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8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1)

作者王利明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席理事长。本文刊于6月26日椰林法学公众号。

01

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2)

人是社会的主体,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敬他人,是维持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尊敬之心,人皆有之,但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践行尊重人的美德,说起来轻巧,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也就是说,爱别人的人,别人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也经常会被别人所尊敬。

基于社会交往的相互性,持君子之道尊重他人,则自己也受他人尊重,最基本的社会文明由此得以形成,故而,尊重他人,也是社会文明得以维系的一种基本礼仪。在孟子看来,尊重他人是君子修为的基本内涵,“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也就是说,君子超越常人之处,就在于其居心于仁,居心于礼。

有仁义者需尊重别人,持礼仪者需恭敬别人,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作为君子的基本素养。古代如此,今天亦然!

在这方面,人民领袖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从一件小事中,即可窥见一斑。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坐车外出,路经一段积水的街道,汽车开得速度稍微快了一些,车轮激起的水花溅到了路边的行人身上,周总理发现之后,立即请司机停车并下车亲自向行人道歉。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折射出周总理伟大而又高尚的精神光芒,体现出周总理时时刻刻作为“敬人者”的高贵品格。周总理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伟人,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毫无疑问,与他这种“敬人者”的高贵品格具有密切的关联。

02

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3)

但如何敬人呢?从孟子的学说来看,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敬人者,需有敬人之心。按照孟子的观点,恭敬之心要求从内心里尊重他人,把其他社会同伴视为与自己一样是值得重视的人。

“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弗敬,兽畜之也。”(《孟子·尽心上》)这句话意思是说,对他人仅提供食物而不给予关爱,无异于喂养牲畜;而只给予关爱而不尊重,无异于饲养宠物。这就很形象地说明了内心里尊重别人,才是真正地尊重别人。显然,尊重他人属于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

从外观上看,尊重他人一般表现在某人的具体言行上,如对他人言语恭敬、行为谦让,但并不是说,只要有这样的言行,就可将其归为“敬人者”,其还要求言行必须出于内在的尊重之心,这种尊重之心还与他人的身份和地位无关。说到底,“敬人者”之所以尊重他人,只因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社会主体,都是有人格尊严、独立价值的主体,都是与自己一样的社会同伴,与其他因素无关。否则,即便某人的具体言行看上去有尊重他人的态度,也不能将其归入“敬人者”的行列。

比如,为了获得好感而对达官贵人嘘寒问暖,为了个人提升而对顶头上司奴颜婢膝,为了趋炎附势而对社会名流顶礼膜拜,就属于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区分贵贱贫富的功利性、选择性或暂时性的尊重他人,一旦达官贵人、顶头上司、社会名流的身份消失、地位下跌,其获得的尊重也将随之消散。

申言之,要真正成为“敬人者”,成为君子,必须有发自肺腑的敬人之心。“敬人之心”不仅是一种浅层次的社交场合的礼貌,更是一种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尊敬、理解、关爱,这才是最真切、最纯粹、最质朴的尊敬之情。

——敬人者,需尊敬众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指哪一类特殊的人,而是指一般人。常人对于父母、师长、亲友、上级等,可能能够予以尊敬,这也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但能否真正尊敬身边的人、普通的人,甚至比自己地位更为低下的人,就不好说了。

按照孟子的观点,对君子来说,应对普通大众或一般的社会同伴给予同等的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说过,“对他人不尊重的人,首先是对自己不尊重”。这是因为,尊重他人不只是对单个个人的尊重,在更高的层面上,更是把自己作为人群这一特殊生灵群体的一份子,进而对这个群体的敬重。

在这方面,先师佟柔先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佟老师的学生们都知道,老师声名在外,每天访客络绎不绝,不少人素不相识,完全是慕名而来的,其中有来请教治学方法的学人,有来讨教具体问题的学生,有来咨询法律案件的百姓,接待访客占用了佟老师大量的业余时间。而佟老师在校内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在校外频频参与立法、出席会议,时间和精力均非常宝贵。即便如此,无论来者是何人,佟老师均不会拒之门外,总彬彬有礼地接待,耐心细致地解答,很享受与每一位客人的交流。

在我印象中,他房间有一套皮面沙发,因为访客量太大,居然没过多长时间就把沙发皮给坐破了,露出了里面的棉絮。看到这种情况,我有时也提醒说:“佟老师,接待访客占用您的时间和精力是不是太多了?”他往往说:“人家大老远来,是尊重你;接待好访客,既是对客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正是通过佟老师的言传身教,我深刻地体会到,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对知识分子来说,更应如此。

