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十高铁十堰段什么时候开通(汉十高铁今日正式通车)

原标题:承载着鄂西北腾飞的希望 纸上蓝图变身钢铁飞龙

四年磨一剑 汉十高铁今日正式通车!

汉十高铁十堰段什么时候开通(汉十高铁今日正式通车)(1)

汉十铁路动检车上线检测 (视界网 雷艳 摄)


汉十高铁十堰段什么时候开通(汉十高铁今日正式通车)(2)

“建高品质工程 促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授旗仪式


汉十高铁十堰段什么时候开通(汉十高铁今日正式通车)(3)

汉十架梁


汉十高铁十堰段什么时候开通(汉十高铁今日正式通车)(4)

智能数控机械焊接加工滚笼机


今日,湖北人民翘首以盼的汉十高铁正式通车,钢铁长龙一路飞驰,从武汉到随州、襄阳、十堰分别只需要半小时、1小时、1小时50分钟,武汉城市圈与襄随十城市群携手迈入同城时代。

这是全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未来还将连通西安,成为我国连接东中西部大通道——福银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通车将深刻改变湖北的交通格局,必将载入湖北铁路发展史册。

4年来,省铁投集团和汉十铁路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3000万鄂西北人民浇筑了一条脱贫致富路,为荆楚大地描绘了一条最美生态路,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希望汉十:鄂西北纳入全国2-5小时高铁网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谋划了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汉十高铁。乘坐既有铁路从武汉到十堰最快也要4小时,相当于武汉到北京、广州的车程。而有了汉十高铁,行车时间将缩短一半,快捷地串起了武汉城市圈与襄随十城市群,辐射武汉、孝感、随州、襄阳等10多个城市(含县),对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条希望之路。

起初,这条铁路规划为城际铁路,时速250公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赴北京与相关部委沟通,最终汉十高铁被纳入到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武西(武汉至西安)客专规划,升级为国家高铁路网,时速350公里。

汉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发改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部委(企业)以及相关省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汉十高铁实现了一年内完成立项、可研、核准和开工,创造国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最快速度。2015年12月,全长399公里、总投资527.5亿元的汉十高铁全线开工,正式拉开了建设帷幕,汉十高铁从设想走向现实。

汉十高铁的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项目开工后,省领导多次赴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类难题,铁路、电力等单位、相关省直部门和沿线地方政府积极支持配合,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汉十高铁是我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通车后不仅大大缩短武汉至随州、襄阳、十堰等沿线城市的行车时间,加速推进武汉城市圈与襄随十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同时,汉十高铁还将与郑万高铁、京广高铁、沿江高铁等相连,今后,十堰、襄阳等鄂西北沿线地区一跃为国家高铁网络中的节点城市,从襄阳、十堰等地到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南京、太原、福州、重庆、成都等国内主要大城市,均只需要2小时至5小时。这对支撑湖北省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建设,推动沿线百姓脱贫致富,形成沟通华中与西北地区、沿海发达省市的国家战略大通道意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汉十高铁还一线串起了武当山、古隆中、炎帝神农故里、黄鹤楼等知名风景名胜,沟通十堰、襄阳、随州、孝感、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车后将开辟一条新的旅游观光线路,对推动湖北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汉十高铁开通后,还将大大释放既有线的货运能力,对改善湖北运输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汉十:管理、征拆、党建走出特色路

作为全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汉十公司决定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公司通过学习研究铁总高铁项目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先后修订完善了综合管理、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物资设备、计划合同、财务管理、党建及廉洁风险防控分级识别管理7大类、135项、近50万字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具有汉十特色的建设管理体系文件,并按照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要求,在路内首批开展了业主贯标工作。

征地拆迁是铁路建设的“硬骨头”。汉十高铁征地拆迁创新性地采取“包任务、包进度、包费用”三包模式,沿线各市县政府各自承担管段内项目征地拆迁的主体责任,汉十公司及时确认房屋征迁面积,按照包干标准,计入当地资本金筹措任务,压紧压实了属地征拆工作主体责任,充分调动起了地方政府征迁的积极性,仅用4个月完成全线征地拆迁工作,实现“零上访”。

