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光史流芳:芳魂刹那随风谢

芳魂刹那随风谢 何处再闻珠玉音

——纪念乡友李春英大姐

文/刘省平

故乡风光史流芳:芳魂刹那随风谢(1)

悼乡友李春英

刘省平

初遇长安曾聚饮,

七星河畔逢孑影。

芳魂刹那随风谢,

何处再闻珠玉音?

2018/10/30

今年入秋以来,先后有多位文化名人去世了:著名相声演员师胜杰、著名音乐人臧天朔、著名主持人李咏、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不少网友发出感叹:这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在这些已故的名人中,李咏和金庸的名气要更大一些,所以他们刚去世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很快就便被广大网友关注且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转发,还有不少人写文章进行纪念。

就在李咏去世的消息公布出来的那天下午,一位王姓老乡给我微信上发来消息:“平哥,群里的李春英大姐今天走了。”我有些不解,问道:“她去哪儿了?”他回复:“英年早逝。”看到这条消息,我愣了半天。见我没有反应,他又发来一条信息:“就是扶风新区牌坊旁边老中医李庆民的大女儿。”我万分震惊,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前两天李春英大姐刚在扶风文化公社群里发信息说她刚和家人游了一趟少华山,还分享了几张照片,怎么突然就去世了呢?我旋即给李春英大姐私发微信,问她在不在,等了半天都没有回音。于是,我就给告知我李大姐去世消息的老乡打去电话。老乡说,前不久李大姐还向他咨询过自己的病情,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我问他,你咋知道李大姐去世消息的?他说是下午看到其他微信群里在议论,一个姓袁的摄影师说他今天应给李姐照遗像了。我又问道,李大姐得是啥病,咋走得这么急?他叹了一口气说,李大姐这两年患有抑郁症,不过已调理得差不多了。我说,这个我知道,我们曾在西安一起吃饭时她亲自给我说过她患有轻微的抑郁——难道她是自杀的么?他说,这个倒没有,李大姐病挺多,她的心脏病比较严重,肺部也有感染,看她前几天还去白鹿原、九华山玩了一趟——有心脏病和肺病的人不宜登山……

通完电话,我又看了一下微信,仍然没有李春英大姐的回信。我便去翻阅她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她于10月25日前发布的一条短文:“此番住院,把自己当做熊猫一样看重,几乎足不出户,万事皆放下的心态。晨起,户外微风阴凉,来往之众人,或毛衣外套,或薄羽绒服,匆匆出入住院楼,只有自己着薄衬衫去对面楼买早餐而不觉凉……”文字下面配有两张她在病房里自拍的照片。如此看来,李大姐去世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一个鲜活的生命,刚刚50岁,怎么突然就没有了呢?我呆坐在桌前,点燃一根香烟,蓦然想起李大姐的音容笑貌,兀自黯然神伤起来。

等情绪稍微平复之后,我准备在扶风文化公社群里公布一下李春英大姐去世的消息。忽然,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位李姓老乡在群里发出信息:“刚听说咱们群里经常广播的老乡突然不在了,心里感到万分悲痛,再也听不到她广播的声音了!”看来李春英大姐真的走了!我立即回应,我也刚听说了这个消息。很快,群里炸开了锅。很多人表示十分震惊,有人认为不可能,有人感到遗憾,有人觉得惋惜,也有人祝愿逝者安息……

李春英大姐加盟扶风文化公社群里已经有两三年了,她平时喜欢朗诵,隔三差五地在群里发布诗文朗诵语音,她吐字清晰,声音清脆,而且很有感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年多来,她除了朗诵诗文外,还喜欢为大家播读一些重大新闻,很多人说她的播读水平很专业,都快赶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了。因为我平时也爱好朗诵,我们很早就在微信上互加了好友,除过在群里交流之外,偶尔也私聊几句。据我所知,群里很多人也加过她的微信,不但与她在网上多有交流,而且在生活中也有交往。

我和李春英大姐见过两次面,并无过多交往,但她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初次见面是在去年初夏。陕西著名书法家王蒙将在曲江新区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搞一场活动,我提前几天在扶风文化公社群里发布了消息。那天,我在活动现场见到了李春英大姐,她是特地从扶风老家赶过来的。活动结束后,她问我有没有事,我说没有。她说她一直想见见我,请我吃一吃饭,这次刚好。于是,我们便一起乘车到了小寨十字,在赛格国际楼上的美食城吃了一顿晚餐。

