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

旅美作家张方晦是陆小曼晚年收的学生。

1955年,张方晦第一次见到陆小曼,当时景象一直铭刻在脑海之中。

陆小曼在上海中国画院做画师,月薪80元。她住在原来的狭窄的旧居之中,会客、作画、就寝都在一个房间之中。

虽然已经四五月份了,陆小曼家中依旧燃着火炉,家中还养着一只老猫。

50岁的陆小曼和蔼地和张方晦打招呼,她消瘦苍老,面颊深陷,口中只有一两颗牙齿。

陆小曼温婉谦虚,她对张方晦说:“我没有收过徒弟,没有教画经验,自己也不用功,画得不好。你以后就常来玩玩,谈谈,看看我画画,做个朋友吧。”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1)

图|陆小曼

张方晦略有些紧张地点点头。

他的内心其实非常惊讶,这和他心中想象的陆小曼形象相差太大了。

这还是让徐志摩痴迷,让胡适惊为天人的美女诗人吗?当时才13岁的张方晦顿时感觉到了人生的苍凉和岁月的无情。

陆小曼是家中的独生女,自小跟随母亲学习画画,15岁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学习英语和法语和西洋画。因为一幅习作被法国人看上,卖了两百法郎,陆小曼一时间成为了风云人物。

陆小曼第一任丈夫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中学,后转入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读军事,和艾森豪威尔是同学。

陆小曼能嫁给这样的青年才俊,陆小曼的父母非常满意,出资为两人举办了婚礼。

陆小曼有着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女子没有的先天条件,但她没有利用这样的条件提升自己,而是选择在浮华之中沉沦下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2)

图|王赓

婚后陆小曼依旧像从前一样活跃在宴会和舞会上,王赓是胸怀大志之人,对文人骚客的那种浪漫不甚了解,不擅于和陆小曼的圈子打交道,对陆小曼时常和交际花们出入舞厅等行为也表示过不满。

但王赓非常尊重陆小曼的想法,他调任哈尔滨之后,陆小曼拒绝去东北生活,王赓也同意她留在娘家。

陆小曼不喜王赓的墨守成规,王赓怕她生活无趣,就让好友徐志摩常来陪陪妻子,没想到反而促成了这对“才子佳人”。

王赓和陆小曼的离婚非常顺利,王赓亲眼看到妻子为徐志摩而伤心落泪,胡适等人施压劝说,王赓果断选择了成全。

即便外界闹得十分喧嚣,王赓并没有和陆小曼吵一句,他甚至在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之时送上了昂贵的贺礼和贺帖,上面写着:“苦尽甘来方知味。”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3)

图|陆小曼和王赓的结婚照

多年后,王赓仍旧深爱陆小曼,朋友劝他再婚,他总以“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来拒绝。

他曾对同事如此评价这段婚姻:“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活动,它是纯洁而美好的。真正的爱情应以利他为目的,只讲无私奉献,不求索取。既然她认为和我分开后会获得充分的幸福,我又何乐而不为,又何必对此耿耿于心呢?”

王赓是一位修习过哲学的军人,也许他无法做到“浪漫致死”,但他确实爱到了不落凡俗,至今看来,仍旧觉得在这段混乱的爱情故事之中,他是最为优雅而理性的一位。

徐志摩是陆小曼的爱情强心剂,但热恋的激情之后,她又开始陷入空虚和无聊之中。

陆小曼喜欢漂亮的衣服,吃精致的菜肴,恨不得每天在灯红酒绿的舞会上穿梭,或者在麻将桌旁和戏院里坐上一个通宵。

徐志摩刚开始还很纵容陆小曼的奢侈,每月花100大洋给她租豪华公寓,陆小曼身体不好,抽上了鸦片,徐志摩也必须去承担这一大笔开销。

如此,陆小曼每个月至少要花五、六百大洋,而徐志摩、衣服破了洞,都舍不得换一件。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4)

图|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婚照

王赓的那句“苦尽甘来方知味”并未点醒陆小曼,她宁愿糊涂着享受,也不能冷静地自省。

她一贯养尊处优,对金钱全无概念,而徐志摩并非富甲一方,徐父徐申如因为对陆小曼的不满,直接断了对他们的经济资助。徐志摩开始疲于奔命,想方设法满足陆小曼的高消费。

因不满陆小曼吸鸦片的行为,徐志摩曾经愤然出走国外,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但徐志摩回来之后,陆小曼“照旧未改,并且招恋了不少浮言”。

