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大师名言名句(名家名言张立文)

八字大师名言名句(名家名言张立文)(1)

我的“八字诀”文/张立文

问学七十年来,我抱着“人不学,不知道”的思想,梳理我的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的历程和体认,大体上归为学、勤、博、疑、思、真、创、行八个字。

学,学习、学识、学术、学风、学问。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学习,时常温习、实习它,这是很快乐的事。后人接着孔子讲,读书之乐乐陶陶,莫待明朝悔今朝。学习是人的立身之基,“人之立身,不可以无学”。学习知理义,这是人与禽兽差别的道德礼义价值所在,也是陶冶性情的必经路径。学问是问来的,向父母、老师、同学、同志、朋友、工人、农民问,而获得知识。“不学问者,学必不进。”唯有问,才能不断进步,况且“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我是不断地学,不停地问。端正自己的学风,才能增长自己的学识,充实自己道德精神的境界。

勤,勤学、勤习、勤练、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是学术有成的基本条件。《中庸》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只有如此,虽然愚笨,亦能变聪明。我自知我是笨人,于是我把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寓于时间之中,时间就是生命,朝夕不荒于嬉。尽管我已八十多岁,但读书、学习、写作,是我生命中自然而然的实践和习惯,也是学术生命的一种方式。

博,博观、博学、博览、博识。“不局一家,必并收并览。”若拘守一家之言,执着先入之见,就不能海纳古今中西学术的精华,只有博观、博学、博览,才能入古今中西文化,究其说,出其垒,如果只入而不出,思想就会被束缚,照抄照搬,无自己独到见解,唯有出其垒,变古今中西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才能使我的学术思想有容乃大。这就是“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换言之,集古今中西学术文化归于我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必能大成于世。

疑,怀疑、疑问、疑惑、疑义、疑难。疑,简言之,即要事事问个为什么?学、勤、博都是主体对外在各类知识、文化、观念的接受、吸收,但如何使其“集众长归于我”,必须转外在的知识、文化、观念为内在的我的知识、文化、观念,这需要经过疑的过程。理体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开始没有疑问、疑义、疑惑,后来渐渐有疑问、疑难、怀疑,再后来处处是疑问,最后,疑问、疑义、疑难、疑惑逐渐得到解决,这才学到东西,转集大成而归于我。心体学家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能激起自己独立思考,才能超越前人思想观点的束缚,才能从自我执着中摆脱出来,开拓自我思考、考虑的空间。所以李贽说“破疑即是悟”,是一种觉悟,而不疑惑了,魏源说:“疑乃悟之父。”疑而有进、有悟,为主体的奇思妙想开出新天地、新境界。

思,思考、思索、思想、思维、思量。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什么也学不到,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于空想,学思结合,即“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便从浅入深,从表象到本质,通过思维、思索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这便是人的进学在于思、思能知是非的道理。对于古今中西文化而言,便知道应当继承、吸收其优秀的“是”的部分,而扬弃其不适应现代需要的部分,这就是各去其所短、和合其所长的思量过程。

真,真谛、真理、真实、真知、真我。读书、学习、思考,其宗旨是为求得真实的道理,贴近对象真实的意义,以符合事物的真相,而不被事物的假象、现象所遮蔽、蒙蔽,也不被前见、囿见、偏见所左右。朱熹曾说:“学者不可只管守以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如去了浊水,然后清者出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求是的“是”就是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以求得真理和真善美的价值境界。

创,创见、创建、创造、创新、创举。这是在学、勤、博所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在疑、思、真所求得真理的成果上,融会贯通,而和合创新。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无创新学术思想就会衰微。继往圣,开来学,必须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见解,创前人所未言,发古人所未发,这才是创举和创新,创举、创新必须从教条式的理解和主观主义中解放出来,建构理论创新体系和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的创新。我的《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和合哲学论》《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是理论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创新的尝试,我的《宋明理学研究》和朱熹、陆九渊、戴震、王夫之、李退溪思想研究以及《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是依逻辑结构论的观点、方法撰写的。

行,行道、行礼、行善、行为。学、勤、博、疑、思、真、创都要落实到行上。《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最后为笃行,于是朱熹说:“行之笃,则凡所学问思辨而得之者,又皆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诚实、认真去实践,就不会使学问思辨所学到的知识成为空洞的理论。因此,不行不可谓真知,真知即所以为行。“欲知知之真不真,意之诚不诚,只看做不做。”行,实践是检验知之真不真、意之诚不诚的标准,是最终检验学、勤、博、疑、思、真、创的唯一尺度。

这里是我七十年来读书学习初步、粗浅的体会。此“八字诀”,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其间虽有干扰、冲击,但由于目标坚定,不断追求,终能曲径通幽;此“八字诀”构成了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的逻辑次序,即从学、勤、博到疑、思、真,又从疑、思、真到创、行。这个读书、学习“八字诀”的反馈,如王阳明所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便是知行合一的道理,也是一个“别有天”的新境界。但我没有很好地做到,只是作为自己读书、学习的愿景目标。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作者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等)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