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在哪年建成通车(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部分建成通车)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部分建成通车:1967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争气桥
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部分建成通车。
在民国时期,南京是首都,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有两条重要的铁路,一是连接杭州、上海、南京的所谓京沪铁路。它横穿中国最富裕的长江三角洲,非常重要;
二是著名的津浦铁路,从天津到南京,在徐州与陇海铁路相接,进而可以开往全国各地。
很快,国民政府就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京沪铁路是在长江南岸,而津浦铁路则是在长江的北岸,中间相隔着长江。
火车到了南京,就必须改为轮船水运,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
南京的长江水面宽阔,水流湍急,使用船运是很慢的,一般需要至少2个小时的运输时间。
这还仅仅是运输过江的时间,没有算上卸车和装车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将一列火车卸车装车至少需要好几个小时。
这样一折腾,每次就为了过江就要花费一二天的时间。
1933年,国民政府绞尽脑汁,采用了新式的栈桥轮渡,也就是将整个车厢用船只运输。
这样就省去卸货装货的时间,效率大大提高。
即便如此,这种运输也需要半天时间。
船运方式是铁路的瓶颈,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效率。
到了建国后的1958年,轮渡从抗战前的20班提高到100班,将运输时间提高到2个小时,仍然不够使用。
显然,修建铁路桥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只是,在长江修建铁路桥,难度太大。
这里江边过于宽阔,最宽处有1500米;河流太深,最深处有70多米;水流太急,流速高达每秒3米。
更夸张的是,长江底部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每隔几十米就是不同的地形。
其中江心一段,难度最大。
这里水深高达32米,下面的泥沙层也有32米,一共64米。
如果修建桥墩,至少要打穿泥沙层以后再往下2米。泥沙层下面是岩石层,打桩难度极大,需要长时间潜水操作。
那个年代,国际上修筑桥梁潜水极限是60米,长江这里则是66米。
一般认为这是办不到的,强行去做很可能送了潜水员的性命。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铁道部曾以重金聘请外国桥梁专家约翰·华特尔,对下关、浦口间建桥进行考察,最后却得出“水深流急,不宜建桥”的结论。
在1946年之前,国民政府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研究,结论都是不适合造桥。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6年开始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独立设计南京长江大桥。然而,设计工作大体完成以后,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中国人只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自己建造这座桥了。
好在有苏联帮助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经验,南京大桥也就事半功倍了。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们自己设计和建造,里面也是有明显的苏联影子,原因就是如此。
大桥从1959年开始建造,到1967年基本建成,第二年正式通车。前后历时8年零8个月。整个大桥工程使用各种钢材6.65万吨,混凝土38.41万立方米。工程总造价为2亿8757万元(1960年代的人民币)。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在大桥规划建造的1957年,全中国钢铁产量只有800万吨,其中拿来修大桥的就有接近7万吨,等于拿出全国钢铁的百分之一。
这还不够夸张吗?
还有,1957年全国财政收入不过303亿元,这还是纯收入,没有扣除各种支出。
也就是说,南京长江大桥接近3亿的开销,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
修建期间,还有数不清的艰难困苦。
比如修建刚刚开始,就赶上了三年饥荒,所有单位都在饿肚子,修建大桥的工人也不例外。
时任南京长江大桥四桥处施工科技术员的冯志涟回忆:开饭时,大家就蹲在临时伙房外的野地和小河边上,每餐只供应一两个素菜,每人一只碗,饭菜二合一,也无需饭桌、板凳了。在经济困难时期,像我这样的技术员,待遇已经算是很高的,每月定量仅25斤粮。每顿2两稀饭装一大碗,肚皮越吃越大,还感觉没吃饱。碗还没放下,就又觉得饿了,几乎人人都有浮肿。四桥处中心试验室主任罗刘汉是1955年的大学毕业生,他家就住在离工地不到500米的地方,妻子是小学教师,身边带着4个孩子。为了确保水上桥墩封底、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罗刘汉三天三夜吃住在工地试验室里。饭实在不够吃,他就利用炒砂石炉子的余火加水煮稀饭,不幸煤气中毒致死,才30多岁,我们心里很难过,都为他惋惜……
饥饿还可以忍受,还有各种事故。
大桥局二桥处副总工程师殷万寿回忆:1964年9月18日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5号墩的值班工程师说:5号墩沉井的边锚锚绳突然被拉断,沉井已开始摆动,一位工人在抢补锚绳时不幸被绞车轧伤。听完电话,我立即跑步赶到现场,看到那位受伤的工人从导向船上被抬了下来,面色蜡黄,伤势严重,已昏迷不醒。我向救护人员交待,请医院务必尽一切力量抢救伤员。伤员被抬走后,我急忙登上导向船,在船尾出事地点,忽然发现一只断手臂挂在绞车上,我脑海里闪出了断肢再植的念头,立即快步上前,抓起血淋淋的断臂,飞步赶上救护人员,将断臂交给他们。
修建大桥需要大量高强度钢和特种钢,当时我国还无法制造,在1960年向苏联订购了1.4万吨。
苏联1961年4月交货时,我们经过验收,发现质量存在问题。
当时中苏关系已经非常恶劣,苏联人拒不承认有问题,还要求我们自行解决。
我国无奈之下,只得全部退货,使用国产钢铁。
然而,我国还没有这种钢铁,只能临时交给鞍山钢铁公司进行试制。
鞍钢人把这项任务看作是一项光荣的使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们把试制出来的16锰钢称作“争气钢”,也就是不受苏联闲气的意思。
大桥建成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从此,火车经过长江的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为5分钟。
更别说,汽车甚至行人也可以随意渡江了。
为了检验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1969年初,许世友将军决定从苏北调一个装甲团118辆坦克,从南京长江大桥上穿过。
事实证明,大桥具有优秀的承载力,坦克过去不成问题。
1967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部分通车。
1969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线通车。
当天举行了很大的庆典,南京城老百姓几乎倾城出动,人人都想站在大桥上体验体验。
据当时的解放军战士回忆,庆典结束后,他们在桥面上捡到好几箩筐鞋子。
时至今日,南京已经有了好几座大桥,但南京长江大桥仍然承担着主要的运输任务。
南京长江大桥,是每一个南京人儿时的记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