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1)

秋水无痕笔留痕 秋莲无音花含神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

北方早秋的阳光,已经显出几分暖暖的秋意。

已经停止寻找,心灵变得安静多了,回眸自己的足迹,一个人在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里,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寻找与自己相关的地理,与自己相关的磁场,与自己相关的人。寻找一种平衡,一种曾经有过的梦和感觉的再现。

找到了吗?至少现在暂时安静了,是在这里的环境,一个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古灰色的人字瓦屋檐,国红色的木质梁柱,屋梁上一组雕栏玉砌的国画,画的颜色还是那么鲜明,没有因为风雨的侵蚀而逐渐氧化消失。几只麻灰色的不知名的小鸟停落在院子里,这里有寻找了千年的古韵,这个四合院,还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海棠馆。

海棠馆,是的。在四合院正门对着的地方,有两棵海棠树,可能是因此而得名的吧,还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典故,只是来来往往的都是现代人了,新潮的发型,休闲的服饰,还有一屋子的电脑等信息设备,又不得不提醒自己这里已经是2020年的时间了。

正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常常感觉自己错生了朝代,带着一千年前的心性,轮回中自己也不熟悉的面容,就这样踏入时间隧道,过着恍如隔世的日子。

虽然在人世间已经游历了10000多天,可是心里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寻找自己想要的曾经,那到底是什么呢?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就是虚空,也许也是永恒,也许什么也不是什么,只是作为一个人前世今生的因果链条而已。

海棠馆现在只有二棵海棠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它们依旧在那里青翠挺拔,依旧娇憨摇曳,依旧楚楚动人,它们是有生命的,是修成了精灵的因子,在阅读海棠生命的时候,秋水看到了自己前世今生的影子。

秋天来了,分明记得自己是炎炎的夏天从南方来的,而一个月前的事情此刻想起来,竟然已经都不记得了,一种隔世的恍惚感。

踏在木质的地面上,暗灰色的木条发出“砰砰”的调子,院子的池塘里,已经长满一塘的荷叶,它们多情而安静,池塘里几条红色的小鲤鱼游来游去。此刻,一朵莲花悄然绽放了淡淡粉色的荷花瓣,让人爱怜不已。

去年的此刻,正在江南的池塘里感悟“采莲秋雨中”,而三百天后,却在京城的一隅,径自独品这北方秋莲的生命。

莲花,曾为你歌,为你舞,为你痴情地着迷,冥冥中你还记得那朵莲吗?翻开轮回的记忆,你是否还记得那朵莲?你还记得佛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吗?

我是佛前的那朵莲,

在你必经的路上等你,

等你飞过几亿个光年,

寻找一种曾经的永恒……

那朵莲带着我们的生命飞入了永恒的美幻。

望着池塘的莲花,心中不得不柔柔的牵挂她,另一个莲友。

告诉她,如果我是江南秋雨中那朵不染纤尘的秋莲,那么她就是雪域高原上那朵高洁火红的雪莲,这一个月来正是这颗莲心,感动生命中有纯洁的女儿情。彼此本是同根的莲子,被洒在不同的土壤里生长,然后相遇。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2)

最爱红尘禅意老 无意牵魂写春秋

小叩柴扉,木门上的铁环轻轻一叩响,门“吱啦”一声,有人进来了,打断了纷飞的思绪,意识从漫无目的遐想中带出来。

这个四合院是一家台资的房地产广告公司,房地产本是一个非常大的的概念,它是凝固的历史,是人文的符号,是承载文化的磐石。过去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的偏见基于自己停留在“见山不是山”的境界,任何一种理念的存在都是有因果的。尊重存在,也欣赏存在的奥秘。

工作的台子是在靠南的一间大房子,小小会议室里有一面墙的有关广告建筑的画册,喜欢静静地看着它们躺在一个个方格子里,心里感觉很充实,这下子可以好好地品读这门专业的知识了。

因为喜欢,所以阅读;因为阅读,所以生命参与了其中。

真的因为喜欢,所以决定留下来,留下来继续修行的生活。喜欢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味道。地产广告是触及红尘最深的行业,也是最能表现人性需要和市场需要的地方。可是缘何却总是容不进去,缘何总是隔着尘世的玻璃,默默地看着这里每天忙忙碌碌的人,或者是看着这些生命的模具。