所谓的“浮言”就是陆小曼和按摩师翁瑞午之间的暧昧关系。

根据陈定山《春申旧闻》记载,因为病痛,翁瑞午常帮陆小曼按摩缓解,陆小曼担忧病发之时翁瑞午不在身边,翁瑞午提议她吸食鸦片缓解,并且再三叮嘱她不可吸食过多,容易上瘾,万不得已之时才能采用。

但陆小曼本就不懂得如何自制,不久就成了“瘾君子”。

徐志摩自1928年到1930年和陆小曼在上海定居期间,同时在几所大学任教,在几所书店兼职,编纂刊物或者丛书。陆小曼还要拉着他到处应酬,徐志摩在一封信中难过地说:“我在上海最苦的(是)不够睡。”

1931年2月开始,徐志摩独自一人搬到了北平的胡适家中、

徐志摩也希望陆小曼能搬来北平,以断绝和翁瑞午的来往,但陆小曼觉得自己更加适应灯红酒绿的上海,宁愿让丈夫在两个城市之间不停奔波。

陆小曼并不会刻意关注丈夫成日东奔西走是乘坐着免费的机车和飞机,她也不会管向来高傲的徐志摩低头向朋友借过几次钱,而这些都已经为徐志摩之死埋下了伏笔。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5)

图|陆小曼之《思凡》

徐志摩多次写信劝解陆小曼振作起来,刚开始是温情的激励:

多谢你的工楷信,看后颇感爽气。小曼愤起,谁不低头!但愿今后天佑你,体健日增。先从绘画中发现本真,不朽事业,端在人为。你真能提起勇气,不懈怠、不间断地做去,不患不成名……

到后来请求夫人节省的哀求或牢骚:

你一天就是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也许你想芒果,或是想外国白果,倒要比想老爷更亲热,更急。老爷是一只牛,他的唯一用处是做工赚钱,你恶心字儿都不肯寄一个来。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小家已经成为了徐志摩的累赘,徐、陆之间的爱情也已经出现了裂痕。

胡适深知内情,曾经“仗义”怂恿王赓离婚,促成徐、陆二人的他,此时也劝着徐志摩赶紧离婚。

向来明辨是非、嫉恶如仇的胡太太江冬秀,亦劝着徐志摩离婚,这还让徐志摩吃了一惊,要知道江冬秀向来以“保护女权”著名,最看不惯男人抛弃妻子。

徐志摩仔细考虑后还是没有同意,陆小曼本来就是因为他和王赓离婚的,现在如果他再和陆小曼离婚,陆小曼就毁了,徐志摩不愿只顾自己而丢下陆小曼。

胡适没有办法,只能看着徐志摩在上海和北京之间奔波了两年,胡适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徐志摩在北京找点事做,聘请他去北京任教,在北京大学任英文系教授,并且在北京女子大学兼课。

在徐志摩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还为蒋百里、孙大雨等买房做中介,为的就是获得一厘二毫五的佣金。

其实在北平徐志摩的收入已经比较高了,食住都是在胡适家中,他只留下一小部分钱,其他的全部给了陆小曼,负债却越来越多。

看到陆小曼终于有所动容,为了让陆小曼能够重拾画笔,徐志摩带着她的画到处请人题跋。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6)

图|徐志摩

从现今留下来的信件之中,我们无法找到陆小曼回复徐志摩的只言片语,我们也不知道在徐志摩遇难之前,她的心中是否有过心疼或者悔恨。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免费邮政飞机在济南附近坠毁,一代才子就这样离开人世,时年36岁。

人们在搜救现场发现了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一副完好无损的山水画。山水画没有作者的落款,但能辨认出有“小曼”和“志摩”的印章,以及密密麻麻名人写的题跋。

在徐志摩遇难后一个多月,陆小曼写了一篇文章《哭摩》。

此时此刻的她才知道痛改前非,说要努力做一个徐志摩希望她成为的那种人,要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徐志摩的追悼会,公公徐申如坚决不允许陆小曼来参加。

在徐家父母的心中,陆小曼始终不是合格的儿媳,他们只认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张幼仪和王赓一样都是婚姻的牺牲者,她的纯良和正直的确配得上徐家父母的宠爱,她一生敬重公婆,从没有怨恨过徐志摩,甚至对陆小曼也充满了同情。

徐志摩死后还有一个插曲,郁达夫曾经在悼念徐志摩的文字之中,深责社会,尤其是徐申如:

