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的主要内容(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字面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这个就比较难了,过海还要不让上天知道,容易吗?不容易!比喻用谎言或者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最先使用,应不晚于明代末年。清代所编《三十六计》中,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
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相传唐太宗征辽问群臣过海之计,近臣奏曰:“有一豪民,近居海上,特来见驾。言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独备之。”帝大喜,宣老人至帐上【此老人乃薛仁贵假扮】,问其言。帝领百官随海边来,见其万户皆一彩帐遮围。其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皆彩绣幕,地铺茵褥。帝坐。百官进酒,帝喜。但觉风声四面,波响如雷。杯盏倾侧,身居动摇良久。帝不晓,令近臣揭幕视之,但见清清海水无穷。帝急问曰:“此是何处?”张士贵起而奏曰:“此乃臣过海之计。得一风势,三十万军乘船过海,至东岸矣。”视之,果在船上。
实际上瞒天过海之计早已应用,如周显王二十八年,齐国军队在军师孙膑的谋划下,使用减灶的策略迷惑魏国军队统帅庞涓,使其大意之下,诱其深入,马陵一战,全歼魏军,迫使庞涓兵败自杀。孙膑用此瞒天过海之计制造假象,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古希腊巧用“木马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诺曼底登陆,都是瞒天过海之计的实际应用。瞒天过海先主要是一种军事谋略,后来政治、经济领域也常被人们所使用。它实际上是利用人们的习惯心理麻痹对手,从而达到以假乱真、出其不意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