在这间坐南朝北的房子里,最喜欢的是那张藤制的禅床,古褐色,流线型,典雅而厚重,一米多宽,类似皇家的龙床一样,只是规格偏小,床上有一黄梨木制的案几,案几上一个青铜的暖手壶,壶上的花纹清晰而泛出经年的光泽,这是一件有年头的古物,还有一束黄色玫瑰干花,几件古玩就这样静静地躺在这里,它们就这样看着这里每天发生上演的一幕一幕,演绎着这里的爱恨情仇,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故事。

对这张禅床的喜欢已经有点想情有独钟它,盘腿坐在上面看书,吃饭,还有打坐。

是的,它很适合打坐,端坐在上面,心灵顿然十分安静,这样古朴的家具是非常适合古典的心性。寻找了多年的感觉,此刻有些太真实,感觉自己就应该在这样的氛围中存在,不再四处寻找和心气浮躁。

办公的房间除了这南边的房子,还有东边的房子,都是这样的大房子,古朴的家具掺和现代的设备,空间里流转着现代的音乐,“波斯猫”和“如果这都不算爱”的流行歌曲不停的播放着。

同事们都很年轻,也很新潮,我倒是几百年前的心情,几百年前的古人,恍惚间走错了空间,成了这里人群中的另类。

切切私下认为这样的环境应该放一些古典音乐,或者古筝、长箫什么的,流行音乐在这里有点气场不合,年轻人的创意思维与现代的乐曲也挺配套的,看来是是自己的思维太老了,老得常常把自己丢到千年的烟雨中。

好容易追上现代的步伐,那就是工作,在工作里也找到了一点点存在的感觉。工作时的心情,宛若站在太虚镜外读红尘。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稻粮谋的时候,工作就已经是生命的一部分了,快乐的存在,这不也是自己追求的意境吗?

只要自己不放弃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是什么,除了物质的形式,那就是一种存在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实吗?是谁让自己不停的寻找呢?在生命的哑谜中,谁能看到这灵性的秋水来自何方,流向何处呢。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3)

机缘和合谁无愿 浪迹天涯为哪般

开始想写点什么了。

已经很久没有写东西了。

这段时间基本上过着漂泊的生活,心情也似悬浮在空中的尘埃,漂浮不定,无依无靠。

知道自己就算一生一个字不写,这个世界上的书也看不完;就算不流一滴眼泪,这个世界依旧潮湿。但是,如果生命存在,就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写作,不得不喜欢这样无拘无束地敲打键盘的声音。

在写什么呢?

无非是在记录生命过程而已。

休闲的方式有很多种,只有写作这种休闲方式让灵魂感到快乐和轻松,于是渐渐地就有了这样一组一组的文字跳跃在眼帘。

也不管是什么题材,什么风格,什么流派,什么约束,只要自己的心底还能涌出秋水般的感觉,就知道在这里不仅仅是活着,而是存在着。

到海棠馆已经一段日子,这里的一切也变得亲切起来,很想住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哪怕只是短暂的停留几天,不为别的,因为喜欢。

不是每个来北京的人都能住在四合院里工作的,这是几百年的老宅,是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或者不适应的环境,太灰旧,缺乏都市的激情。

恰恰自己却恰恰相反千寻百弄才至此,这里是我的曾经吗?

几百年前我来过这里吗?这里熟悉的一切,在这里停留也是一个机缘巧合。诸法因和合而起,一切的一切,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本心,就这样,让生命义无反顾地踏上它最终要去的地方。

喜欢流浪的这种感觉,于是放逐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流浪。流浪的感觉在现代有了一种小资的味道,其实是寻找心灵家园的过程。

流浪无非是离开故乡,无非是自己的思想带着自己的身体行走,行走到一个合适的空间,然后停留下来一段时间,然后再行走,直到最后这副皮囊子再也载不动梦的翅膀,最后就抛弃皮囊的存在,成就那虚空中永恒的生命。

一个人流浪到另一个地方,肯定有一定的机缘合和的。不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在哪里,至少,来了,是心把身体带到了这里。

是的,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的终究会走,尽管已经知道,我们最后尘归尘,土归土,聚散两依依。于是人与人之间的“聚散天定”便是最好的借口。

不是吗?佛家早就有言:一切人间的聚散,固然不可缺少人为的力量,但更能左右我们的却是看不见的缘分。

我们信了,却还是觉得今生错过了些什么。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乘渡时间之舟重回生命的渡口时,便会觉得有些东西值得用生命去回味。

过错是一时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张爱玲的《真爱》:“于千万人之中见到你所要见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噢,谁在这里等我,你来了吗?

