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长城真正的目的(秦始皇给此城起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途中经过楚国昔日置的金陵邑。金陵邑是昔日楚威王击败越国,迫使这个南方强国退守会稽,楚国在昔日被越国吞并的吴国旧地设置了江东郡,其中就有一个地方叫金陵邑,位于滨江临淮之要地石头山。
据一些史书记载,秦始皇到此之后,有会望气的术士就对他说金陵有王气,可能会威胁大秦江山,“五百年后,金陵有都邑之气。”所以,始皇帝“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于是乎,金陵就变成了秣陵。
秦始皇
其实,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未必就是贬义,秦国祖先就是养马的,“秦”这个字本身就是“禾”的意思。日本学者高田中周《古籀篇》中说:“以禾名为古训是。秦为禾名,必当在秦主立国之前,此非为国名而作造之字可识矣。”
孙策
孙策得知后,“亲自迎瑜”,并“授建威中郎将”。孙策“起事江东,权常随从”,此时孙权才15岁。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于是乎,弟弟孙权接班。曹操开始还想趁机南下,但被人劝住,“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
孙权在吴八年期间,“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孙策、孙权在吴总共有十三四年,虽然已吞并六郡,威震江东,但吴的位置太偏南,距江岸较远,离长江中游更远,不利于实现进伐刘表,据有长江,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
孙权
为了实现进一步的称霸目标,孙氏集团必须北上,而且吴地周边没有什么大港口,这也不利于水军发展。所以,赤壁之战后,孙权就把大本营从吴地迁到了京口(今镇江)。京口这个地名还是孙权给的,《元和郡县志·江南道·润州》上记载:“润州‘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城是也。”
京口位置虽然不错,但还不是孙权的终极都城。京口相对来说,还是太偏下游,而且靠近当时长江人海的喇叭口,风浪太大,不便航行和停泊船只。后来,孙权接受了张纮的建议,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将军府从京口移至秣陵,第二年又在秣陵筑石头城,“作濡须坞”,并“改秣陵为建业。从金陵到秣陵,再到建业,这就是南京早期的城市史的演变。
三国鼎立地图
孙权后来还曾经考虑过建都武昌,不过这个武昌不是今天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而是鄂州市。孙权和刘备翻脸,杀了关羽之后,夺回荆州。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是年十一月,孙权接受曹丕给的吴王封号,就以鄂城为王都,改名为武昌,有“以武而昌”之意。
后来刘备死后,孙刘两家关系缓和。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南郊称帝,六月,与蜀汉订立盟约,九月,即将都城迁回建业,留太子孙登“掌武昌事”,以全力对付曹魏。孙权于是就开始了建业首都的营建,其中孙吴皇宫太初宫极为华丽,西晋左思写过一篇《吴都赋》对之进行咏叹。
南京孙权墓
为扩大建业与各地的联系,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孙权曾组织大批劳工开凿与其他城市的水运通道。赤乌三年(公元240年)孙权“遣左台侍御史郗俭凿运渎”,使建业城西南水道通秦淮河,北抵仓城。次年凿青溪和潮沟,泄玄武湖水,南接秦淮河,西通运渎,北达长江。
赤乌八年(245年)凿破岗渎,“引破岗读由方山埭接于秦淮,以避大江之险。又自秦淮而东,北达于苑仓”。自此建业水道经句容、云阳直通吴、会地区。
秦淮河是南京重要水道
秣陵成为建业,又成为孙吴帝国的首都,这是南京城市史上的大发展时期。西晋这个历史上得国最不正的王朝,在南下灭吴之后,又将建业改为秣陵,这是要矮化建业的王者地位。
太康三年(282年),西晋朝廷又将秣陵北部分离出来,改名为建邺。晋愍帝名字叫司马邺,所以他登基之后,又把建邺改名为建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