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

你可曾想过有一天人类如果变成“造物主”自由决定生物的形态品种,这种科技飞跃是好还是坏呢?事实上,这种技术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两种人造动物会让你大跌眼镜。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1)

人工培育的动物

提起“人工培育”这个词,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著名的克隆羊多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用克隆系统培育的哺乳动物,但是今天要说的人工培育与克隆技术相比还是有一些不同的,而且,利用这种技术,人类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两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动物。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2)

比利时蓝牛

19世纪后期,在比利时的一个农场里,一名专职饲养牛的农场主,出于一些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将当时的两种牛,短角牛与夏洛莱牛放在一起饲养。

在一段时间后,他将两种牛进行交配,产下了一种瘦肉率很高的牛,这种牛肉质鲜美且肌肉紧实,引起了农场主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不断的利用短角牛夏洛莱牛进行交配,再从产下的牛崽中选取瘦肉含量高的继续进行交配繁殖。

经过了大约100多年的精心选育,被誉为牛界“史泰龙”的比利时蓝牛就这么诞生了。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3)

比利时蓝牛由人工培育,一头牛的体重大约在2000—2200斤左右,它浑身都是夸张的“腱子肉”,肉质鲜美且容易饲养,可以说它诞生的唯一使命就是为人类源源不断的提供牛肉。

以色列无毛鸡

在人类的食谱中,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肉类来源。由于浑身长满羽毛的鸡收拾起来很麻烦,而且一旦收拾不干净,食客们很容易在饭桌上吃到一嘴鸡毛,于是,就有人开始对鸡的羽毛打主意了,他们希望世界上能够存在一种不长羽毛的品种鸡,能够让人们免除杀鸡褪毛的烦恼。

有时候奇迹就在眼前,1954年,在美国有人发现了一种基因变异全身光溜溜的鸡,这种鸡看起来怪异滑稽,但其实除了不长羽毛之外与普通品种的鸡并无两样。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4)

来自以色列的研究小组听闻此事后将无毛鸡带回研究,经过长期的选育繁殖,最终培育出全身鲜红,不长羽毛的食用鸡,这种鸡肉质与产蛋速度都不逊色于普通肉鸡,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不用拔毛,节省了制作时间。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这句俗语就是表明了生物的遗传性。比利时蓝牛和无毛鸡的诞生就是人类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做出的成功尝试。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5)

为何发展人工培育技术

生物的这种遗传特性是由生物体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排列在 双螺旋的长链,它不仅有自我复制功能还能指挥生物体蛋白合成,因此才能把上一代的生物体的性状,准确无误地遗传给下一代。

其实在成功培育比利时蓝牛和无毛鸡之前,人们就设想可不可以把生物体的遗传基因改变一下,从而改变原生物体的性状获得新的后代呢?在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了这项被人称为“创造新物种”的基因工程工作,到了80年代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6)

为何要发展这种看似科幻的技术手段呢?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由一种称为基因的物质维持着基本构造和性能,生命的类型、生长、繁殖、死亡等各种信息都会存储在基因里。

而且,基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会指导生命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演化。

可以说,基因是生命忠实的记录者,人类只有真正了解了基因的奥秘,才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自身,就像解谜一样,拨开重重谜团,答案才会清晰的显现在眼前。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7)

人工培育未来方向

而人工培育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基因工程的开展开辟了方向。

人类最早的人工培育行为可以追溯到大约4500年前,2006年,在叙利亚的一座古城,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群被安葬的动物骨骼,根据研究鉴定,这群动物其实是雌性家驴和雄性野驴诞下的第一批后代,也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人工培育物种。它们结合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比家驴更强壮,比野驴更温顺、可控,跑起来也许比马还快不少。

这意味着人类很早就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改变生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当时的人们可能还不知道基因这种名词,但这种做法已经是难得的进步了。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8)

在最初有了“人工培育”的概念以及成功案例之后,这种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强行改变制造物种特性,可能会造成自然界生物物种混乱,影响生态平衡。

如果这种技术被不怀好意的人掌握,可能会用它来进行一些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实验和改造,对社会稳定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从比利时蓝牛和无毛鸡的培育成功来看,这为日后的基因工程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很显然,我们研究这种技术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9)

人类已经开始在濒危物种保护、优良畜种和实验动物等领域开展积极研究,并且,在目前的医疗领域,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也已经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如果基因技术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功,那么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在面对各种疾病和躯体上的伤害时,可以使用人工培育出的细胞进行重大疾病的治疗以及通过器官移植等方式最大限度弥补人类身体上的缺陷。

人类饲养动物是一种需要,无论出于生存需要还是心理满足,主要受益者终究是人类自己,所以用现有的科技方式人工选择,选择人类需要的物种品类,虽然对自然界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物种平衡,而且一些不太实用的繁育物种在伦理道德上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仿生动物科普(人类走进造物主时代)(10)

所以希望相关行业的研究者能够保守住基本的人伦道德底线,在自然规律和科技飞跃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科技前沿期刊《人造物种—比克隆人更惊人的突破》

作者:无意识碎片 校稿:川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