汉十铁路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在全国首创“工程项目 党建共创”模式,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打造党建共同责任区,开展了党员“三亮、四比、五评”活动,通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将所有党员纳入组织管理;通过“比学习、比创新、比担当、比奉献”,促进党员在一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个人自评、同事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组织评议”,促进党员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四优”共产党员。项目先后组织开展了“建高品质工程,促高质量发展”“建功在汉十 攻坚保目标”等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深度融入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践行新发展理念。

质量汉十:打造铁总高度评价的示范路

汉十高铁是全国第一条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铁,能不能如期高质量建成,全社会高度关注。

“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在省铁投集团党委的带领下,汉十铁路公司变压力为动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

项目开工后,为满足地方发展和铁路部门维护管理需求,沿线多个站房、道路等进行设计变更,工作量大大增加。汉十铁路公司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白加黑、5 2”连轴转,实施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限制时间期限,多次连夜奔赴北京,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一项项变更审批,确保项目如期建设。

既保工期,更要质量。沿线的安陆府河特大桥、崔家营汉江特大桥、武当山隧道群等都是“硬骨头”,施工难、安全风险高。为此,汉十铁路公司积极探索委托咨询服务,邀请代表国内高铁最高水平的专业机构,对工程重大技术方案和问题进行专家评审,通过一个实施一个。

施工中,公司严格践行“首件先行、样板引路”理念,即桥梁、隧道、路基等均先建一段首件工程,然后请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意见进行改进,最后形成标准全线推广,确保推广的工艺标准是成熟的,质量是可靠的。

同时,公司探索性地通过委托咨询服务的方式,邀请铁总鉴定中心、工管中心等代表高铁最高技术水平的机构部门对重大技术方案和问题进行专家咨询评审,确保了重大技术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优化了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建设4年来,该公司先后组织了20余次观摩活动,全线推广首件经验,实现了汉十高铁建设零重大质量事故施工。

据悉,汉十铁路公司制定的相关标准获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高度认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汉十高铁联调联试过程非常顺利,可谓一气呵成。汉十高铁的经验和模式也吸引了山东、河南、贵州、内蒙、甘肃等地多家铁路建设单位前来交流学习,为其他省市自主建设高铁提供了经验和样本。

科技汉十:用技术创新攻克一个个难点

汉十高铁桥隧比虽然只有68%,但穿越平原、丘陵、山区,穿越采空区、顺层、滑坡、坍塌、危岩落石、堆积体等不良地质带,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难度极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汉十铁路公司与各标段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用科技创新攻克了一个个难点。

汉江崔家营特大桥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难点多。汉十铁路公司联合铁四院、中铁大桥局开展科研攻关,解决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同类施工提供了经验;轨道精调是控制无砟轨道精度的关键技术,高铁的精调标准TQI指标静态为3,动态为4,公司主动将汉十高铁的静态指标提高到1.6,动态指标提高到1.8,大大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广大旅客乘车的舒适性。

中铁十二局负责施工谷城境内约40公里,建设4年共计申报了9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自主研发的自行式封闭层震动平台设备,放在道床上施工时可自动行走、自动调整角度、自动振捣混凝土、自动成型,既节省人工,提升效率,也实现了坡度完全精准。

撑起随州南站的24把“银杏伞”,其底部覆盖的ETFE膜厚度仅0.3毫米(一张A4纸),但张力比同厚度的钢板还要高。同时,采用国际最先进的BIM技术,成功解决了构件和管线安装中的各类问题。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汉十高铁电气化建设中,自主研发了物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大大提升了物资仓储管理效率,过去需要一天做完的事情现在只需2小时完成,且精准无误;自主研发的《提高计算机联锁驱动采集模拟试验效率》,大大提升信号采集精准度及效率,实现了一个信号中继站16万根信号线零误差安装。

此外,相关标段还积极应用了隧道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隧道衬砌施工成套技术等,先后在全线推广应用,大大提升施工效率。

