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病毒蔓延(挨家挨户扫楼)
近日,上海疫情防控正面临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随着核酸采样与社区流调任务的增加,不少基层医务人员连续奋斗在抗疫一线,披星戴月,甚至彻夜不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负重前行,只为守“沪”平安。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杨浦区控江医院,有这样一支应急核酸检测队伍,一旦接到任务,无论何时何地,他们要在2小时内赶赴现场,深入封控小区、校园等开展“扫楼”工作,逐栋逐层逐户逐人开展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手术室护士周阅刚下手术,还没吃晚饭就来支援检测;急诊医生石韵刚上完夜班就接到了紧急任务通知……有时是清晨,有时是深夜,居民们因为各种原因,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到指定地点排队检测。要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就需要对未进行过核酸检测的居民进行“扫楼”和劝导。
“大白”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手拿扫码枪、医疗废弃物垃圾袋、采样管、消毒液、手套等物品,在楼栋间来回穿梭。许多老小区没有楼梯,一爬就是6、7层。“经常有队员爬到一半就憋闷得喘不过气来,扶着墙壁休息一下又继续去‘扫楼’,很多人都遇到过头晕恶心的情况,但只要这个小区任务还没完成,不管时间长短,我们就要坚持到底。”控江医院核酸采样组负责人陈华告诉记者,大家用“扫楼”的方式进行一户一摸排,看似是个“笨办法”,却是最有效、最保险的排查模式,确保数据清零、全员检测,实现核酸检测排查到位又“到家”。“我们不怕辛苦,就怕硬撑着爬到6楼时,却怎么也敲不开住户的门,这时就十分崩溃。”
除了居民区,校园排查的任务也同样繁重。“最多的一次,我们在杨浦一所高校连续采集了6700余名师生,出来时手都是抖的。”而为年龄小的孩子们做核酸时,护士们会格外关注孩子们的情绪。特别是前往幼儿园或者小学采样时,采样的医务人员经常要起立、弯腰、半蹲等以各种姿势配合孩子们。“大白哥哥姐姐们辛苦了,加油!”几天前,当医务人员给杨浦区一所学校的师生们完成新一轮核酸采样后,两位小女生为他们送上了两幅抗疫人员卡通画,画中正是穿着防护服的核酸检测“大白”们,画面既可爱又暖心。
“每完成一例核酸检测,孩子们都会用稚嫩的声音和我们说‘谢谢’,我们也挺感动的。”杨浦区控江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萍说,这一刻,大家觉得连日来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保安全,一管一管“干出来”
如果把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称作抗疫“战士”,那么身在后方的检验检测人员无疑是“排雷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控江医院检验科作为医院防控的重点科室之一,经历过不少挑战。每一次高峰的核酸检测,早出晚归甚至是不归,加个夜班、熬个通宵……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PCR实验室门口,贴着“生物危害”的标志,打开这道门,便揭开了核酸检测的神秘面纱。PCR实验室分为三个区,分别是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PCR检验人员不仅要对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操作分析,还要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高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保证生物安全。核酸检测中的样本编码,看似容易,但每天经手上千份样本要确保万无一失,还真不容易。这需要工作人员一丝不苟,不能有丝毫马虎,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负压”的状态下高强度工作,是每一位核酸检测人员的常态,也是对他们身心的一种考验。
为了保证检测速度,核酸检测人员都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防护服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最长的十几个小时。基因扩增,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哪怕有一丝丝的可疑,也要反反复复的核验。
每次从实验室出来,检测人员衣服早已湿透,脸上都是被口罩压出的印痕,手臂由于长时间的操作而变得僵硬,脱防护服的手都是颤抖的。一份又一份的检测报告单,6小时内出报告的承诺,是PCR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每天用汗水和艰辛,一管一管干出来的。
文字:毛信慧
编辑:高选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