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

引言

2017年5月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至今,好评如潮,对于影片中“女性形象”的讨论更是激烈,可以说是完美地承载了这一沉重并争议重重的话题。

在印度这样一个女权意识尚未觉醒的国度里,导演在虚拟的电影时空中用新颖的题材,以最易于观众接受的形式揭示了印度女性权利不平等的现状,深刻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2)

摔跤,在印度一直都被认为只是男性才能够参与的体育运动。而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马哈维亚让自己的女儿从事摔跤,是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

因为这类力量型、暴力性的运动,在印度人传统文化观念处从来不是女性所能或所应该从事的。

这明显触动了古老的印度民族的传统文化根基,但尽管女性面对摔跤有着极大的困难,也恰巧成为她们意识觉醒的契机。

这篇文章我们将以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结合影片题材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影片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深入挖掘出其刻画的女性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01素材选择与突破:印度女权的歧视抗争与价值实现

想要创造出一部好的电影,素材选择是首要。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题材上的选择,突破了印度传统电影的爱情、战争和神话三大主要题材,而是聚焦体育题材,以励志型商业类型电影的形式来召唤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平等和主权自由。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3)

1.取材于印度真人真事,更能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由导演尼特什·提瓦瑞执导,印度国宝演员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

影片拍摄的故事发生在印度北部保守的哈里亚纳邦,主人公马哈维亚的原型是印度著名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由于家境原因退役与金牌失之交臂。

于是他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可是妻子连生四女,令他梦想破灭的偶然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天生具有摔跤天赋,而后决定培养女儿吉塔和巴比塔为职业摔跤手。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4)

电影中的吉塔和巴比塔在训练的过程,从最开始的抗拒到理解父亲的苦心再到奋斗成功: 大女儿吉塔成为第一位赢得英联邦运动会的印度摔跤选手,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赛资格的女性摔跤选手。二女儿巴比塔,取得2014格拉斯哥英联邦运动会55公斤级女子自由式摔跤获得金牌,以及获得2次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

导演借电影《摔跤吧!爸爸》的两个女儿圆梦摔跤冠军来打破印度传统社会对女性歧视的桎梏,可以说是对呼吁印度男女权利平等的一次勇敢尝试。

这样的故事,如果是放在其他语境国家,确实是一件稀松平常、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故事,但恰恰发生在种族主义色彩浓重的印度,女性地位自古以来都是及其低下的。

女人连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都是奢侈,更别说从事摔跤职业了。据统计,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的要求而丧命,除此之外,还有强奸、性骚扰、家庭暴力等现象让女性苦不堪言。

印度女性没有自主权,更得不到社会的关爱。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来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现象和问题,对女性在印度社会中遭遇的种种不公和压迫进行了暴露和批判。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5)

2.印度女性自我抗争意识的觉醒,是影片表达的核心观念

印度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爱情、神话史诗和宗教故事是其传统电影的三大主要题材,而《摔跤吧!爸爸》摆脱了印度电影传统题材中“无歌舞不电影”的虚幻的理想主义,实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回归和批判。

《摔跤吧, 爸爸》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个花木兰式“代父从军”的故事,虽是以父亲的故事作为主线,但女儿吉塔的形象丰满厚实,最初面对父亲的严苛控制,吉塔和巴比塔经常结伴暗自与父亲斗争。

通过各种手段反叛,比如偷调闹钟逃避晨跑、制造跑步假象、弄坏训练场地的灯泡、有意输给陪练的表哥……但在一次同龄女孩的婚礼上,两姐妹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后,便勤奋主动地投入日常训练中,后女儿赢得世界冠军,成为万千印度女性的励志榜样。

吉塔和巴比塔在父亲的教育下不断练习摔跤技能,历经不公与磨砺后的自我成长是《摔跤吧, 爸爸》这部电影独具魅力的巧思,深刻揭示了印度女性权利不平等的现状。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6)

在父亲的指导和支持下,吉塔和巴比塔获得了世界冠军的殊荣,实现了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完成了独立女性成长的蜕变,成为一个能真正把握自己人生走向、影响社会发展的真正女主人公。

