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经验二

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经验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经验二

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经验二

警惕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大概意思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墙上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内容;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不好意思丢垃圾,但一旦地上出现垃圾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乱扔东西,丝毫不觉羞愧,最初的破窗户、涂鸦与垃圾暗示着无序与纵容,成为滋生、蔓延并且“繁衍”违规行为的温床。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逐渐恶化而一发不可收拾。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

比如:早读如果有一个学生迟到,班主任视而不见,或只是轻描淡写地询问几句,没有严肃处理,后面很容易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学生迟到......

一名学生不出早操,班主任如果不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明天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不按时出操,后天可能就会不出操......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偷吃零食,班主任没有加以严肃批评,那么一段时间后,学生书包里,桌洞中会出现一个又一个零食袋,课堂上吃零食现象普遍蔓延......

课堂上有学生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传小纸条,班主任不及时制止,过不了多少时间,整个班级就会像一个热闹的“菜市场”......

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规则是可以不必认真遵守的。那么尊重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会积重难返。

比如:寄宿制学校的宿舍纪律问题成了不少班主任的一块心病和难题,有的班主任后期加强检查与管理,甚至是处罚,但都收效甚微。其实,这是因为,在实施规章制度之初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及时处理,严格要求,有的班主任甚至认为寝室问题是小问题,常常轻视或者忽略这个问题,结果给同学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寝室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违反的,而且是可以不受处罚的。就这样当极少发展成多时,再处理为时已晚。

一个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这个班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校、老师乃至其他班的学生便会对这个班级产生不好的印象,而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会逐渐认同这种印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这种氛围下,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慢慢趁虚而入,蔓延开来,这个班可能真的就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不行了。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主任要时刻警惕由于“破窗”导致的这种恶性循环。

破窗”应止于萌芽,班级班规一旦制定,班主任对于“违反者”,哪怕是一次迟到,一句粗话,一块垃圾或者一场打闹,必须做到“零容忍”,需要小题大做,以求防微杜渐,当然在处理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方式要得当。

有一次在午间自习课上我闻到了一股辣条味,观察了解后发现,这是小宇同学带到班级里的,并在课前打开和同桌小祥分享了。于是课下我立即找到他们二人谈话,他们承认自习课前在教室里吃过辣条,也承诺以后不再在教室里吃东西了,但是他们认为,学校的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都没有明确规定课前不准在教室里吃零食或者包子之类的食物。的确在班规里好像当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但是这种现象肯定要处理,不然会助长在教室吃零食的风气,经过思考,在下午自习课上,开了一节小班会,专门讨论教室吃零食吃饭的事。最终经过民主集中制,形成了一致意见,在班规中补充了一条——教室中不准带入也不准吃油炸、蒸煮,辣条等味道过重的食物,并加大检查力度。事后,这种现象就越来越少,直至销声匿迹。

对于那些看起来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否则就会纵容更多学生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对学生偶发的“破窗”行为,要出手迅速,处理得有理,有节,成功地将其阻止于萌芽状态,也就避免了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

修补“破窗”不为晚,中国有句古话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感触。20世纪80年代初期,纽约地铁的犯罪率飙升,治安环境严重恶化。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采取权力措施打击逃票行为,正当同事百思不得其解时,结果发现,平均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从抓逃票开始后,纽约地铁的犯罪率竟然在逐渐下降,治安也大幅好转。这位警察局长的做法表明,小奸小恶正是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温床,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大力整顿,反而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