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歌曲为什么会火(蜜雪冰城甜蜜蜜)

蜜雪冰城歌曲为什么会火(蜜雪冰城甜蜜蜜)(1)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近段时间,一首魔性的广告歌曲从大街小巷到各大短视频平台对大家“洗脑”。从6月初上线之后,这首歌在B站上的观看量已经超过了1535万,点赞71.8万,弹幕2.4万条以及评论2.9万次。

这首歌走红的成都甚至还引发了口水官司,讨论这首歌到底应不应该付给作者“版权”费,以至于该冷饮品牌的官博都下场解释这首歌是根据美国名歌《哦,苏珊娜》改编而来,由于作曲家已经去世了157年,歌曲早在100年前就已经是公版歌曲,使用者不需要支付版权费用。

欢快的曲调后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蜜雪冰城歌曲为什么会火(蜜雪冰城甜蜜蜜)(2)

《哦,苏珊娜》是由美国音乐之父史蒂芬·福斯特创作的,他在写这首歌的时候只有21岁。

这首歌的歌名《苏珊娜》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史蒂芬有一个早夭的姊妹叫夏洛特·苏珊娜,他写这首歌是为了纪念她;第二种是福斯特曾经组过一个乐团叫做业余男声五重唱团,其中有位团员的妻子叫苏珊,长相美丽动人,活泼、直率的性格也惹人喜爱。福斯特正是以苏珊为灵感,创作出这首曲子。 这首歌在匹兹堡的“雄鹰沙龙”上首次演出就引起轰动,成了流行“民歌”,也是淘金热时期涌向西部的开发者们最喜爱的一支歌。

虽然冷饮店的歌词唱着“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但《哦,苏珊娜》并不是一首甜蜜的爱情歌曲,反而是一出“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的悲剧。

在人们不熟悉的第三段中,福斯特这样写道:“我梦见一个平静的夜晚,我看到了亲爱的苏珊娜,从山里走出来。她的嘴里吃着荞麦蛋糕,眼睛饱含泪水。我说,我从南方来,苏珊娜,不要哭。”

荞麦蛋糕在当时的南方黑人中,会在婚礼上作为结婚蛋糕食用。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福斯特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苏珊娜嫁为人妇的遗憾。实际上,在20世纪70年代,乡村音乐歌手康威·特威蒂也有一首表示了类似情感的歌曲《琼尼,别哭》,讲述了游子在被隔壁女孩示爱之后远走他乡,最后在想明白自己情感之后归乡,却发现女孩嫁给了自己最好朋友的故事。

近年来,关于《哦,苏珊娜》这首歌的争议性较大。由于作者生活的年代是在1820-1860年,美国白人和黑人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黑人的地位比较低下,白人对于黑人的看法大多都是“滑稽”、“搞笑”、“愚笨”。这首歌在最初的版本里,大量使用了南方黑人才会使用的方言词汇,甚至还专门写错了一些词语,也使用了部分侮辱性词汇,因此也让不少人对于这首歌持否定的态度。但实际上,对于历史性的问题还是应该带有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况且这首歌到后来也被改编得越来越像是一首儿童歌曲,仅保留了一小段无任何歧视性内容的歌词。

美国首个职业音乐创作人却死于贫困

如果说《哦,苏珊娜》这首歌仅仅只有一小部分悲伤的成分,那么词曲作者斯蒂芬·福斯特的一生也是充满了悲情。这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死时还不满38岁,身边只剩下了38美分。

福斯特是一个大家庭里的第九个孩子,虽然父母随后又生了一个,但那个孩子没过多久便死了,福斯特就成了家里最小的那个。从小被父母和哥哥姐姐溺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福斯特在成年之后酗酒,并最终英年早逝的悲剧。

福斯特并不是家族里第一个展现出音乐才能的人,他的父亲老福斯特就爱好音乐,在家购买了一架钢琴时常演奏;而他的姐姐,19岁便去世的夏洛特·苏珊娜则在学校里大放异彩,甚至准备让她出道成为一名音乐家。但突然的家道中落导致福斯特一家再也无法负担夏洛特的学习费用,家中的钢琴也遭变卖,夏洛特也在19岁时患疟疾去世。

夏洛特死时,福斯特只有3岁,他很快便显示出了音乐方面的才能,10多岁便开始创作。他发表第一部作品的时候,只有18岁。

在福斯特生活的年代,距离录音技术的发明还有十多年的距离,收音机更是在他死后66年才问世,所以一个音乐家是没有办法通过版税来赚钱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出版商将乐谱出版,然后出售给他人。在福斯特之前,从来没有哪个作曲家的曲谱卖出过5000份以上,而福斯特的《哦,苏珊娜》出售的份数却高达10万份。

可是福斯特没有赚到钱,他的出版商仅仅花了100美元,相当于现在2000多美元就买断了《哦,苏珊娜》的版权;而他后来几十部作品的打包也就只卖了2000多美元,对于他来说杯水车薪。

因为贫困和酗酒,福斯特疾病缠身,去世时年仅37岁。关于他的死因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他因为生病发烧最后在洗手池附近跌倒撞破了洗手池,脖子被割伤,3天后死在了纽约的一所医院之中。但也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哥哥莫里森不想让人知道福斯特是死于自杀,因此编造了这个说法,实际上他是在公寓里用水果刀自杀身亡的。而在他身上的一张纸上用铅笔写着:“亲爱的朋友,温柔的心”,不知是新歌还是他留给家人朋友的最后的遗言。

传到中国之后迅速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哦,苏珊娜》在美国流行了近90年之后,来到了中国。1932年,“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根据当时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将这首歌译为《苏三不要哭》,由著名女星王人美演唱。这首歌在上世纪30-40年代几乎是人尽皆知,甚至连相声泰斗马三立都曾经将其改变成了相声作品,传诵一时。

将苏珊娜翻译成“苏三”是一个神来之笔,不仅谐音,而且也能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找到投射。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订“三言”中的《警世通言》便收录了一篇叫做《玉堂春落难逢夫》的白话短篇小说,其中女主角的名字就是“苏三”,而这出话本又被编成了昆曲、京剧等戏剧广为流传。“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朗朗上口,更是被许多流行歌手融梗进入了他们的歌曲,让它重焕新生。

张爱玲在她的两篇散文里,都提到了"苏三不要哭",一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虽然考究怎样死,有些地方却又很随便,棺材头上刻着生动美丽的'吕布戏貂婵',大出丧的音乐队吹打着'苏三不要哭'";二是在《私语》里写她出生的老房子:"在阴暗交界的边缘,看得见阳光,听得见电车的铃与大减价的布店里一遍又一遍吹打着'苏三不要哭',在那阳光里只有昏睡。"

在张爱玲的眼中,《苏三不要哭》始终与一种丧丧的情怀连接在一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她对于这首歌的态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