是否已经踏上时间的列车,带着永恒的记忆,我们真的会相逢在今生吗?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4)

古色古色天意老 中关村里弄丹青

这个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隐蔽在现代科技与数字财富的中心,在京城北四环的西边上,穿越海淀桥几分钟就到了,周边都是林立的楼宇,钢硬的建筑,夹克虫般前进的车流,还有行色匆匆的人流。

中关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象征着高资高知的代名词,是财富与智慧与知识的核心地段,“举目皆鸿儒”,清华、北大、科学院、硅谷、电脑城当前一切顶尖的科技都集中在这里。IT中最现代最幻想的产品都在这里孕育孵化,同时还孕育着一大群在这里寻梦的人。

站在中关村的立交桥上,夕阳西斜,动静如画,一边是太平洋大厦,一边是海龙大厦,川流不息的汽车,还有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淘金族,匆匆地来了又匆匆而去,带着自己的梦,又带走自己的梦,宛如大海的潮汐一样,一起一落,一沉一浮,有序而又无序地悄然中进行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属于这个自己的时代的一切劫数与机缘。

在这被数字和钢筋水泥玻璃堆砌的夹缝里,谁能想到这扑朔迷离的街道后还隐藏着历史的烙印呢。古香古色与IT电脑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演绎,同时又是一脉相承,本为同根,互为旋根,正如道一样,大道无形,大道却又无处不在,无处不显示出历史与现代之间,传统与创新之间,古典与时尚之间的脉搏。

越是现代的地方,越是觉得这古典的背后,承载了风雨的旧颜就越发显得含香。

小巷一角有这样一颗古朴的老槐树,就是这颗老槐树,验证着时代之间的沉浮。此刻,它已经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赋予的记号,让它在这里等待相逢的一切。

停立在街头,世界上每天这么多人到处奔跑,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从一辆车上换乘到另一辆车上,大家在寻觅面包的同时,还在寻觅什么呢?咀嚼着面包?不断的学习?获取财富?情感的寄托?

这时候,头脑中就会浮起那个《芬妮的微笑》,一部异国爱情片,里面有一句话非常经典的道白:“一个人的根其实在另一个人的心上!”。风云聚会的人群,都是人心在作用。是心带着身体不断地前行,不断地选择和放弃的因果。

门前那棵老槐树不知道已经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从中关村的一片荒芜,看着现代文明的脚步,它已经坦然地站在那里,荣辱不惊地呵护着来往的过客,天边云聚云散的从容。

不得不停立在树下,仰望它的存在,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声无息,却又这样地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动。

绕过那颗古树,就仿佛感觉自己进入另一个空间,因为这里看门的人穿着明清的袍子,带着明清时代的帽子。

每每进入那个小小的大门,总是象错落时间隧道的感觉。这是过去的豪门宅子,难怪说“侯门深似海”,每次都有种盘问的口气,可能是看面孔比较陌生,移进大宅门,于是有点象江湖绿林在接头,“口令”:“海棠馆”。放行!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5)

海棠故里花为神 最是解语海棠花

海棠馆,

海棠树,

海棠花。

已经知道海棠馆的典故了。

这里是中关村的桃花园,站在四合院里,举目一望,相隔几百米处已经是现代豪华的楼宇林立四周,时间的方向性与空间的稳定性相结合的原点,真的让人感动。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总会留下一些痕迹,总会有些永恒的因子在人世间飞扬,这才是我们寻觅,因缘聚合的隐形链条。

这个海棠馆,是乐家花园旧址。

而乐家花园呢?有史料记载:相传原为清代礼亲王私邸,在崇德元年(1636),太祖第二子受封礼亲王,遂建此园,世袭7代至光绪年间。民国初年,将园卖给同仁堂乐家,故又称乐家花园。

园中布局对称,以人工叠石将景区自然分割,使得园中有园,小中见大。

从前园旱榭过山洞,有5楹卷棚歇山顶殿堂。前出月台,称“玉堂富贵”。月台下东西各植玉兰一株,故亦称“玉兰堂”。东部为假山区,曲径通幽,有一5楹出廊的海棠院。

殿前有两座汉白玉雕成的花池。花池栏板雕刻四季花卉,东有土山横卧,山中有洞门,洞以叠石垒砌而成。西部殿堂5楹,从殿前引水穿过,注入莲池,池中建有茅亭一座,有石径相连,成为又一小园……

