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传统高脚狮(湛江吴川的传统狮艺)

如果说珠三角的高桩醒狮令人惊叹不已,技术高超。那么在湛江吴川的高脚狮即是另外的流派。在广东流行的传统南狮的技术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矮脚狮技术,即全国流行的高桩狮技术,起源于珠江三角洲,并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另一种是高脚狮(又称扭头狮)技术,流行于广东的粤西地区的阳江市,茂名市和吴川。吴川的高脚狮主要受粤西洪拳武馆的影响,在近代吴川基本村村有洪门武馆村村有狮班。每当年例游神喜庆村中的狮班都会集中巡游。

在粤西洪拳发展历史深远跟其“反清复明有关”。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因它崇尚“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故名天地会;又因它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明太祖年号为“洪武”,故对内又称为“洪门”。洪门的秘密口号是“明大复兴一”,寓“一心复大明”之意。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为记,并以“洪英”为洪门开山祖师,暗寓“洪武门下英雄辈出”。洪门从开山立堂之始,就被清朝视为大逆不道,一被查出就要“抄家灭门”。洪门在城市难于立足活动,只能占据山头,建立山寨,招兵买马,伺机起事。所以洪门弟子舞狮子以“雄鹰(洪英)醒狮登山采(踩)青(清朝)”。狮子采青,含意「反清复明」。清朝期间,文字狱盛行,文人义士多在字里行间表达反清复明句子,但多被清朝官吏所捉捕,而舞狮这项民间习俗色彩,由义士加插醒狮吃生菜,(采青)因生菜是青色,代表清朝,其意思是将清朝吃掉,使其灭亡。

雷州传统高脚狮(湛江吴川的传统狮艺)(1)

所以吴川高脚狮狮头以“鹰角”狮头为主,狮身比一般狮长,南狮矮脚狮的狮身为2.3至3.0 m,而高脚狮的狮身为3.5至.0m,狮头也比一般南狮大一些,舞狮时由于狮身较长,狮尾需2或3人表演,一般是用小孩子来表演狮尾,因狮尾和首尾配合的技术要求不高。由于真的狮子是4只脚,而高脚狮有6~8只脚,因此,有人称高脚狮为"蜈蚣狮"或"龙狮"。据当地的一些拳师说,之所以称"高脚狮",是因为与矮脚狮相比,矮脚狮的舞动技术大多数是狮头靠支撑在舞狮者的肩部,舞狮者用腰和步法完成动作为主,少用双手高举狮头舞动,因此,从外形上看,矮脚狮看起来狮的颈部和腿部较矮些。吴川的高脚狮套路多以《紫薇降貔貅》故事为蓝本加以创作成为套路其故事传说是这样的:很久以前,祖罗荣山上,林木繁茂,花果飘香。一天,山上突然出现一只凶猛的狮子,张开血盆大口,疯狂的扑食鸟兽,破坏森林和平宁静的和谐生态。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也被狮子扑到吞食。土地神见状,欲救无力,只好赶去玄机洞告知正在修炼的神童紫薇。紫薇获悉大怒,来到山上与狮子经过几番打斗后,假装被狮子吞进肚去,在狮子肚内揪心捣肺,使狮子无法招架,求饶于紫薇,接着紫薇从狮子口中钻出,手执锁着狮子五脏的锁链,凶猛的狮子只好伏地就擒,从此恢复森林原有的美好生活。根据此故事的狮子改编成狮子,以表示对狮子的崇敬,并视之为驱邪引福的象征。每逢新春佳节或神诞,均表演舞高脚狮,世代相传。

该舞由四五个人表演。在威风的大鼓和打击乐伴奏下,按狮子出洞、紫薇狮子搏斗、智胜降服狮子等套路。动作以声威震抖、四面环顾、跨步蹁腿、碎步踏走、捋须挖耳、舔毛瘙痒、抹嘴剔牙等,表演狮子的独特性格,威猛雄壮的英姿和活泼可爱的神态。

吴川的高脚狮班在五十年代时基本是每条村庄的“标配”,在那个时候吴川的正月期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狮王大赛”,基本每个镇都会有十几二十支队伍参加,可以说那时的飘色巡游都比不上“狮王大赛”的来的震撼,直到文革的爆发才停止举办,来到了八十年代初吴川梅菉又再复办,再次轰动了整个吴川,渐渐随着改革开放后,也很少会看到“吃夜粥、练功夫”的场景了,随着人们的外出发展,成年人基本都不参与狮班的发展造成了现在的没落,甚至到了要淘汰的边缘。

雷州传统高脚狮(湛江吴川的传统狮艺)(2)

雷州传统高脚狮(湛江吴川的传统狮艺)(3)

吴川的狮班基本敬奉“华光大帝”为祖师,而吴川作为南派粤剧的发源地,南派粤剧的各种功架基本以洪拳为基础,这可能与清末的李文茂率领佛山琼花会馆的粤剧弟子出逃至粤西一带有关。吴川的高脚狮也是非常的讲究礼法仪式的,凡有高脚狮班的村庄都会有自己的“堂口”,例如上郭的“聚武堂”、霞街的“明教堂”等等。“堂口”的主祭神必定是华光祖师,每次出狮必定先有“起狮仪式”,以立三叉红绸为神叉“代表华光”,舞狮之人起狮先给神叉上香作拱手拜礼,然后起狮后,再舞动狮子向神叉作三叩拜礼。拜完华光“神叉”,后行狮至村里的大小庙宇、水井、土地作三叩拜礼,才算的上起狮完成。这样才能出狮至外村或者外地。每当狮班完成巡游或者其他仪式后回“堂口”也必须按照起狮仪式的步骤完成一次才能收狮。

随着高桩醒狮的兴起、和矮脚狮的大行其道,吴川越来越多村庄把本土的高脚狮所抛弃了,很多村庄的狮头甚至用了矮脚狮头舞高脚狮,甚至舞法上偷工减料,不要说以前的长狮尾的三脚狮,就是高脚狮上牌也几乎匿迹。正所谓:没有三分三,不敢上牌山。目前为止我只看到塘尾的院村邱屋的“镇武堂”还算保留完整这一整套的高脚狮,但是也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毕竟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太过于功利,说不定哪天就真的在吴川这片土地再也找不到高脚狮的踪迹了。这也是本地高脚狮走向消匿的警报。犹记得小时候跟着狮班,担着“架山”游街逛巷的情景不禁感到唏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