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成像原理(科学家发明新型玻璃)

据外媒报道,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可调节玻璃,能够在电流的作用下,从透明、半透明、到不透明状态自如切换。

玻璃成像原理(科学家发明新型玻璃)(1)

这种玻璃此前也有开发过,比较知名的有纳米晶体和纳米金属结构,然而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昂贵、且难以制造。研究教授David Clarke与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Samuel称,他们的新方法可让制造成本降低许多。

Clarke在一篇声明中称:“因为这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不是基于一种化学反应,所以商用起来相对更加简单和低成本”。其方法是一种三明治结构,将一层玻璃夹在两张清晰柔软、喷涂了银纳米线的弹性体中间,因而制造起来容易许多。而此前用户创建可调窗口的方法,采用了一种叫做真空沉积(vacuum deposition)的技术,其沉积分子层材料的过程相当费力。

就其本身来说,由于纳米线小到不会遮挡光线,因而人眼是无从查觉的。当然,当你给它加上电流的时候,纳米线就会移动,然后试图更加接近彼此,结果就是弹性体层变形并散射光线,让玻璃表面在1秒内呈现“云雾化”的效果。只要电流足够强大,窗户就可以变得完全不透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Samuel将之与结了冰的池塘作对比:“如果池塘冰面是平整的,你就能看穿冰面下方。但如果冰层很厚且有痕,就无法看穿了”。

该校已经为该技术递交了一份专利申请,而Clarke和Samuel正致力于开发出更薄的弹性体薄膜,从而进一步降低这种不透明玻璃所需的电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