而海棠馆,是乐家花园的一部分,因种海棠而得名。

喜欢海棠,行文至此,凝神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树。

无言对花语,心事与谁知?任何事物都是有因缘的,正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样。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这几个哲学问题,已经像孩子一样思考很多很久以后,就成为我前世今生的定位与坐标点。

关于古人对海棠得喜爱描绘得句子已经流传的有很多,最熟悉的当数宋朝大诗人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没有看过海棠花花开的样子,院子的海棠青翠挺拔。自古以来,海棠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种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宋代刘子翠诗云:“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形容海棠似娴静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优点于一身而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难怪唐明皇也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了。

之所以花了这么多的笔墨留下前人关于对海棠的赞美之声,那是缘于海棠上赋予了一种气质与精神。也想这样描写海棠的句子从秋水的文字中传递下去。

听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在乐家花园居住过,《红楼梦》中史湘云“白海棠诗”有一联曰:“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性情高洁,不染纤尘的花语,真的只能孤立隐居在这红尘深处,谁人问?谁人知?谁人懂呢?

秋风起兮,至少这院里的海棠树还有两棵,可以相伴相依,而孤独的身影找不到自己的影子。没有谁会永远互相偎依,莫非只有自己才能和自己在一起,才是当下的真实。

海棠影下,红颜几许流云过,笑看秋韵也含情。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6)

中秋月影海棠馆 对月凝思月无语

这是离开故土在外面过第一个中秋节。

海棠馆的活动是烧烤。对月烧烤,是俗是雅。院子中央摆了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摆满了一些便于烧烤的事物,院子四周的红灯笼都已经点燃了,红彤彤的灯笼,给中秋的月色平添了几分韵味。

站在院子里,举目望月,这时候手机里躺着一个短信息“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是佳节也思亲,读罢泪如雨纷飞。亲情,故乡,人的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在这样的夜晚,缘何在外漂泊,在外流浪?

回眸过去的几个中秋节,许多月圆的美好记忆。蒙古包,躺在空旷的草地上,带上很多的食物,偎依在月色下,有爱的日子,那里都是美好的。爱到那里去了?是自己的心中没有爱的感觉了,还是没有爱的能力了,还是不能接受爱的体验了呢?

凝视高洁的月亮,千百年来,它一直在那里俯视着人间,红尘的一切悲欢离合都在它的清光下流逝。多少青丝变成白发了,多少爱人不见了,多少离合也都化为了尘埃。作为我们生命的个体,在月光下显得多么的渺小和无奈。

院子里的音响流动着流行的曲调,这时候小小的院子有些喧闹了,烧烤也进行到了一段时间,大伙儿都围在火台前,玉米、鸡翅、木耳、火腿肠、羊肉等等,冉冉而生的烟火与皎洁的月亮形成一幅秋色图,越发显得月亮的高雅与清幽。

是呀,我们都是食人间的烟火的凡人,每天不得不依靠食物而得以生存下来。那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的月亮中的嫦娥仙子,岂知这世间世俗的快乐与烦恼呢?

就算是再高贵的灵魂,也是食着五谷杂粮,衣着蚕丝布衣而存在的。赞美月亮,更应该赞美为我们提供这一切的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对月伤神,总会想起“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句子,说得多好,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月下的人呢?早已经像潮汐一样,来来去去,一切随缘吧。

月圆月缺,人生的境界不也是这样的吗?

谁都渴望一生能修得圆满,可是这一圆满的瞬间,却是多少月缺的日子才换来的呢?

对着月圆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感悟感动,可是还有那么多的月缺的日子,我们的目光缘何却忽视了它的存在。试想一下自己追求人生完美的过程中,是多少不完美的点滴才慢慢磨砺出来的,多情的目光总是关注花开的美丽,可是花开的季节,却是经历了播种,水,养分,阳光,还有爱,因缘聚合才换来的圆满。

在海棠馆中,月色如银盆。曲终人散,一片狼藉。唯有那两棵海棠树荣辱不惊,依旧静静地偎依在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里,任它月圆月缺。

秋风微起,独坐树下,红色椭圆的灯笼轻轻荡漾,手中的红酒独自品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风雨同舟的是真情,知心的谁在风雨中伴君行万里,是自己放弃了红尘,还是红尘放弃了自己。

此刻,还有谁会牵住爱的手,守住红颜老去的日日夜夜,就这样对月长呤月无语。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7)