02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女性主义运动自兴起至今,经历了三次浪潮,一直致力于改变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解放女性自身的思想,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虽是以父亲马哈维亚为主线,实际上是用女主角吉塔、巴比塔在种种困难险阻中选择自救的转变之路,以打破印度传统女性长期以来等待被救的局面,实现解放妇女的目标。

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舒拉米斯·费尔斯早期对父权社会的女性压制进行了不屈反抗,她在《性的辩证法》中说:“妇女总能在生活的现实经验里、在她们自己的文化生产中找到反抗的空间。”

即认为女性有自己的能力去实现她们自己的成就,不应该妥协于父权的压迫之下。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7)

1.主动的女性

  • 母亲,是善良、隐忍、相夫教子的印度传统家庭妇女的代表。印度的男权意识根深蒂固,女人往往倾向于贬低自身,影片中马哈维亚的妻子显然是大部分印度女性的典型代表,是完全扮演“他者”形象的存在。在影片所有镜头中,她裹着头巾每天围绕着锅碗瓢盆、丈夫和孩子生活转,被灌输了太多的礼数,穿着、行为各方面受到了约束。即使是嫁给马哈维亚这么一个男权主义不强的丈夫,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没有话语权,所以马哈维亚的妻子在对待女儿摔跤的事情上说:“摔跤是男孩的运动,我从来没见过女孩子摔跤”、而且很在意“村里人会怎么说呢……”。剧中母亲显然是一个印度传统观念的代表者,认为男子身体代表力量与控制权,女性身体却只是附属与虚弱。
  • 吉塔、巴比塔,是主动的女性。我们这里所说的主动,主要是指女性在思想上的主动权。吉塔和巴比塔是马哈维亚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爸爸疯狂的魔鬼式训练下的她们只是表面假装顺从,并没有完全屈从于爸爸的强制压迫。从头发剪短那时起,她们毅然决定采取了一系列的反抗措施,但是她们的反抗终究只是想逃避锻炼, 而不敢明目张胆地拒绝锻炼。她们夜间偷偷把父亲的闹钟时间延后逃避晨跑,而当父亲很晚醒来时,她们则用水弄湿自己的脸造跑步假象,假装已经锻炼得汗流浃背了。弄坏训练场地的灯泡,假装受伤和故意输给陪练的表哥......目的就是想逼迫父亲放弃对她们的训练。就像影片中的歌词一样 “他究竟是救世主还是我们的梦魇,哦爸爸,请不要这样折磨我们!爸爸您对我们太残忍,我们快要累死了,请您仁慈一些,我们还是孩子……”吉塔和巴比塔面对严格要求的父亲,她们并没有屈服,主动向父亲摊牌,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 认知现实:吉塔和巴比塔是反抗中的自我觉醒的新时代的女性代表。任何的逼迫都不可能让吉塔和巴比塔真正地自觉自悟,而消极敷衍的训练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效,当她们不愿意再继续下去的时候,一次因参加同龄女孩的婚礼,使得她俩彻底觉醒了。

印度是一个有童婚制的国度,摩奴法中说:“一个30岁的男人应娶12岁的女孩为妻,24岁的男人应娶8岁的女孩为妻,且威胁说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把女儿嫁出去, 就会丧失对她的所有权”。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8)

朋友的遭遇和劝说改变了两姐妹的思想,才真正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及浓烈的父爱, 才了解到父亲给予自己的是对命运的选择权。

所以她们开始重新看待“摔跤”给她带来的价值,由被迫接受变成自觉积极去训练,开始体会到了奋斗才是建立独立人格的唯一途径。

2.被动的女性

自我意识觉醒前,吉塔和巴比塔是印度社会最底层女性形象的代表。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说:“女性是意义的承担者, 而非创造者。”

这一观点承认了女性的“他者”形象,认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始终站在被动的一方,受到了男性的影响和制约。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9)

《摔跤吧!爸爸》中马哈维亚发现吉塔和巴比塔身上的摔跤天赋,硬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她们,“逼迫”她们练习摔跤,可以是爸爸马哈维亚的男权主义思想,被视为一个权威的统治者。

