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

李斯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人生毁誉参半,功绩大到深渊,而过错亦是弥天。他的思想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但也荼毒盛远。作为秦相,他以一己之力先后两次改变了秦国的历史走向,叹曰:兴也李斯,亡也李斯!

他是历史的佼佼者,也是亡国的匹夫;他的命运连同着大秦王朝的命运,甚至可以说是李斯以决策者的身份颠覆了大秦帝国。

但这样一个人最后却落下了一个绝望的下场。李斯的不归宿正是由于他年青时所认知的两字格局——“仓鼠”,并且一生都在为这两个字而活。这种“仓鼠”格局早已注定了他的人生结局——腰斩,一个没有人同情的悲剧。

史学家司马贞用一句话总结了李斯功、过各半的人生:“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1)

立志“仓鼠”

李斯并非秦人,而是楚国上蔡人士。少时,他便是大才;年青时,就在楚地为官。然而,满腹经纶的他却深感委屈,如此大才,焉能当一小吏乎?

有一次,李斯在如厕之时,目睹吃屎的老鼠,不管是遇人还是遇狗,都吓得逃走了。深度意思便是,吃个大便都要提防他人,这活得也是够呛了。

又有一次,李斯在开米仓时,见两只老鼠吃得头大肚圆,竟然还在交配。这里的深度意思是,米仓是上锁的,难得打开一次,里面的老鼠可以放开胆去吃,还能享受生活,这活得真是有滋有味。

同样是鼠,而命运却截然不同。李斯因此悟出了他的人生态度——立志要做一只“仓鼠”,并一生都在为这两个字实践。

然而,李斯选择做仓鼠,不仅是由于他所处坏境的自卑,还因为他对做人上人的迫切与渴望。并且,他骄傲地认为,他的才能就应该匹配“仓鼠”的生活,也唯有如“仓鼠”,他的人生才满足惬意。

李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一个人要有什么活法,所处的坏境决定了他的命运。的确,做“厕中鼠”还是“仓鼠”,做英雄还是狗熊,平台很重要。古之英雄,无不如此,商鞅若不选择与魏势不两立的秦国,等待他的命运就是“海捕令”;反之,屈原坚持选择了楚怀王,他的命运逃不过一死。

尽管李斯说出了这等至理名言,但他的内心并非想成为英雄,他只想做一个仓鼠——解决个人温饱,谋求荣华富贵。

李斯: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然而,一个好平台被个人所用,注定偏离本质,被私心所荼毒,李斯就是如此。

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2)

帝王之术

李斯的老师是大思想家荀子。

荀子是诸子学说并一统之前的一个转折人物,他将儒家推向了一个至高点,孔子和孟子的“王道”思想无法左右列国诸侯,但荀子的思想开启了封建时代。

荀子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儒家的“帝王之术”,先法后王(仁政德政),只有先重法治国,才能以仁政治国。并且,荀子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要知道的是“帝王之术”与“帝王心术”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前者在于辅佐帝王治国,后者在于帝王自身。而李斯向荀子拜师,学习“帝王之术”正是想要辅佐帝王。当然,他学习“帝王之术”的目的依然是想做一只撑死的“仓鼠”,成为人上人。

从后期的发展看,李斯学业“不精”,他将荀子的思想偏离了轨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是荀子思想的精髓之处,也是帝王之术治国的理念。但一心想成为仓鼠的李斯,为逢迎秦始皇的法派,硬是把成效卓著的帝王之术学成了帝王心术,譬如焚书坑儒。

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3)

入秦为客

习得了帝王之术后,正如李斯而言,选择一个好平台是关键,选哪里好呢?——秦国。

李斯选择秦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实现成为“仓鼠”的梦想。秦国最强大,列国皆惧于秦。

李斯凭借独树一帜的才华被吕不韦相中而在秦国做了一个小官。有一次,李斯终于有机会见到秦王嬴政,立即劝说秦王赶紧统一六国,现在是统一天下最好的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嬴政听了李斯一番话,发现李斯确实有才,立马拜李斯为长史,又听其计谋,掷重金游说列国文臣与诸侯,使了一出离间计。

但没过几年,李斯的梦就要破碎了。嫪毐事件让吕不韦下了台,同时吕不韦的几千门客也遭到了秦廷的驱逐。李斯曾经作为吕不韦门客,自然也在其中。

眼看,到手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李斯很不甘心。于是,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写了一篇《谏逐客书》给秦王:

李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意思是说你现在把老百姓都赶到敌国去,敌国不是变大了;你现在又把人才赶到敌国去,敌国不会笑死才怪。你秦王现在做的事情,就好比当年魏惠王赶走了商鞅和张仪一样。

嬴政看了这篇文章后,越发觉得李斯是个人才了,就单李斯跑到敌国去了,秦国的损失都不计其数,嬴政幡然醒悟,不仅撤回了逐客令,还提拔李斯成了客卿。

到此,李斯的“仓鼠”梦,终于得以实现。在上《谏逐客书》给秦王时,在他的内心深处明白嬴政是个善于纳谏的明君,而他的这篇气势磅礴的论文也足以打动秦王,他有必胜的把握,并且还有可能升官,就像当初劝谏秦王统一六国一样。然事实果真如此。

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4)

位极人臣

用一句话来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没有李斯,何来秦国大一统?

