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玩手机被妈妈发现(手机给儿子上网课)
本报记者 薛 尧孩子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充值了6050元妈妈发现后,找游戏平台退款却遭拒近日,市民蓝女士拨打本报968820热线称遇上这样一件烦心事记者介入,了解情况并联系百度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平台同意与用户协商70%的退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网课玩手机被妈妈发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网课玩手机被妈妈发现
本报记者 薛 尧
孩子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充值了6050元。妈妈发现后,找游戏平台退款却遭拒。近日,市民蓝女士拨打本报968820热线称遇上这样一件烦心事。记者介入,了解情况并联系百度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平台同意与用户协商70%的退费。
“当时我发现花呗欠了6000多元,还以为是账号被人盗刷了。”2日上午,记者联系上蓝女士,她告诉记者,8月28日左右,支付宝提醒她要还花呗欠款,可她最近并没有用花呗购买什么昂贵物品,经查询才知道,12岁的儿子小宝常拿她的手机上网课,没想到竟拿手机在游戏平台上买虚拟游戏币,共计花费了6050元。蓝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曾让小宝下楼帮自己买东西,告知过他支付密码。记者还了解到,小宝玩的这款游戏是他在百度平台小程序上搜索的,通过蓝女士的身份进行认证注册。
4日,记者联系上百度公司。“由于用户的充值次数多且频繁,单笔充值金额大,还参加了平台VIP活动,使用过代金券抵扣充值金额,很难判断是未成年人充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与用户的沟通,同意退还70%费用。
记者向蓝女士核实,证实目前百度公司同意退款4200元。
律师说法
未成年人操作难还原
监护人退款举证较难
就此问题,记者也向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进行咨询。
许东告诉记者,在司法实践中,隐藏着一个关键的法律难题,就是监护人的举证责任。如果监护人想要平台退款,首先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充值行为确由未成年的孩子做出。但实际操作中虚拟的消费行为难以被有效还原,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使用监护人账号,或者游戏本身的个性化记录较少的时候,仅凭账号的充值记录无法证明行为实施的主体。故难以认定民事行为的效力,若最终认定充值行为有效,则监护人难以得到退款,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家长应当尽到其监护责任,这也是影响裁判结果的重要因素,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理应看管好自己的账号、密码、支付渠道,避免被未成年人使用,从而引发纠纷。
来源: 厦门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