志摩在死的前几年的那一种穷状,那一种变迁,其罪不在小曼,不在小曼以外的他的许多男女友人,当然不在志摩自身,实在是我们的社会,尤其是那一种借名教作商品的商人根性,因不理解他的缘故,终至于活里生里逼死了他。

郁达夫此话真是往徐父伤口上撒盐,他将徐申如说成一个不顾亲情,用金钱压迫徐志摩的商人。如此,也能体会徐申如这样一位实业家为什么会拒绝陆小曼来奔丧。

1933年清明节,陆小曼独自一个人来到了硖石,给徐志摩上坟。这是陆小曼第五次来海宁,也是最后一次,她甚至不敢再回徐家看一看,只能远远站在山上看了一眼。

此后几十年,陆小曼疾病缠身,即便是大热天也紧闭窗户,常常缠绵病榻,从前极善交际的名媛,此时只以书画自娱自乐。

陆小曼的晚年并不孤单,除了学生张方晦常来学习和探望。她的表妹吴锦女士在丈夫去世后就一直住在陆小曼家中,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陆小曼没有办法一个人生活,她自小多病,哮喘、心脏病、胃病等等一直纠缠着她,到了晚年,她连如厕都很困难,需要吴锦用香油给她灌肠,但当时香油紧张,陆小曼只好少吃点东西,尽量少排便。

即便晚年凋零如此,陆小曼依旧没办法戒掉那些让她上瘾的东西,比如抽烟。她只抽中华牌香烟,每支抽一半,剩下的半支就直接摁进烟灰缸。她的烟灰缸里面总是整齐地排列着几乎一样长的半截香烟。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7)

图|翁瑞午

说到晚年的陆小曼,就不得不说到和她同居近30年的翁瑞午。

王赓是自律、理智的,徐志摩是浪漫而又现实的,翁瑞午和陆小曼其实性格最为相似,都是得过且过、自由散漫、缺乏意志力和定力的人。

深究陆小曼的性格弱点,还是和她从小体质有关,因为时不时生一场大病,动不动昏厥晕倒,父母和丈夫都溺爱她,她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的想法。

而翁瑞午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翁瑞午出身于常熟的大户人家,推拿医生出身,曾经做过海军部军需处长。

陆小曼年轻时很喜欢京昆,还经常演出。1926年底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上海定居,曾多次在夏令配克戏院演戏,主要饰演《玉堂春》的苏三和《双奇会》的李桂枝。

徐志摩也会被拉着同台演出,只不过他对演戏并不擅长,只能饰演配角。而王金龙的扮演者,则是名票翁瑞午。

翁瑞午才华不及徐志摩,只是精于弹词说唱,又有点小聪明,自诩风雅,据他自己说上海有名的女弹词艺人张维桢是他的门生。

徐志摩死后,胡适曾经劝陆小曼离开翁瑞午,在胡适他们的眼中,翁瑞午是个无可救药的男人,但是陆小曼拒绝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8)

图|翁瑞午戏装照

陆小曼知道,现在唯有翁瑞午能无条件出钱养她,让她的生活不至于一落千丈。

解放后,翁瑞午变卖收藏的书画维持和陆小曼的生活。陆小曼和王赓、徐志摩生活之时矛盾重重,但和翁瑞午可以相安无事。

因为他们不会相互责怪,两人都不会去想明天有没有钱花,都习惯于享受眼前的快乐,陆小曼宁愿生活在这种看不到前途的自由之中。

张方晦对翁瑞午没有好印象,翁瑞午身材高瘦,60多岁了,还常常手舞足蹈地吹牛。

他形容陆小曼是“海陆空”,意思是王赓是陆军出身,翁瑞午是海军出生,而徐志摩死于空难。

翁瑞午说这话的时候,丝毫不考虑身旁人的想法,张方晦极为反感,回去之后就告诉了父亲,父亲形容此人“非常无聊”。

陈巨来曾将一名姓关的女孩介绍给翁瑞午当学生,关姑娘一直喊翁瑞午“寄爹”,喊陆小曼“寄娘”。

关姑娘后来给翁瑞午生下了一个私生女“毛毛头”。陆小曼生活拮据,还是将这个小孩留在身边抚养,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也不将她的身世告诉她,这个孩子一直以为陆小曼是亲妈。

很多学者研究过,陆小曼对翁瑞午到底有没有爱情。

根据张方晦的回忆,陆小曼曾经和他说:“翁先生口无遮拦,胡说八道,你不要听他的那一套。别受他的坏影响。”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9)