那晚,李春英大姐请我吃的是麻辣烫,还要了几瓶啤酒。开始,她说自己不会喝酒,让我一个人喝。许是因为初次见面,她显得有些拘束。聊着聊着,她慢慢放松下来,说她碰到老乡很亲切,也想喝点酒。我每次碰杯都是一口干下,而她是一次只喝一小口。几口酒下去之后,她情绪慢慢高涨起来,主动给我讲起了自己的家世。以前,我从只是知道她是扶风南阳人,平时住在西安,她的父亲是我们扶风有名的老中医李庆民,在关中风情园旁边开了一家专治烧伤的私人门诊,她经常从西安回去给父亲帮忙。通过这次交流,我又得知她的曾祖父是民国陆军中将李云溪,她的夫家也是我们段家镇一带的名门望族。她还特别提到扶风籍作家汪润林,说他的长篇小说《红腰带》 里的不少人物原型和故事素材就来自于他们那个大家族。我说,你曾祖父李云溪将军我有所了解,你父亲李庆民先生我也知道,你们家族在咱们扶风是名门望族,你也算是大家闺秀了。她笑了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问她,你平时在西安,还是在扶风,干什么工作?她说,我以前在西安教过书,还办过几年辅导班,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和两个孩子,干脆回家做了全职太太,这几年一直没上班。我说,那你生活挺幸福的,令人羡慕啊!说到这里,她喝了几口酒,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也许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很幸福,但是只有我知道自己其实过得并不幸福。我问她,你怎么不幸福了?她说,这些年来我在家任劳任怨,老公整天早出晚归不着家,很少操心家里的事情,也没给我交过工资,和我交流很少,这几年我的心情一直不大好,都患抑郁症了……我说,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她语气坚定地说,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为人很正派,一心扑在工作上,作风上应该不会有问题。见她这样说,我也就没再追问下去,安慰了几句,让她和她老公多沟通,不敢再这样冷战下去。吃完饭,她主动埋了单,我将她送到了小寨十字附近的车站,等她上车后,我才回打车家了。

去年国庆节期间,我从西安回到扶风,专程去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看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广电局主办的“喜迎十九大,翰墨颂盛世”主题书画展。在书画展开幕式上,我再次见到了李春英大姐。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彼此感觉很亲切。我将在活动场的任九洲老师、李军伟兄弟及扶风书法家协会的其他几位朋友介绍给她认识。因为扶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功印老师的父亲前几天刚去世,看完书展后,任九洲老师准备组织书法家协会的同仁去翟老师家吊唁慰问。听说我和李军伟也要过去,李春英大姐说:她虽不认识翟老师,却听说过翟老师的大名,也很喜他的书法作品,今天自己也没什么事情,正好借此机会拜访一下翟老师。于是,我们便一起坐上窦建民老师的小车一同去了翟老师家。

下午从翟老师家回到县城以后,我和李军伟准备一同拜访在县上开打字复印店的杨进云兄长。李春英大姐说她还有些事情,先到她父亲的门诊去一下,然后再过来找我们。我们到了杨兄的店里聊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李春英大姐根据我发的定位也赶了过来。她过来的时候带了几样新鲜的时令水果让我们吃。她待人热情大方,谈吐优雅,给我们三人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杨兄店里出来以后,她听说我要回绛帐老家去,便在路边的一个摊点上买了几只小乌龟装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塞在我手里,说是小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你给你家孩子带回去养……

我和李春英大姐就见过两次面,平时更多是在微信群里进行互动。去年下半年,听说她母亲身体不好,她回到县上照顾母亲,有时也在她父亲的门诊里帮忙。在扶风文化公社微信群里时常能看到她朗诵诗文、播读新闻的语音,有时她还在群里晒些自己在关中风情园、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地游逛时候的自拍照片。今年,她曾在微信上告诉我,她母亲去年腊月去世了,她年后也和老公正式离婚了,感觉自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以前很多群友都羡慕她,说她是一个美丽优雅、热情大方、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人。因为李春英大姐给我讲过自己的苦衷,我想大家所看到的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假象,其实她的内心一点也不快乐。

这几天,扶风文化公社群里的很多人都在打听李春英大姐的丧事是在哪里举办,希望能过去敬献一个花圈,可是一直没有得到确实的消息。

今天,天气阴沉,冷雨淅沥。早晨,一个扶风姓魏的老乡告诉我,她在微信上看到了我所转发的翟功印老师写给李春英大姐的挽联,十分震惊,她的婆婆和李春英的父亲认识,也是同行,刚刚托人打听了一下,今天正好是李春英大姐出殡的日子,葬礼在其前夫的老家段家镇银豆村举行,此时此刻,她的尸骨正在被送往坟园的路上。

消息来得太晚了!作为老乡、朋友,我来不及去参加李春英大姐葬礼,送她人生驿站的最后一程,唯有写篇小文作为纪念,默默地道声:大姐,一路走好!

2018年11月5日于绛帐

作者简介

刘省平,男,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在《中国文学》《黄河文学》《华夏散文》《打工文学》《秦岭印象》《陕西工人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80余万字文学作品;作品入选《中华散文精粹》《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陕西青年散文选》等文集。曾主编出版《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两部文集,出版个人散文集《梦回乡关》, 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另著有小说集《驶向春天的火车》。

故乡风光史流芳:芳魂刹那随风谢(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