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故乡二十首原创(正月十一日观灯)

#创作挑战赛#

鹧鸪天故乡二十首原创(正月十一日观灯)(1)

这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一首正月十一观灯词。

正月十一日,因为要贺“添丁”,所以观灯风俗也来源于添丁灯。正月十一日,也就拉开了观灯的序幕。

南宋庆元三年(1197)正月,四十三岁的词人,除了谱曲填词,仍然一事无成。新朋友张鉴,很仗义,说出点钱,给他捐个官。词人为维护文人清高的面子,怕被人瞧不起,婉言谢绝了。也就是这一年,词人向仕途发出了最后的冲刺,凭借向朝廷献《大乐仪》、《琴瑟考古图》,希望得到破格录用。但朝廷没有重视。张鉴于两年后又帮助推荐了一次,朝廷因其《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给其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但仍落选。从此决意仕途,布衣终老。

这一年新年对于姜夔而言,是仕途进取真正的开始。可能杭州的生存压力很大,他也不能总是依靠朋友度日,总算起了科举之心。然而,诗人的才华总是在词乐上,对于科举考试并非长项,也并无准备。这首词整体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毕竟词人重新捡拾起生活的希望。

鹧鸪天故乡二十首原创(正月十一日观灯)(2)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上阕这两句是说,街道巷陌,风光无限,正在纵情赏灯时;富贵人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经在嘶吼。这是写“观灯之热闹”。

“笼纱未出马先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侧面描写了出门观灯人之多,同时也交代了豪富家元宵节观灯习俗——纱笼喝道。况周颐给出了精彩评价:“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涉俗。”(《蕙风词话》卷二)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记载了当时杭州豪富的“元宵”观灯排场:“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即灯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

“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这两句是说,“我”这两鬓斑白的清贫居士,没有随从前呼后拥。只有坐在自己的肩头的小女相随作伴。这是写“观灯之温情”。

正月初一,他还在教小儿写字,留下了“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的词句。“郁垒”“神荼”这两个名字因难写,小儿写错,逗得词人开心一笑。这样的世界,既无情又温情。如果心中有爱,那么冬天一定温暖如春。与这里带小女乘肩的温情是一致的,说明在词人心中,家中的温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支撑词人进取的勇气与动力。

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六《陈留市隐》诗序云:陈留市上有刀镊工,惟一女年七岁,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诗有“乘肩娇小女”之句。姜夔正是化用黄诗之句,借以抒发爱小女之温情。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下阕这三句是说,花灯挂满街市,月光映照寒衣。年少时的深情往事,老来却感觉到一丝悲凉。这是写“观灯之往事”。

“花满市,月侵衣”,是写热闹;“少年情事老来悲”,则是写孤独。景色越美,人越孤独。从前往事,过眼云烟,早就不堪回首了。不禁让人想起他回忆情事的著名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鹧鸪天故乡二十首原创(正月十一日观灯)(3)

“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末两句是说,沙河塘上,繁华依旧,春寒清浅,看完花灯的游人们,缓慢地归去。这是写“观灯之心境”。

一个“缓”字,可以看出姜夔此时的心态:恬淡静谧,乐观从容,随遇而安。

词人描写了整个观灯过程,将所见、所闻、所感,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心境悠然,使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与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可谓“清空骚雅,别有韵味”。

纵览全词,既有淡然之境,从容之姿,进取之意,又有对亲人的浓浓深情,对过往的留恋不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观灯之景与观灯之情融为一体,是为观灯词中的绝佳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