  • 男权主义社会:女孩练习摔跤是不被认同的。父亲培养两个女儿摔跤把拿世界金牌的梦想寄托在他们身上,吉塔和巴比塔一开始的拒绝、想方设法偷懒,即是被动接受父亲的“专制”行为。影片一开篇,就给观众呈现出很多青年男性练习摔跤的场景,并没有看到任何女性的出现,从这里看,在印度女性练习摔跤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村民们对父亲训练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来异样的目光,女儿的母亲更是担心吉塔和巴比塔遭受歧视,以后嫁不出去。不难看出,当时的印度社会对女性充满了歧视,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是否能嫁的出去,并没有萌生过想要改变现状的想法。
  • 女性的“长发”作为影片的一个元素,表现出两人对社会赋予她们的女性角色相当认同,可穿上男士短裤、秀发变寸头的吉塔和巴比塔,内心的煎熬和痛苦是父亲带给他们的,无力反抗即是夫权下的被动女性。吉塔和巴比塔跟父亲说自己的衣服不方便跑步时,马哈维亚拿来男人的衣服剪短修改后,让平时穿长袍的小姑娘穿上男孩子式的短裤。摔跤时吉塔和巴比塔的头发变得脏乱、很难收拾,父亲强迫她们剪掉一头秀发,引来村民们冷嘲热讽。此时,两个女孩的人生似乎成为了父亲的私有产物,只能屈从于男性的社会,而两人的内心是极度不情愿的,至高无上的父权主义给她们带来了痛苦。

内心的反抗,即是被动摆脱了相夫教子的宿命, 却又跌入了另一个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人间地狱,这里的吉塔和巴比塔是印度社会最底层女性形象的代表。

印度是一个性别歧视严重的国家,女性是只能屈从于男性的社会,吉塔和巴比塔女性意识的抗争,是千千万万个印度女性生活的最真实的活灵活现。

女性的“长发”作为一个元素,表现出吉塔和巴比塔对社会赋予她们的女性角色相当认同,但父亲命令剪成如同男人一样的寸头,也意味着马哈维亚鼓励和引导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命运。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0)

3.从被动到主动: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曾提到:女人“是相对于男人来定义和区分的,而不是男人相对于她来定义和区分。她是偶然附带的,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无关紧要者。他是主体,他是绝对,而她则只是他者。”

在印度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的国度里,“丈夫就是妻子的天神, 服侍丈夫是妇女最崇高的天职, 没有丈夫的妇女等于没有生命的躯壳和无水的江河。”

剧中的马哈维亚的妻子就是典型的印度女性的代表,镜头中她要么是在产房、要么就是在厨房或是做各种家务,是完全扮演他者形象的存在。

而吉塔和巴比塔面对像暴君一样的父亲,朋友婚礼上新娘的话让她们醒悟,开始重新看待“摔跤”给她带来的价值,由被迫接受变成自觉积极去训练。

可以说是,她们摆脱了女性注定等待嫁人、生孩子、做家务等,成为家庭的“附属品”的命运,成为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领路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1)

影片对女性的塑造越来越强悍,吉塔和巴比塔在训练上从被动到主动,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奴役。

一方面是女性自身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是父亲的期待赋予了女性自立自强的呐喊。

这对于男尊女卑的印度来说,此时的呐喊是对男权统治的无所顾忌的反抗,为掌握自己命运的理想而奋斗。

吉塔第一次公开露面参加比赛,首战失利使她的摔跤训练向更高层的能动性进发,这里,正式开启了吉塔从摔跤中找到了自我存在感、激情和梦想,争得金牌取代了世人的嘲讽和质疑声。

再者,是对梦想和自由的追求的结果。

从影片中吉塔对于父亲的训练方式与父亲产生了矛盾,狠狠地把父亲摔倒在地上的场景来看,走出家门与男性摔跤的吉塔已不再满足于从父亲那里得到答案,想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实现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最后,吉塔成功了,获得了世界冠军,战胜的不仅是赛场上的对手,更是战胜看不起女性的制度,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印度女性走向独立,告诉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改变命运。