秋雨沥沥洗纤尘 江南烟雨入梦来

下雨了。

雨很大,躺在床上就可以听见雨打在池塘里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了。

推门一看,果然是烟雨朦朦,整个四合院就似一个大大的天井一样,从天而坠的雨水,滋润了这间宅子。池塘里,雨水打在上面,荡漾着音符,也让人疑是回到了江南的烟雨中。

就这样,站在院子的屋檐下,深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一点淡淡的潮湿味儿。此刻,草地上绿色的小草显得很翠绿,荷花上的灰尘都被雨水冲干净了,几棵莲蓬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摇来晃去的小脑袋让人爱怜不已。

这时的心情也很平静,却又有些惆怅,忧郁的小精灵,此刻又依附在身上了。和着秋雨。好半天,神情恍惚,不知自己缘何在此,也许就是这样的烟雨,触动了思乡的心弦,那里的故人与故土。

庭院中,居然还有几只灰色的麻雀飞上飞下的,真是奇怪,中关村与麻雀,想起来就有些遥远,也许这就是科技与自然的美妙构图吧。

在北方的这段日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大雨。而在江南的日子,这样的雨天一年中就有将近一百多天以上。

江南春天的雨,似玉女多情而含羞,夏天的雨,似辣妹子多情而风雅,秋天的雨,似淑女淡雅而多才,冬天的雨,似仕女高雅而含蓄。

因为江南故里,所以很喜欢说自己是江南人。而江南人大多是江浙一带的人称呼,居住在长江以南,所以也称呼自己为江南人。

秋天本来就最容易让人感到伤感,又是这样的秋雨朦朦,这种气质宣染个性中一种莫名的成分。这时忧郁的心性,又在作用自己。一点点事情,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人生的意义,生命存在等等哲学宗教的问题。

其实,很多人从不想这些问题,只管一天又一天,该干什么干什么,不是也挺好的吗?感受生活的原汁原味,不去想生命究竟为何物?

一辈子就像一片叶子一样,草木一秋,春天生机勃勃,夏天郁郁葱葱,秋天纷纷扬扬,冬天随风坠地化为尘土。生命的过程也就这样演绎了一道轮回,而谁又会再知道坠地的落叶,变成养份,又可以滋养树林,来年的春天,又可以生出新的树叶,就这样,大自然把生命的答案,悄悄地告诉我们。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连相依的,事物演变的过程只是太微观,小到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它们的变化与内在的因果关系。

海棠树在雨中很安静,四合院里只有雨在唱歌,那两棵海棠树在雨中遥遥相望,它们的树枝与树叶,也许永远无法触摸在一起。但是,你是否知道,它们在泥土下的根,也许早已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雨水给了它们滋润,烟雨中更加显得妩媚而含情。独自站在庭院中,听见自己心灵里流淌的秋水,一点一点汇集成文,掬手把它们捧起来,在指尖里灵动而舞。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8)

幽深宅院流水情 谁人隐居在红尘

在海棠馆门口,总会看到一些穿着清朝服饰的年轻男女们,鞋子与帽子一一装备具全,这样的庭院,真让人疑是走错了空间。

离海棠馆几步之遥的曲径通幽处,一位保安人员立在一个小小的山洞状的门口,几次想看看那洞里有些什么秘密,都被禁止,再加上门口两条比身体还高的大狼狗,一时间没有机缘入内。

一大早6点钟,在门口散步,行至山石洞口无人徘徊,柔情地望着那两只大狼狗,居然狗也通人性,没有吠起,轻轻地绕过了它们。

踏入石门,几步之遥竟然全是废墟,是的,那种感觉是聊斋故事里废墟的感觉。三百多年前的老房子,没有修缮显然已经是破旧不堪,再加上人为的拆卸,到处弥漫着一种腐旧的气味,杂草丛生,瓦砾歪斜,百年的陈腐就这样在这样的空间回荡,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里面还有什么?

