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的症状及缓解方法(三伏天高温作业或运动后头晕恶心)
文丨宋红梅
图丨来源于网络
上期给大家介绍了经典热射病,在各地持续高温的炎炎夏日,今天接着和大家聊一聊与热相关的疾病——劳力性热射病,它是热射病的另一个类型,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导致的热相关性疾病,多见于健康的年轻人,特别是运动员训练、入伍新兵的基础训练、入学新生的军训以及高温作业者(如建筑工人、消防员、警察等)。
劳力性热射病每年都是年轻运动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虽然对寒冷有极好的适应能力,但对热的耐受性很差,只能耐受高于正常范围4.5°C ±的温度升高,所以人体具有多种散热机制,包括: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蒸发水分(如汗液)、散发热辐射电磁波、通过对流将热量传递给在身体表面流动的空气或液体,以及通过传导直接将热量传递给温度更低的相邻物体。
劳力性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人体运动时骨骼肌会产生过多的热量,人体要利用血液将身体核心的热量转移到皮肤(这需要功能完好的心血管系统),然后通过上述散热机制将热量散发掉;但是当环境温度高于身体核心温度时,上述对流、传导和辐射将不再有效,可导致核心温度升高出现热射病的症状。
汗液蒸发释放热量的前提条件是身体和环境之间存在水蒸气压力差,湿热的环境条件会影响蒸发降温,特别是在高湿度(相对湿度>75%)环境中,蒸发几乎丧失了有效释放热量的作用,所以湿热条件下运动或作业很容易出现中暑。
另外,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会发生脱水,这会降低血浆容量,使从机体核心向皮肤传递热量的能力降低,进一步促进中暑的发生。
当然,劳力性热射病的发生还与不同个体的耐热性和湿适应能力有关,这取决于许多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以及训练适应等。
劳力性热射病的表现和诊断
劳力性热射病诊断的2个必备条件:
-
一个是剧烈活动期间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另一个是此时的机体核心温度高于40°C。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症状及体征,包括定向力障碍、头痛、非理性行为、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意识模糊、意识改变、昏迷或抽搐;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及低血压。
还可能出现的表现为:过度通气、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无力、大汗、脱水、口干、渴感、肌肉痛性痉挛、肌肉功能丧失及共济失调等。
需要和劳力性热射病鉴别的较常发生情况有 :
-
运动性虚脱:即运动员在运动中出现的晕厥事件(表现为由于头晕目眩或晕厥而无法站立或行走),通常在完成奔跑或训练后立即发生,常见于马拉松等耐力项目。
-
热晕厥:没有剧烈运动的个体在热环境中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或几乎丧失,最常在个体暴露于高温环境的头几日、尚未完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发生。最常见的2种原因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且几乎没有活动(如学生的升旗仪式等);以及长时间坐在高温环境中突然站起。
以上2种情况发生时机体的核心温度大多正常或仅轻微升高,通常都能在适当的治疗后迅速恢复正常。
劳力性热射病的治疗
几乎所有发生劳力性热射病的患者,包括所有具有并发症风险或已经出现并发症征象的患者,都需要住院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监测。
关于院前急救部分点击《热҈热҈热҈热҈热҈ !持续高温引发热射病竟会致命,中暑后该如何急救?》查看。
劳力性热射病的预防
因为发生热射病后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所以预防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高对预防重要性的认识
有关运动训练和高温工作单位要制定好长期的预防制度和措施、细致的急救计划,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其次,做好长期的准备性措施
-
保持高水平的身体素质;
-
逐渐适应在高温和/或潮湿环境中锻炼(热适应过程一般需要7~14日);
-
热适应训练应持续至少每天60分钟,并诱导心和皮肤温度增加,刺激出汗;
-
避免生病期间在过度炎热和/或潮湿的条件下运动或工作。
再者,运动期间做好预防措施
-
活动前注意补充水分,提倡大约在开始训练或高温工作前4~6小时开始补水,一般建议每2~3小时饮用6ml/kg(体重)的液体,以确保开始运动时身体有充足的水分;
-
“预降温”,即在运动/工作前或运动期间采取降温措施,例如饮用冰水、穿戴冰背心或冰帽、颈部或头上覆盖冰毛巾等;
-
运动或工作期间较频繁的间歇休息以补水和降温;
-
避免在非常炎热和/或潮湿的环境下活动;
-
在炎热或潮湿条件下锻炼或工作期间,要更注意关注体重较大的运动员;
-
对有中暑病史的人员要更仔细地监测有无任何提示中暑表现的征象;
-
在炎热或潮湿条件下运动或工作时,穿着透气良好且允许蒸发降温的衣物,及时更换被汗水湿透的衣物,尽量减少妨碍散热的装备和衣物;
-
如果发现有疲劳、头晕目眩或其它可疑症状,则应立即停止训练并通知医疗人员。
【宋红梅教授独家出品,觉得有用把我转走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