03电影《摔跤吧!爸爸》女性主义:让梦想照进现实,呼吁人人平等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权力的主张是成功的,是对传统社会观念的一次成功挑衅,对于女性形象是一种解放。

1.男性对女性主义的有力支持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阿米尔·汉饰演的父亲充当了女性觉醒和奋斗的保护伞、支持者,同时还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

  • 典型的女性主义支持者。父亲省吃俭用为女儿买鸡蛋、买肉补充营养,按照男孩子的标准严格训练,带着女儿到处在男选手的摔跤比赛中锻炼。
  • 女性实现梦想的引路人。吉塔入选国家队比赛失利后,父女之间有过冲突,但父亲义无反顾地来到女儿身边, 为女儿争取机会,帮助女儿分析对手,改进方法、增强信心。而吉塔也选择相信父亲重新调整状态,在父亲的指导下连续战胜从未战胜过的强大对手,赢得了世界冠军。

影片在这里实际上就是给整个女性主义观念的表达画上了句号,从“爸爸要我摔跤”到“摔跤吧!爸爸”,茁壮成长的吉塔最终获得了国际金牌,实现了她父亲和她自己的梦想,这不仅仅是她为她自己、为金牌而战,更是为了全印度千千万万女性的尊严而战。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2)

2.女性主义视角下影片的现实意义

李银河在《女权主义》中提到:“女性的可悲地位是由特殊的社会与文化造成的,因此,女性运动的任务就是向既存秩序挑战,改变既存秩序,提高女性地位”。

笔者认为,想要改变印度社会或者其他社会女性受歧视的弱势地位,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予女性实质性的保障,与男性均等的教育机会。

自由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该有与男子一样多的自由, 能够决定她自己的社会作用。”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父亲让两位女性在印度社会介入“摔跤”这项充斥男性荷尔蒙的运动,当吉塔获得全国冠军后荣归故里,村民们对她夹道欢迎,村子里的女性对她投来羡慕的眼光,她获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认可。

只要获得和男性一样的机会,女性照样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天赋,对社会、甚至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现在受该影片的影响和激励,印度有很多女孩从事摔跤业,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影片以赢得国际性金牌的事实告知于天下, 巾帼其实不让须眉。

正因为父女三人理想主义式的坚持, 成功地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改写了个体的命运, 余生她们不再会围绕丈夫的需求而庸庸碌碌, 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断挑战难以逾越的困境, 超越自我, 树立女性命运救赎的典范, 谱写了印度女性命运的新篇章。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3)

3.让梦想照进现实,女人的确不比男人差

在电影《摔跤吧, 爸爸》中,马哈维亚说:“现在不同了,金牌,男女谁拿都一样。”换句话说,是透露出了男女强烈的平权意识,以赢得国际性金牌的事实告知于天下,巾帼其实不让须眉。

从镇上的摔跤比赛到国家正规的摔跤场再到世界级比赛,吉塔和巴比塔用一个又一个胜利打破了长久以来这个国家对女性的偏见,树立女性命运救赎的典范。

据统计, 截止2016年,姐妹俩共获得了29个冠军头衔,成功地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改写了个体的命运,甚至推动了整个民族的意识进步。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4)

印度女性通往自由的艰难之路,可以说是浓缩在了电影《摔跤吧!爸爸》中,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女性站起来,为争取自己生而平等的权利。

结语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以影视的视角体现了女权主义抗争的现状和挣扎,获得金牌的吉塔和巴比塔不仅实现了从底层女孩到摔跤冠军的成长与蜕变,更是有追求、有性格和有思想的女性形象代表。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5)

父亲曾对出战决赛前的女儿吉塔说,赢得金牌不仅是为国家争光,更为了全印度女孩儿的尊严和信念。可见父亲马哈维亚有着令人敬佩富社会责任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言(6000字解析摔跤吧)(16)

在男尊女卑的印度,这部影片对于女权与男权的对垒来说无疑是惊雷之作,是呼吁对性别平等和独立自由的一次勇敢尝试,电影在吉塔取得胜利时结束了,但这一结局并不是结束,而是象征着印度女性崛起的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