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

昨天,北京师范大学官方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一条微博——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

还记得上次推送里做了四十年包子的师傅吗?

他的魁武包子今天正式挂牌,每天早餐在新乐群一层主食窗口有售。

尝过香辣牛肉和尖椒土豆馅的小编表示从今往后起床都有了动力呢!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2)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3)

下面同学们的留言也是各种好奇,纷纷表示要早起去吃包子——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4)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5)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魁武师傅究竟是谁?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6)

当当当,小编要来揭晓答案了!

其实早在上周,北师大官方微信就推出一条名为《匠心40年丨北师大有个包子之神!》的推送,其中对魁武师傅进行了专访。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7)

清晨你按掉恼人的闹铃匆匆起床

走进食堂,又闻到阵阵食物的香味

你走过一个个窗口,目力所及是花样种类繁多的包子

豆沙,猪肉虾仁,香菇青菜,蛋黄猪肉,酸辣豆角馅…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8)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9)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0)

那么你是否想过,这些包子背后站立着的大神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他的生活。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1)

魏魁武,1974年开始在师大从事餐饮工作,参加工作四十二年,退休返聘两年。现任餐饮服务中心学一食堂的主管,是一名有着二十五年的党龄老党员。

凌晨三点半,夜色漆黑如墨。大部分同学已经进入梦乡许久,熬夜党们也是时候准备入眠。魏魁武却已从床上起身,洗漱之后,就走出家门,骑车上班。四点四十左右,他抵达学校,开始准备学生的早饭。而在每年新生军训出发那一日,他起得更早,凌晨两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不到三点就已经来到了食堂。

其实在工作的一开始,魏魁武对这样的作息并不是没有怨言:“一开始是会累的,年轻的时候还挺烦的。”但在当时,他就没有因为“累”,“烦”而放弃工作。几十年过去,习惯已经养成,累的感觉远去了。甚至,在工作上,他愿意作出的牺牲,越来越多。

魏魁武永远是所有员工中第一个到达食堂的。甚至,在当年的7.20和7.21大雨之时,所有人都以为魏魁武不会那么早来上班。他却依旧早早的出现在了食堂。一个月八个休息日,魏魁武只休息四天。遇上特殊接待任务,他甚至一个月都不会休息。四十二个春节,三十个阖家团聚的大年三十他不曾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而是与我们的留校师生在一起,准备美味可口的年夜饭,给大家家庭般的温暖。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2)

四十二年时光,将近半个世纪,魏魁武经历了师大餐饮历史的变迁,是师大餐饮发展的的见证者。他回忆起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机器,全是人工操作,自己生火做饭。当时条件不是很好,在体育馆那边(学一食堂),窗户也是破的。”现在,食堂的设施已经齐全先进,而与食堂硬件齐头并进的,还有食堂菜品的种类与口味。

一开始,食堂只有“甲、乙”两种菜,包子只有洋白菜馅,主食也不过寥寥。现如今,食堂每餐都有七八十种菜品,十六七种包子,粥的种类也不断丰富。这一切,不得不说,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魏魁武的心血。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食堂种类太少,当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魏魁武对菜品改革的原因之一。然而,他更注意到的是学生需求的变化:“原来的生活水平没有这么高,那时候的学生是’温饱型’的;现在属‘健康型’,还要注意保持身材,有爱吃肉的,有荤馅,有素馅,各种搭配。为了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吃好喝好,我们就要努力翻新花样,不仅好吃,更让学生觉得好看,喜欢。”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3)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4)

魏师傅每天观察食堂中包子的售卖情况。假如包子销售一空,会感到满满幸福。假如没有全部卖出去,剩余较多,师傅就会思考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或者直接询问学生原因,然后加以改进。学生不爱吃的,不好卖的他们就换掉,学生喜欢的他们就保留。在他的眼中,食堂不仅仅只是一个满足学生温饱的地方。要让学生吃得健康,吃得踏实。只有吃好,学生才有精神努力学习成长,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餐饮行业虽然看上去并不算什么伟大的行业,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的确有着伟大的意义。魏魁武坚持这一点,并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的心态工作着。

在这四十余年里,他还将自身的技艺全部倾囊传授给食堂的员工,经过他带出的徒弟就不计其数,现在仍有多名他带出的徒弟工作在食堂重要岗位上。

工匠精神,一直在食堂这一方天地中传承着。

清晨的闹钟声又响起,

新的一天,一切都将井井有条地开始。

今天,我想问,

“同学,你要和我约一顿食堂的包子吗?”

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赚多少钱(四十年做了68万个包子)(15)

记者:刘子葳 魏辽辽

责辑:朱珊珊

内容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微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