好奇的心暂时没有恐惧的感觉,再加上心里也不害怕什么,就算是一些经年有灵的老房子,也算是缘分吧。到处都是泥泞,踏在青石的砖瓦上,穿过两栋宅子,再穿过一条小巷子,这时候居然豁然开朗,到处繁花似锦,一派桃源故里的气息。

这目光的转瞬间,楼台亭榭,小桥流水,碧瓦琉璃,雕栏玉砌,垂柳含羞,满庭百花……处处生机无限,宛如置身在画卷中。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宅门。

大宅门深藏海淀区,过去这里的名胜古迹灿若繁星,历来就被称为“都下宝地”、“天宝地灵之区”。大约从明至清在海淀附近方圆数里内“举目所见皆为园林飞阁,连绵隐现于烟云树杪之间”。

触目所及的建筑汇集中国古代建筑之精髓,巧夺天工,一派人间仙境的景致。

行至小桥湖畔,一族族红色的鲤鱼汇集在一起,显然它们已经幽游这里的环境,信步在这样的环境中,真的没有想到钢筋水泥玻璃的中关村竟然还有这样的一座洞天府邸。

清晨,空气非常清醒,踏着废墟而来,贪恋这里的繁华与人造的自然,一时间竟然不肯归去。这时候,来了一位衣着太监服饰的青年男子,他不知道如何进来了一个不明飞行物,在这样的早晨,在他诧异的目光中猜想不是什么狐精变得的吧。嫣然一笑,说自己就住在这个院里,他说这里有宅子里有两百多人居住,他不认识以为是刚来的新人。

用笑容回答他的诧异,真诚的笑是最容易沟通人性之间的距离,他落落寡欢地诉说自己,他在这里已经一年了,每天看着这样的景致,早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他忧郁的目光,告诉我他渴望自由和真情,可是他的生命就在这看护园子的工作中消失。

他说,这个园子的植物有娇媚的百花,还有青色的小草,他就是那棵小草,从他白皙而清秀的面庞里,看到哲学无处不在,对生命的觉醒不只是自己在思考。

每个生命平均只有2万多天,在笼子里小鸟,就算是再华丽的笼子,毕竟还是笼子,禁锢了身子,不能禁锢思想,无人欣赏,花开花落,让生命肆虐地浪费,从他的目光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太阳冉冉升起,鸟雀发出歌声,其实生命无论在哪里,都需要快乐地存在。园子里的人越来越来多了,得赶快消失。沿着老路返回,一位园丁惊奇一位长发女子的出现。

从哪里来?到那里去?

从该来的地方来,到该去的地方去。

就像流水一样,去留无意,世事无痕。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9)

人间大梦谁先觉 洗净铅华显真颜

繁华如梦。

几人识得真面目,梦里不知身是客。

就这样入梦了。一个亦真亦幻亦真亦假的太虚梦境。

就在海棠馆几步之遥的府邸,一群人走进:

“格格吉祥!”

一组衣着清朝服饰的丫鬟们笑着说,瞧着她们如花似玉般的面容,嘴里吐出藏着暗香的轻丝漫语,这是哪里?

大观园,是呀早上你还来过了,你就不记得了吗?

是的,来过了,只是现在是晚上,这里花团锦簇,繁花似锦,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致。

是呀,早上你预约了这里的一张台子,这不你到这里赏月对酒呤诗来了吗?

一个人吗?

那位先生在那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哦,这是几辈子以前的约定呢?

“格格请上坐!”两个太监服饰的青年男子,声音甜甜地说。

嫣然一笑,果然看着面熟面善,只是不知在几道轮回中曾经可能有过一面之交。

那男子看上去气宇非凡,敦厚诚信,几分睿智,几点超脱,未曾谋面,也不曾介绍,也不用介绍,就这样相约的是一位多年的老朋友。

前生来世的记忆早已经格式化了,只有这当下的存在也许才是半点的真实。

彼此之间无需要语言来沟通,也无须知道你我究竟是谁?也许,原本你非你,我非我,眉宇间一个微笑就这样彼此的心思已经写在脸上。

与万千人中看见你,回眸一笑。原来你在这里等我,雕栏玉砌的大殿中,彼此旁若无人的存在那里,周围来来往往的食客们早已经熟视无睹。

吃些什么呢?