嬴政在李斯的出谋划策下统一了六国,而李斯也得到了秦朝左丞相的职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斯位极人臣。

并且,值得李斯炫耀的是他的女儿都嫁给了秦国的王子,他的儿子赢取的都是秦国的公主。可见,秦始皇待他隆宠了。

在李斯70岁大寿时,朝廷上下无不为他道贺,相府外车骑以千数,相府内高朋满座,宾客皆敬于前。李斯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一番感叹:

嗟乎!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从草民到人臣,这是李斯的一番自谦,也是他内心的满足感。从见到米仓的老鼠悟出“仓鼠”的人生观,到如今使然,李斯花了40年的光景。这是他的梦想,他一生都在奋斗,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活。

但谁也不曾想到,为了活成一只幸福至死的“仓鼠”,他不惜改变大秦王朝的命运,陷天下百姓于水火。

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5)

沙丘之谋

沙丘是一座响当当的历史名城。

公元前295年,具有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

然而85年后,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破匈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至沙丘后也暴毙了。

赵高生怕扶苏继位后遭到蒙恬打击,于是窜说李斯秘不发丧,并矫造圣旨,让胡亥继位,又以不忠不孝之名赐死了扶苏,还害死了蒙恬。

这个计划虽说是赵高提出的,但李斯也并非丛谋,甚至说他比赵高更邪恶更无耻,因为李斯作为秦相,有绝对的决策权。

他完全可以以秦国丞相的身份,处死赵高这个乱臣贼子。即使被胡亥阻挡,也可以通风报信给蒙恬;更何况只要将秦始皇暴毙的事情说与百官听,胡亥就不敢作为了。

然而赵高简单的一句话,就将李斯收买了:

方令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

意思是说你李斯现在位极人臣,倘若那扶苏继位了,丞相之位必是蒙氏兄弟的了,昨天蒙氏看了你李斯要低头,现在你李斯看见蒙氏要行礼,这是何等羞辱啊!

李斯就这么简简单单被一激就答应了。况且李斯何等的聪明,大秦王朝的宰相何至昏聩于此?说白了他此次此刻已经忘记大秦王朝了,他的私心已经在作祟,他联想到赵高所说的画面,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想想以前是何等的风光,如今没了岂不功亏于溃。

这就是李斯,无论是青年白首,甚至到至死他都没有忘记他想要的荣华富贵,忘记他的“仓鼠”人生。也许,他心疼熬成“仓鼠”所花费的三四十年,但正是因为他内心只有自己,只有名和利;他刚愎,他自私,他自傲,他自以为是的以为他能佐尽千秋万代的秦君。

李斯为什么那么有才(一生都在为两个字而活)(6)

绝望腰斩

胡亥成了秦二世,李斯继续做着“仓鼠”的美梦。

李斯是一个治国大才,但他绝非一个政客。倘若不是秦始皇爱惜,他岂能坐稳朝堂?秦二世当政,在尔虞我诈之间,等待李斯的结局只有被坑死。

有句话说,两个人有共同的敌人就是朋友。对于赵高和李斯来说,像这种关系但也不像,因为赵高是个坏人。与坏人为友,就是在自寻死路。

赵高作为胡亥最亲近的人,故意让胡亥声色犬马。为了弄死李斯,他故意每次在胡亥寻欢时让李斯去禀报国家大事。三番五次后,胡亥怒了,说我每次无事等你汇报的时候,你不来;我每次在兴头上,你就偏偏来搅局。于是,李斯被抓到牢里去了。

昏聩的李斯见到自己又跌落神坛,于是又想起了当年写《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于是,他在狱中又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狱中上书》,想呈给胡亥。可胡亥不是秦始皇,更何况牢门之外还有个一心要弄死他的赵高。

公元208年,改变了大秦王朝历史走向的第二年,李斯被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结束了他荣华富贵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仓鼠”二字而活,也把自己活成了一只仓鼠,为了名利而首鼠两端,似乎腰斩为他做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