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剩几个后代(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薛仁贵以出彩的表现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自此大唐多了一个威名赫赫的将领。到唐高宗年间,终于完成太宗皇帝的夙愿,攻灭了高句丽。薛仁贵参与东征居功至伟,后来兵败大非川,那是郭待封意气用事导致的结果,不能怪薛仁贵。

薛仁贵剩几个后代(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1)

薛仁贵相关剧照

有一部演义小说叫做《薛刚反唐》,故事取自《反唐演义全传》。主角薛刚是薛仁贵的孙子。小说主要讲的是薛刚误杀二皇子李奇,武则天夺了大唐天下之后,大肆杀戮李唐宗室和朝臣。薛刚聚集天下英豪造反,推翻了武周,帮助庐陵王李显夺回了李唐江山。

薛仁贵以忠勇著称,他的后人却真的反叛了唐王朝。演义出于维护薛家名声的目的,几乎通篇虚构。真实的情况跟演义大相径庭。

薛仁贵剩几个后代(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2)

相关图片

薛刚本名叫薛嵩,他父亲是薛仁贵的第五个儿子薛楚玉。薛楚玉早年颇受朝廷重用,担任过范阳、平卢两地节度使。后来有人眼红薛家权势,抓住一点小事告发他们,薛楚玉和兄长薛讷都被免官。范阳、平卢两军区的大致范围包括河北一带、辽宁南部,范阳节度使就是幽州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地方。

薛嵩跟着父亲在燕赵地区长大,性情豪迈,有一身好力气,弓马娴熟。但他不爱读书。而此时唐玄宗李隆基不理国事,眼里只有杨玉环,朝政大权握在杨国忠手里。薛嵩的父亲被免官后,继任的幽州节度使叫张守珪。开元二十年,张守珪阴差阳错收养了一个义子,叫安禄山。若干年后安禄山哄得玄宗皇帝高兴,身兼范阳、平卢两地节度使,举兵反唐,安史之乱爆发。

薛仁贵剩几个后代(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3)

安禄山剧照

薛嵩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很感憋屈,于是加入了叛军。唐玄宗为躲避战乱,到蜀地“巡狩”去了。唐肃宗李亨接班,任命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指挥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率军平叛。唐肃宗没几年就病死了,唐代宗李豫登上皇位之后,继续与叛军作战。此时叛军已经快玩儿完了,薛嵩在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麾下,领兵驻守相州。相州大致在河南安阳一带。很快史朝义部众溃败,薛嵩率众投降了唐军。

薛仁贵剩几个后代(薛仁贵的孙子薛刚为什么跟着安禄山造反)(4)

相关图片

朝廷本来打算对叛军将领治罪的,不过当时一个大人物仆固怀恩提出不同意见。仆固怀恩曾是郭子仪麾下猛将,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著。他请求唐代宗,对归降的叛军将领不要治罪,应当封赏。李豫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薛嵩因祸得福,获封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从叛将身份一跃成为封疆大吏,一方诸侯。

由此看来,薛嵩叛唐只是年轻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盲从。后来叛军大势已去,薛嵩为了一家人的生死安危,只得归降朝廷。应当说他做好了认罪的准备。幸而朝廷的政策极宽容,薛嵩不用奋斗就取得了高位。薛嵩虽然没文化,也很感激朝廷,自此尽忠职守,不敢再有二心。

唐代宗大历年间,朝廷认为薛嵩为官颇有政绩,给他加封高平郡王、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可谓显赫一时。要知道当年薛仁贵征战一生,刀头舔血杀出来的功名,官位也不过是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死后追赠的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也没他的孙儿薛嵩的职位高。当然,这并不是说薛嵩的功劳有多大,而是唐王朝日渐衰败,不得不用出人意料的高官厚禄笼络人心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