无非依次上来的是鱼翅,燕窝,海参,宫廷面点之类的。

极具讲究的宫廷器皿,由宫女们摆放好,讲究的不仅仅是营养搭配,更多的是气韵与格调。橙黄色的浓汁鱼翅不温不火,口感滑腻,香味沁脾,烫金的小勺在指尖轻搅着,皇家的饮食的内涵就在这里流动,没有大声的酒令,没有豪饮畅快觥畴交错的声音,点点滴滴中却渗透着中国饮食文化中皇室家族的排场与大气。

海参的吃法却是西式的,一把刀叉,一小截一小截地截取着,慢慢送进嘴里。

到了最后的面点,一个比脸盘还大的笼子,由一位小太监样子的男子呈上来,象征皇家的黄色缎布包围着这个笼子,揭开笼子,里面还有2层保温的盒子,就这样,一个由宫廷面点师特地制作的水果面点玲珑剔透的躺在里面,石榴、寿桃、苹果、香蕉、芒果成双成对的犹如可爱的面娃娃,当饮食变成一种艺术,真是有些不忍心破坏这造物者的完美。

几柱香的功夫,几碗小汤喝下去,上千两的银子就这样挥手去了。银子无非是从这个人的口袋换到另一个人的口袋罢了,银子还是那个银子,人还是那个人吗?

已经是早秋的时节了,四合庭院中还有戏台子,京剧的唱腔在这样一个中式的园林中回旋,大红灯笼于流光溢彩显得几分妩媚,因缘而聚的人们在这里或生意,或休闲,或感悟,或谋生,不同的因缘延续不同的因果,这背后谁在操纵这这台戏呢?

我是谁?我缘何在这里,黄粱一梦还是梦里黄粱。

食物的本身不就是填饱肚子,食色性也,于是演绎出一幕幕满足眼耳口鼻舌身意的续集来。

不是也知:布衣暖,菜根香,书画趣,诗酒情吗?

缘何贪恋红尘,贪恋声色,还在这里带着面具在轮回的岸堤,笑看自己还在舞弄些什么,还舍不得什么,人间一切的虚华与荣耀还在诱惑着你的心智吗?如果没有欲望的阶梯,不知道在红尘中还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吗?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10)

缘起缘灭缘还在 几时流尽三生缘

病了。

第一个念头闪过,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

海棠馆四周寂静。2更时分,四周安静得只听见自己喘气的声音。

大汗淋漓,脸色绯红,明显缺氧,周身有少数红色的过敏反应。

窗外红色的灯笼静静地挂在窗棂。

很久没有生病了,都快忘记了自己有哮喘的曾经。

呼吸越来越困难,必须马上吃药。意识此刻非常清醒,一个人,这里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只有自己,偌大的中关村晚上几乎是个消费盲区,白天起起伏伏的人群,晚上的街道安静得就是一个村庄,再说医院的地位还不知道。

想吐,肚子里感到一阵烧心的难受,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哮喘发作,立刻到洗手间,把五脏六腑里的那些不适应肌体的食物全部倾吐出来,对着洗浴间的镜子,脸色苍白,乌黑的头发垂在两边,红色的真丝睡衣,果真是红颜未老心已老?

从随身带的小包里,拿出一个状似氧气瓶的小药瓶,掀开盖子倒置着对着嘴里喷了一口,深呼吸了一口,顿然好一些了,清醒的知道此刻的药物控制时间不会长,病症很快就会再来的,必须服用常规的西药。

可是这西厢房里没有准备水,夜是那么的长,屋外是那么的黑。但是,必须走到对面的作业间的饮水机上取水。

披上衣服,尽管有一点点害怕的感觉,但是求生的欲望此刻远远大于对黑暗的恐惧,经过一段木质的走廊,几径小路,一块水田,那几株荷花给了一种胆量。

打开木质的柴门,黑洞洞工作间只有一点点电脑机器开关的亮光,博士伦睡觉前卸掉了,5米以外的事物就看不清楚了,正是这看不清楚地模糊世界,黑暗的夜晚不感到害怕吗?是无知者无畏乎?

居然还有人在加班,只是他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有人我也感觉不到害怕和恐惧了,我吃下两颗药,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坐在电脑机器旁边,等待药物药理反应,心情此刻很平静,心里知道就算是亿万身家的邓丽君也是魂归哮喘的,人都会或快或慢或早或晚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对于生死早已经无所谓了,活着无非是更多的体验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等无常的情绪与感悟,生命的终结的时间不在自己的手中,存在这里是为了等待皈依的喜悦。

此刻,是谁在耳边呢喃,一个人在外漂泊,直到深夜起来,才发现自己的躯体躺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心里涌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愫呢。回家,是的,此刻有点想回家了,回到家乡温暖的床上,回到江南故里的秋色。

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这个地方流浪,让自己像一个不明飞行物一样莫名其妙地降落在这里。其实,心境无时无刻不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心灵的家园,回到生命的故乡,皈依来时的那个地方。