03

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4)

——人未必恒敬之,当反求诸己。敬人者,人未必恒敬之。有人可能会错把他人的尊重看成贬低,甚至当作恶意,此时,常人固然会难过、困惑乃至于愤恨,但若持君子之道,则应按照孟子的劝诫,进行内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当之处,使他人产生误解。

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有人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行事不仁,或者待人无礼了吗?不然,他怎么会对我如此无礼呢?在孟子看来,正是通过不断地自省,才能够实现心灵净化和素养提升,才能够保持谦卑的心态,从而不断走向至善。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人人皆知,陈胜本是贫苦农民出身,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带着大家反抗秦朝暴政,起义开始时势如破竹,但不少前来拜访的同乡农民兄弟举止言行过于粗鲁,陈胜认为对其不敬,将他们都杀了。这件事一经传出,陈胜顿时成了孤家寡人,后来也败于顷刻之间,这也是必然。

——敬人是相互尊重的过程。“敬人者,人恒敬之”,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中很难说有先后分之分,不是说“你尊重了我,我才尊重你”,也不是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它强调的是自发地尊重他人,由此来追求自身的完美品格,从而成为真正的君子。

正如前文所言,一个人之所以尊重他人,不存在功利性考虑,而是把“敬人”视为一种美德,当成一种良好的思维观念,作为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德性,人的心灵境界才有能得到提升,人的胸襟才会更加宽阔,才能容纳万事万物,成就一番事业。这意味着,无论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都应持君子之风,将其作为自己的同类而加以尊重,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有一则关于两次被《福布斯》评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爷爷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有一次,堤义明家族开的点心店来了一个乞丐,身上破烂不堪还散发阵阵恶臭,众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但点心店的老板即堤义明的爷爷却亲自招待了他,不仅十分恭敬地把点心递给乞丐,还深深向他鞠了一躬,请他再次光临。这个故事传开之后,小店的生意更加兴隆起来。堤义明家族后来发达起来也与此有关。

——敬人是终身追求的一种美德,是终身之事。追求至善永远是一种进行时,尊重他人应该是一生的功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发生变化,但应当始终保持敬人之心:在其处境卑微时,保持谦逊、尊重别人相对容易,但当其居于高位、位高权重时,俯视他人的心态会疯狂滋长,往往就难以保持谦卑之心。

因而不少人随着地位的升迁,财富的增加,声望的提高等,看待周围的人也出现一种“从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的过程变化,内心中尊敬他人的心态也逐渐淡漠,待人接物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既然难有尊重他人之心,也难有尊重他人的言行。久而久之,难免滋生骄傲、自满等情绪,从而影响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由此可知,保持尊重他人的心态,是一种需要长久修行才能获得的心境,而非一时兴起就能获得的能力。

04

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5)

“敬人者,人恒敬之。”就像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一样,尊重他人就是在播种一颗获得尊重的种子,它是获得被人经常尊重的果实的基础,没有这颗种子和基础,被人经常尊重也将失去根本,难以长成果实。

佟老师之所以受人尊重,首先是因为他尊重别人。而他受到尊重,也是他尊重别人的回报。多少年过去了,佟老师待人接物的身影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变得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他成为我待人处事的楷模,这些年来,无论我在院系工作,还是在学校工作,都始终持有这样一种基本观念和心态,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平等而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同事,热情而耐心地接待每一位学生,礼貌而细致地接待每一位客人。我自己也从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可谓受益匪浅。

“敬人者,人恒敬之”,表明相互尊重也是人类互相传递一种理解和友爱的基础。就像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的那样,人要有怜悯心和同情心,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他人的处境,要用一颗真诚友爱的心去靠近另一颗心,相互之间传递一种尊敬人、热爱人的情感,从而才能从中散发出爱的光芒和能量。

也就是说,相互尊重才能传递友爱之情,播下善良的种子,而相互漠视和鄙夷,则只能导致误解,并最终发展成相互仇恨。即使是在对手之间,秉持相互尊重之道,也许能使纠纷化解,弥合分歧。此外,“敬人者,人恒敬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前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穷其一生所能掌握的知识相当有限,因此必须尊重他人,相互学习,形成知识互补,才能实现人类知识的大跨越。正因此,我反复吟念“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秉持尊重他人之心,提倡时时处处尊重他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倡导,更是对自己的省思。

长按关注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法学家名人名言摘抄(法学家散文王利明)(6)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