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1)

王阳明是继孔、孟、朱熹之后的儒学大师,并称"孔孟朱王",这是公认的。

不过,因为王阳明自幼沉迷道家,一生与道家有缘,笔者(@王阳明心学智慧)参考了王阳明一生修道的历程,再结合他内心境界的变化,综合分析后认为:

虽然王阳明一生入世为官,并自称"笃信儒学",但从本质上来说,他是一个道教高人。

本文就从王阳明一生的道教渊源谈起,让我们一起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他入"道"有多深。

|01从出生伊始就与道家结缘

王阳明的祖母岑氏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阳光明媚,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祥云缭绕之间,很多神仙身披绯红色的衣服,击鼓吹箫,仙乐悠扬,各位动听。

其中一位仙人怀抱一个婴儿,脚踩祥云,自空中徐徐而下,径直来到王家,把婴儿送到岑氏的怀中。

仙人对岑氏说,把这个孩子送给你。岑氏回到说,我已经有儿子了,我儿媳妇非常孝顺,请把孩子送给她吧。

仙人说可以。随后岑氏忽然听到婴儿啼哭的声音,一下子从梦中惊醒,果然儿媳分娩了,生下的婴儿就是王阳明,此时院子里仿佛还有仙乐回荡。

故事听起来有些离奇,但这并不奇怪,圣贤伟人的诞生一般都会伴有一段奇异的传说。

王阳明是神仙送来的,当然神仙属于道教,这似乎预示着王阳明本就是道教中人,而且一生都要和道家结缘。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2)

|02少年时曾沉迷于研习道教

10岁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有人出题让王阳明即兴作诗,题目是"蔽月山房"。

王阳明不假思索,随口答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诗中的山和月,由于观察者的心境不同,呈现出大小差别。山和月的对照,大和小的对比,暗合了《庄子·齐物论》中的思想,可见道家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王阳明的内心深处了。

据《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一天王阳明在街上玩耍,遇到一个"麻衣神相"道士,看到王阳明之后非常惊讶,出钱给王阳明买了一只麻雀。

然后摸着王阳明的脸说了一番话,大意是让王阳明记住他说的话,以后王阳明日后会成为道家高人,可以在丹田结圣胎,炼成金丹,达到圣境。

这又是一次奇遇,也是发生在王阳明10岁的时候,正是刚刚要懂事的时候,就及时有道士提示他,日后会成为道家的高人。

所以说,王阳明从10几岁开始就沉迷于道家功夫修行,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3)

|03新婚之夜和道士对坐练习引导术

17岁时,家里给王阳明说了一门亲事,按照当时的礼仪,到女方家下聘礼,于是王阳明就来到了江西省布政司参议,诸养和的府上,准备迎娶诸氏小姐。

诸养和也是余姚人,和王阳明的父亲是至交,双方家长是同乡至交,又都在朝为官,算是门当户对。

婚礼当天,王阳明信步逛街,偶然间发现一个道观,叫铁柱宫,不由得好奇地走进去。

看见一位眉毛粗厚,头发花白的老道士正在打坐。王阳明向道士叩问,得知老道士没有姓名,人称无为道人,已经九十六岁了,家在四川,云游来到铁柱宫。

王阳明见他虽然年近百岁,但身体硬朗,气力旺盛,声如洪钟,觉得肯定是一位世外高人,于是就向他请教神仙养生之术。

因为一直患有咳血的毛病,所以王阳明面容稍显憔悴。无为道看王阳明这个样子,就教给他道教导引之术,通俗来说就是一种静心养生的呼吸方法。

王阳明学会导引术之后,立刻和无为道对坐练习。练习期间王阳明感觉恍恍惚惚之中似乎有一种顿悟之感,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于是和无为道闭目对坐,如同两个木雕泥塑,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不觉天色已晚,就这样一直静坐。

当天正在举行婚礼,诸养和家里热闹非凡,可吉时已到的时候,突然发现王阳明人不见了。诸养和赶紧派人四处寻找,众人找了一夜都没找到,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在铁柱宫找到王阳明。