吃了药打开电脑,漫无目的游览了一些医学网站,很久没有发病了,为什么今晚病了呢?秋风乍起,寒意隆重,饮食无度,放纵食欲,食物过敏,是心情和食物造成的,也是冥冥注定的一个劫数,正是这个劫数让自己更加清醒,缘起缘灭,潮来潮往,何时才是健康的家园呢。

一个使用了一万多天的皮囊子,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破损,可以修补,可以再继续使用,只是这里面存在的本质的心,还依旧年轻,依旧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喜欢琴棋书画,喜欢诗酒歌禅,喜欢释道儒哲,喜欢真善美好,依旧等待人间的一切奇迹,依旧在一个梦里穿行到另一个梦里,这梦境的切换,何时才是终结呢?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11)

春风无语送秋歌 一片流云万里空

站在海棠馆木质的地板中间,这个井状的四合院曾经锁住了多少人的梦,又放飞了多少人的梦。遥想古人曾经在斗室之间流逝着岁岁年年,方丈也是在咫尺间修炼自己的性情,一柱檀香中看着自己的生命就这样悄悄地消失在,溶进这个时间空间里。

一生短短几个秋,始终在食物链中徘徊,在自己梦幻中流浪,寻寻觅觅,来来往往,不断选择,不断放弃,找不到来时的路,还有归去的方向。

秋天的云卷云舒,红颜依旧青衫何在?带着流浪的身躯还有等待皈依的禅心,灵魂知道,又要起飞了。

可是哪里才是心灵的故乡呢?哪里才是终生寻找的目的地呢?

作为一个生命的种子,无论漂泊到哪里,还是必须朝着一个方向义无返顾,也不得不去的旅程。

既然已经知道所有的故事都是只有一个结尾,所有的欲望都是在蜗牛的头上争雌雄,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所有的感悟都是来自生命的涅磐,所有的经历都是你必须的经历。

那么,触事皆药石,都是自己必须知道,必须得到,必须等到,必须悟到,最后不得不放弃,不得不倾泻自己的所有。

触摸人心的欲望,人性的本真,总是在想《老子》那句话:“不尚荣,使民不争;不现可欲,使民不惑。”是不是不过多地人为地树立一些虚浮的荣誉,老百姓就不会像鸟雀争食一样去争名斗利;不把能引起人的欲望的东西刻意地展现出来挑逗出来,老百姓就不会出现因经不起诱惑而铤而走险的情况,社会就会安定。

而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传播都离不开欲望和幻想,正如现在听着音乐,听着自己的心声,这样无拘无束的敲打着心灵的旋律,歌也罢,欢也罢,愁也罢,爱也罢……转眼之间都化作指尖的这一抹沉香。

人生的行走,生命的延续,最终悟到自己就是不断地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就是不断地学习自己的过程,学习如何走向死亡的过程。穷其一生的时间学习前辈们先哲们留下的典籍,终于发现只有经书才能让自己的灵魂感到安静安详。

是的,安静安详,过去总是追求快乐,祝福彼此快乐,可是快乐如此短暂,业尽情空后,心中一片海阔天空,唯有安静安详的感觉才是纷纷扰扰的红尘中的净土。

总是怀念古老的农业社会,稳定的生活方式,可以轻易地让人产生归宿感。日益发达的现代都市,人群频繁流动,怎样的都市文明,才是任何时代任何地点,所有人灵魂可以栖息的地方?

是该从梦里出来了,但是何处又不是梦呢?与其做一个远古的梦,不如当下的梦真实。

既然知道是梦,何必让梦作大?

既然知道是梦,何不让梦做得更大?

既然知道是梦,何不放弃做梦?

行文至此,已经离京云游的友人,此刻传来一个信息:一个人像一片落叶一样漂在北京这个都市里,若干年后,有了别人向往的外在的东西,可整个过程的艰辛和灵魂深处的孤独只有自己知道!

一辈子,几辈子,生生世世,世世生生。

前世的爱,今生的缘,前世的因,今生的果!

相逢善缘,追寻真理,滋润禅心,祝福天地,期盼圆满,修成正果。

走出海棠馆,满天繁星,时钟已经分明指向二千年的时空了,心性的幽游眷恋远古的心结,可是时空的错位已经回不去了,只好在这个时间与空间里完成未了的修行。

蓝院子民宿邂逅诗与远方(原创海棠馆)(12)

我是随喜乐,期待您的关注与赐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