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的尊重他人(孟子别人支持您)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孟子说的尊重他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子说的尊重他人(孟子别人支持您)

孟子说的尊重他人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陈昌文解读:齐宣王讨伐燕国,胜利了。

这时候,齐国占领了燕国。于是,齐宣王就问孟子,有的人让我吞并燕国,有的人说不能吞并。齐国是万乘之国,燕国也是万乘之国,都是大国。本来势均力敌的,结果我们五十天就攻克了燕国。这不是人力所致啊,这大概是天意。这其实是齐宣王在给自己找占领燕国的借口,他大概希望孟子回答他吞并了算了。既然上天给我吞并燕国的机会,我不吞并,上天必然降灾啊。不如我们吞并了燕国,这想法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您吞并了燕国,燕国的老百姓开心,喜悦,就吞并,古代有前车之鉴,就是周武王,他灭了商纣王,老百姓很开心。如果您吞并了燕国,老百姓不开心,则不要吞并,古代也有先例,就是周文王,周文王的势力比商纣王大,也没吞并商纣王,原因是,他觉得商纣王还有一定的凝聚力,条件还不成熟。为什么齐宣王以万乘之国去伐燕这种万乘之国,会获得胜利呢?因为燕国的老百姓用筐装着饭,用壶盛着水来迎接大王的军队,为什么这么热情来迎接呢?因为老百姓认为,大王来了,可以让老百姓避开水火,不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齐宣王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加水深火热,意思就是还不如以前呢,那么,老百姓就会希望其他人来解救自己,又会用筐装满饭,用壶盛着水去迎接解救自己的军队,这时候时运就转变了。就该您输了。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您能给别人带去好处,您就占领,您不能给老百姓带去好处就别占领。

所以,每一个决策的背后,就是您是不是能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也是我带领团队,做企业的法则,您能不能让团队过上更好的日子,能不能让您的客户过上更好的日子。您是不是在给大家创造最大的价值,决定了您的价值。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 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 畏人者也。

陈昌文解读:齐国人攻打燕国,打下来了,意思就是占领了。这下可不得了,齐国本来就很强大,燕国也算大国,人多地广,这要让他自由发展,可就变成了超级大国。战略均衡没了,列国就慌了,这不能让齐国发展,于是,诸侯们就谋划,救燕国。齐宣王看到诸侯们要来救燕国,意思就是要打自己,这军事压力,政治压力都比较大,毕竟自己才刚刚占领燕国,军事实力还没有诸侯联军强大,眼看就要吃亏,所以,齐宣王就来问孟子,这诸侯都联合起来要攻打我,怎么办啊?孟子说,

我听说有经营纵横七十里这样的小地盘就能王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的人啊,没见过有一千里土地的大国还害怕别人的。您在怕什么呢?怕,其实是政治基础不稳固,老百姓不支持,怕,其实就是自己不是行仁政,怕,是因为自己不代表正义,表面上是战争的输赢,实际上的政治,政策的输赢,是是不是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戴,孟子要谈的是这个,齐宣王要谈的是表面的军事实力。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陈昌文解读:尚书上记载,商汤征伐天下,是从葛国开始的,葛国的国君昏庸无道,他领导下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吃不好,喝不好,怨声载道,

商汤曾经派人去帮助过葛国,葛国国君不仅仅不感谢,还抢夺,甚至杀人,所以,葛国别商汤攻打,没人帮忙,反倒拍手称快。天下所有老百姓都信任商汤,都希望被商汤统治,于是,商汤征伐东边的国家,西边的老百姓就有怨言,征伐南面的国家,北方的老百姓就有怨言,怨什么呢?就是为什么要把我们放在后面解放?不能早点来解放我们吗?这就叫着万众归心啊。老百姓希望商汤早点来统治自己,犹如大旱希望下一场大雨一样。等到商汤的军队来到他们的国家,由于老百姓绝对相信商汤不会伤害他们,只是来诛杀暴君,昏庸无道的国君的,于是,他们也不躲避战火,市场上经商的照样经商,农田里耕地的照样耕地,商汤的目的,只是杀掉昏庸荒淫无度的暴君,抚慰被欺压的老百姓。老百姓犹如久旱逢甘霖,非常开心,非常欢迎商汤的到来。可见人都是利益动物,您只要对他们好,他们就说您好,就希望您跟他们做朋友,人都想逃离坏的政治,也不希望暴徒来统治自己。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陈昌文解读:尚书上说,等待我们仁慈的君主来解救我们,生不如死的我们,终于复活了。意味着在暴君的统治下,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来了仁慈的君主,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于是我们就复活了。今天,燕国的君主虐待他的老百姓,大王去征伐暴君。老百姓意味大王要拯救他们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非常高兴。用筐装着饭,用壶装满水,就来迎接大王的军队,这样大王才能迅速占领燕国。不过接下来大王干了些什么事情呢?杀死他们的父亲兄弟,掳掠他们的子弟,掳掠他们做啥?为奴或者征兵吧。然后毁掉他们的宗庙,连祭拜的地方都没了,这相当于灭国政策。然后把宝贝贵重物品往齐国搬运,这样怎么可以呢?这就成了杀死一个暴君,来了一个更残暴的暴君,老百姓是不会支持的。天下人本来就畏惧齐国强大,今天又想吞并燕国增加一倍的土地,而且不行仁政,暴虐无道,这是逼迫天下诸侯成立联合军队,来找齐国作战。现在的形式是,燕国老百姓不支持您,而且外面诸侯联军马上要来了。大王现在需要做什么呢?赶紧发布命令,放回掳掠他们的子弟,女人,小孩。停止搬运燕国人的金银财宝。然后与燕国老百姓商量,推举匡扶一位有德行的新君,然后自己从燕国撤军。做了这些,然后让各国联军撤军,还来得及,否则等他们都打上门来了,就来不及了。这齐宣王很有意思,他想吞并燕国,然后比燕国的暴虐国君还暴虐,他没思考过一个问题,老百姓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老百姓觉得齐宣王解救了自己,如果老百姓觉得跟着齐宣王过得更苦了,那么,老百姓马上就要想着推翻齐宣王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