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书籍红与黑(红与黑的创作特点)

知识点提要

《红与黑》是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1827年末,斯丹达尔在《法院公报》上看到安托万•贝尔泰的案件。贝尔泰是格勒诺布尔的神学院学生,他先后有两个情妇。他本是马蹄铁匠的儿子,20岁时当了公证人米舒家的家庭教师,成了女主人的情人。随后他进了贝莱的神学院,又来到德•科尔东家,与后者的女儿产生恋情,但他和米舒太太仍然通信,并指责她换了一个情人,后来他在教堂枪击她。斯丹达尔保留了贝尔泰与两个女人的爱情关系的基本线索。

外国文学书籍红与黑(红与黑的创作特点)(1)

结合作品理解

1.《红与黑》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首先,这个个人奋斗者是世界文学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于连的性格是多元多层次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则是他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自我意识在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其次,于连还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站污自己的双手;他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他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这种双重性构成了于连性格和思想的复杂性。于连形象的丰富性标志着斯丹达尔的小说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红与黑》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内倾性的方向。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通常十分简短,却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作者是以客观的态度表现人物对环境压迫的直接反应,有时是作者的分析,有时作者干脆直接发表见解,这种既深入到人物内心,又始终待在他们身边的写法,是斯丹达尔最拿手的笔法。它显示出惊人的客观性,与浪漫派作家强烈的主观性截然不同。心理独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现代小说的基本技巧之一。

3.《红与黑》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除了于连,德·雷纳尔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是一组相对照的女性形象。同类人物的个性显出不同,表现了斯丹达尔的艺术功力不同寻常。

4.《红与黑》从传统的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情节结构严谨、完整。首先,作者以于连的生活史为主线,以他两次恋爱的成败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用单线发展的方法,选择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侯爵府三个典型场景,由近及远,由小至大,由低到高,把复辟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集中地反映了出来。小说中的各种人物不仅都和于连有关,而且在于连死前又先后出现,使人物和情节成为有机整体,也使小说成为情节结构严谨、完整的典范。再次,《红与黑》摆脱了纯粹按照时间延续安排情节的格局,向着“空间”长篇小说过渡。作品表现的是1830年这样一个特定时代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心灵变化,时间、地点的迅速变换,人物的忽隐忽现,呈现出现代因素。

加深印象

《红与黑》有着深刻的内涵,从不同的层面上看便会有不同的解读。

1.《红与黑》的第一个层面表现为爱情小说,斯丹达尔从批判封建婚姻的角度去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德·雷纳尔夫人在于连身上发现了平民阶级的优异品质: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愿屈服于贵族之下、聪明能干、感情炽烈、一旦尝到了爱情便投身其中。她爱上于连的行动是对封建婚姻的反叛。而于连对玛蒂尔德的爱情屏杂了较多的理智成分和目的,他企图对那些贵族青年挑战,并通过玛蒂尔德向上爬。他的内心对玛蒂尔德缺乏真正的爱情,因为他并不喜欢她的性格。然而他的野心支配了他的行动。

2.《红与黑》的第二个层面表现为政治小说,《红与黑》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其次,《红与黑》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1830年初,查理十世到布雷一勒·奥,向圣徒遗物祈祷,以扩大宗教影响。小说在《国王在维里埃尔》中描绘了这个浩大场面,对国王朝圣隐含辛辣的讽刺。最后,《红与黑》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是在第21至23章中对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与会者面目可憎,矛盾重重,勾心斗角,显示出这些保王党分子的外强中干。这几章将复辟王朝狗急跳墙的卖国企图暴露无遗。

3.《红与黑》的第三个层面表现为风俗小说。小说故事发生在三个地方:汝拉山区的小城维里埃尔、贝尚松的神学院和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这三个地方概括了当时法国的风貌。《红与黑》的风俗描写广泛而深入,提供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一幅真实画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