王阳明这才和无为道告别。道士临别对王阳明说,二十年后会在海上再次相见,事实果然如此,二十年后,他们真的在海上再次相遇了。

能够静坐一夜,连结婚大事都忘了,这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甚至连功夫不深的道士都难以做到,这说明17岁时,王阳明的道家修为已经很深了。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4)

|04游览茅山和九华山求道访仙

31岁那年,王阳明前往道教名山游玩,偶遇了道家同修汤云谷,了解了呼吸屈伸之术和凝神化气之道。王阳明和汤云谷一起,踏访道医大家陶弘景的遗迹,飘然有脱俗人间之感。

从茅山下来后,王阳明有上了九华山。在化城寺留宿时,碰见一位姓蔡的道士,蓬头垢面,衣服破烂不堪,似癫若狂。

蔡道士在王阳明的一再求教下,告诉王阳明一句话:"我看你一副官相,说甚神仙?"

后来王阳明有冒着危险,一路攀岩爬到山顶的一个洞里,因为王阳明听说,这有一个坐卧松毛,不食人间烟火的老道士在里面修行。

老道士发现有人进来,非常惊讶,就问王阳明:"如此危险,安得至此?"王阳明回答:"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老也。"

老道士被王阳明的诚心打动,传授了很多道教要义。

王阳明28岁中进士入朝为官,经过几年官场洗涤之后,31岁时拜访道教名山,寻求道教高人,请教更高深的道教修行之法。

17岁时王阳明的道家修为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10几年以来他一直用功精进,越是到了高水平的阶段,越是感到自己的不足,更想学习提高,王阳明当时应该就是这样的状态。

王阳明在王草堂修习引导术,感到元神已经能够从身体自由出入,而且还能预知未来。

有一天,他对身边的仆人说,有4个朋友来访,让仆人到五云门迎接。仆人来到五云门等着,不久之后,果然看到4个人前来拜访。

虽然王阳明自己说:"只是心清。"其实修行人都知道,王阳明已经修成了"天眼通",也就是俗称的"开天眼"。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5)

|05再次遇见无为道人

36岁这年,王阳明被贬龙场,在钱塘江假装投河自尽,摆脱大内密探追杀之后,王阳明为了躲避官军,只好在睡在破庙里。夜里有一群老虎在破庙周围咆哮,但没有进庙。

第二天早晨,僧人以为王阳明被老虎吃了,进庙一看,王阳明安然无恙,非常吃惊。因为王阳明身下就是虎穴,但是老虎竟然没有进来,想必王阳明不是凡人,于是请王阳明到了后院。

王阳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在铁柱宫打坐的那个无为道,他们二人的二十年之约果然应验了。

无为道为王阳明指点迷津,王阳明不再迷茫,决定前往贵州龙场,临行之际还写了一首诗,题为《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景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天下风。

大意是说,我根本不在乎顺境逆境,所有这一切都和天上的浮云一样,风一来,就被吹走了。月夜,我在静静的大海上泛舟三万里,那种痛快的感觉和我驾着锡杖、乘着天风,从高山之巅疾驰而下的感觉一样。

字里行间表现了王阳明"悟道自得"的高深境界。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6)

|06为了传播圣学笃信儒学并排斥佛道

相信有人会问,王阳明自己明确提出,摈弃佛道,笃信儒学,难道这还有假吗?

这个不假,王阳明确实说过这样的话,而且还公开批评佛道两家的不足:把孝悌都看成是"假"和"空",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与佛道分道扬镳。

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就明白了,王阳明要想生存,传播圣学,达成圣人之志,就必须做出妥协。

王阳明提出心学挑战朱子学,已经遭到传统势力的打压了,如果再以道家自居的话,那就更没有生存空间了。毕竟心学还属于儒家的学说,如果王阳明说自己是道家,那肯定要被扣上"离经叛道"的帽子。

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能因为王阳明笃信儒学就下结论,王阳明是儒家大师,而忽略他其实是道教高人的实质。

以上关于王阳明和道教渊源的分析,从出生开始,直到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也就是王阳明36岁的时候。

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提出阳明心学,虽然在学说上属于儒家,但是分析他的4句教时,我们就可以发现,精髓还是道家的。

比如4句教中"无善无恶心之体",其实和道家的"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意思没有本质差别。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王阳明外在是儒家大师,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道教高人。

王阳明心学与道教(外在是儒家内心是道家)(7)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年谱》

《传习录》

作者简介:向金-Kimi @王阳明心学智慧 主笔,曾经是武警老兵,今天在闹市修行,和你一起修心,传播正能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