图|陆小曼和翁瑞午,1957年

1959年的某一天,张方晦去陆小曼家中,看见不少陌生人都围在一个小房间里面,他挤进去一看,发现是翁瑞午躺在一张床上,眼睛瞪着,已经不能说话了。

张方晦喊了翁瑞午一声,翁瑞午尚且能听清,转了转眼珠看了张方晦。

张方晦还想说些什么,陆小曼却隔着很远喊他:“翁先生不行了。你不要去看。”

张方晦回过头,看见陆小曼独自坐在大藤椅之中,表情异常平静,“似乎并无什么永别的悲痛之色”。

从翁瑞午的言行上来看,他并非十分负责、靠谱的男人,但他真心爱过陆小曼,即便陆小曼年老色衰,孤独无依,即便钱财散尽、穷困潦倒,他依旧心甘情愿陪伴着,而不是在子女身边享受赡养。

但陆小曼对他从来没有所谓的爱情,翁瑞午出轨她无所谓,甚至愿意抚养翁瑞午的私生女,对他的生老病死没有情感上的巨大波动,她至多将翁瑞午当作一个危难时扶自己一把的恩人,绝非是爱人。

在旧社会,多少女人因为嫁错一个男人落得终身悲惨,从这一点上看,陆小曼在爱情上是成功的——她让三个男人都掏心掏肺对她。

而陆小曼真正爱过的只有徐志摩,徐志摩之死,是劈醒她的惊雷,捅穿她灵魂的利剑,让她窒息、将她快要拍死的巨浪。

陆小曼不再穿华丽的衣服,每天用鲜花供奉徐志摩的遗像。过了很久,她才从身心的悲痛之中缓解出来,开始整理徐志摩的文字、潜心修习绘画。

陆小曼以遗孀的身份向徐志摩的好友们搜集徐志摩的信件或者遗作,可悲的是,大部分的旧友并不愿意将徐志摩的书信送给陆小曼,其中包括了胡适,这让陆小曼整理《徐志摩全集》之时困难重重。

她同意和翁瑞午同居,但绝对不愿意再嫁,也不允许翁瑞午和妻子离婚。

她天真地觉得这就能守住她和徐志摩婚姻的纯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悼念着徐志摩,对于外界的指责和唾骂,她不会去做任何辩解。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10)

图|陆小曼晚年

1960年之后,陆小曼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此之前,她至少还会梳妆打扮一番,去画院开会。但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哮喘病和肺气肿不断发作,只能坐在床上。

吴锦从后面抱着陆小曼,让她能坐起来喘气,陆小曼伸直脖子,上气不接下气,要大半个小时才能恢复。到了后来,陆小曼在家中居住的时间越来越少,住院的时日也越来越多了。

1964年,画院邀请陆小曼替成都杜甫草堂画四张山水条幅,以此作为“杜甫生平展览”之用。陆小曼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她还是以强大的毅力坚持画完。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病逝,享年63岁。

在新中国生活的十几年,她已经洗尽铅华,重铸自我,她成功戒掉鸦片。她唯一的遗愿就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因徐家人的强烈反对而最终未能达成。

现代人看问题已不再是非黑即白,我们都会选择去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一个乱世之中的弱女子。人的一生有无数选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状态,感情始终是两个人的事情,只要他们心甘情愿,其他人的责备都是枉然。

但我们在看待陆小曼一生之时,不得不去反思她性格之中的致命弱点,也必须要清楚徐志摩之死她必须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徐志摩遇难后的陆小曼)(11)

图|陆小曼

陆小曼任性、散漫、对婚姻无责任感、对爱人只享受索取而懒得去付出,在面对婚外恋、鸦片、物质享受之时,她没有高度的自制力。

陆小曼的母亲说过一句:“小曼害了志摩,志摩也害了小曼。”

有人说陆小曼的母亲这句话很中肯,一点也没有偏袒女儿。陆小曼的确是徐志摩之死的直接原因,但徐志摩如何害了陆小曼呢?

若说徐志摩介入陆、王婚姻是错,这本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丑事;若说徐志摩宠溺过度是错,陆小曼身上都是从少女时就留下的恶习;若说徐志摩没钱养活陆小曼是错,乱世之中能保陆小曼一生富贵的能有几人?

陆小曼颓靡的精神根源,难道不是来自于原生家庭,来自于父母吗?如果徐志摩不死,陆小曼会用更长的时间去犹豫,去学会自省,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应该走向哪里。

陆小曼幸运在遇到了两个真心对她的丈夫,但都没有真正等到她独立的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