,共同打造共创共享、合作共赢新格局,勇立潮头抒写开放发展新篇章。

经济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山东港口强化与省内16市战略合作,做地方城市“金牌合伙人”。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并进入全省规划,统筹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和老港区改造,吸引汇聚更多现代产业、经贸要素。深化与世界知名企业务实合作,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招商引资73.4亿元。加快重点项目推进,累计投资1108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4%,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达40%,新增码头能力近1亿吨。“三个更加”“三个满意”全面落地,越来越多的山港项目在齐鲁大地拔节生长,为城市发展注入蓝色动能。累计纳税105亿元,较成立时增长35%,在各市均实现正增长;新吸纳就业5000余人,改革发展红利充分释放。

三年来,山东港口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牢记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保稳保供效能持续放大,社会责任担当更加有力。针对疫情严峻形势,作为承载国计民生物资运输的重要物流枢纽,山东港口坚持疫情防控、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同时,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畅通。举办多个场次恳谈会,积极吸引船公司加密航线班期、增加舱位投放,有力纾解箱难求、舱难订等困难,发布16项服务举措,主动减免库场使用费等近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直接提供金融支持超256亿元,助力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年来,山东港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对外捐赠近5000万元,“山港润春蕾”“希望小屋”“生态援疆”等彰显大爱。社会贡献突破600亿元,较成立时增长41.3%,集团公司连续获评“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大港崛起,每个人都是主角;大港发展,每一步都是脚印。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以“归零”的心态、“赶考”的状态、“奔跑”的姿态,扑下身子抓落实,全身心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新征程之中。

来源:中国青年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