“这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汉十铁路公司负责人坦言,汉十高铁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每个标段和专业都有诸多创新,全线共申请各类专利53项,申报省部级工法26项,以及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这为4年建成近400公里的长距离高铁线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汉十:选线多花几个亿 只为保护好生态

汉十高铁途经安陆府河、襄阳汉江、谷城汉江三处国家湿地公园,古隆中、武当山两处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岘山国家森林公园、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要求极高。

“从设计之初,我们就提出了打造湖北最美高铁,坚决秉承绿色生态的理念。”汉十铁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起初,线路设计北、中、南三种方案,其中北线与汉十高速公路并行,造价最低,但需从丹江口水库正中穿越,扰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中线与襄渝铁路线并行,线路最短最直,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玉虚宫,对其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这两种方案均因不够“绿色”被否决。

最终,线路采取了南线方案:从武当山下方穿越13公里隧道,绕避了武当山核心景区和古建筑群,距离最近的遗产点回龙观还有770米,同时也绕开丹江口水库大部分区域,对汉江湿地采取全线高架,设置声屏障,完整保护生态保育区。这一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但工程造价比北线贵了数亿元。

建设过程中,更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搞好生态环保。为保护武当山景区,在穿越武当山金顶山脉的胡家隧道时,果断放弃开山修路,沿用原始羊肠小道,用骡马驮运原材料;为保护丹江口水源保护区,施工生产的170万立方米的废渣没有采用传统的就近填埋处理措施,而是引进先进的废料处理设备,对废渣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在襄阳安装变电所铁塔时,放弃了砍树开辟线路、车辆运输方案,从四川等地调来骡马队运输,采用无人机架线,减少树木砍伐100亩以上;采取硬化的施工便道,加大洒水次数,减少扬尘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杜绝泥污水和渣土进入水中,为防止施工机械油污进入水体中,采用隔油带进行隔离,引进第三方环保水保监理定期采用水质监测和无人机监测。

此外,公司结合汉十高铁的特色,在不同的地区栽种不同的植物,对各施工区的绿化进行特色设计,全线共建设了104处弃土(渣)场,平整绿化恢复效果非常好,有些变成良田,有些变成花园,真正做到了最美高铁。

人文汉十:一站一景 让最美高铁更美一些

汉十高铁连接了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五重镇,其旅游收入占了全省旅游收入的70%,黄鹤楼、银杏谷、炎帝神农故里、黄家湾、古隆中、丹江口水库、武当山等风景区一线串珠,组成了一条精华旅游线路。

站房是城市的窗口,打造湖北最美高铁,必须配备最美站房。设计之初,汉十铁路公司就提出了绿色人文的主基调,全线站房建设引入了FAS/BAS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的监控手段,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和管理成本,从而实现“绿色站房”的建设理念。

站房建设充分与属地地域文化、历史时代相结合,打造一站一景,景景不同。

在汉十高铁西段,十堰东站以“速度、激情、创新、汽车之城”为创意,将站房造型设计为未来汽车之状,似车疾如风,穿越时空,体现了十堰城市的创造力与活力;武当山西站以“金殿映仙山,丹墙照琼阁”为创意,将站房造型设计为鎏金古殿之状,四角阁楼环抱,主体金殿辉煌,延续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文化脉络;丹江口站以“建筑与山水相间,人文与自然契合”为创意,将站房造型设计为恢弘水坝之状,线条隐逸似丹江水坝剪影,日光斑驳又似丹江水灵动秀美。

在汉十高铁东段,随州南站以“千年银杏,十里画廊”为创意,将站房造型设计为银杏树叶之状,似古杏黄叶纷纷,又似树伞华盖亭亭;云梦东站以“波光水影,气蒸云梦”为创意,以云梦水泽为设计主题,将站房造型设计为波浪起伏之状,用现代建筑语言写意千年云梦,意在展现古代“梦泽水乡”波澜壮阔之美景,似历史文化长河绵延不绝,又似城市发展乘风破浪实干向前。

建一条铁路,树一座丰碑,1000多个日夜的风雨兼程,终于迎来了汉十高铁的顺利通车。我们相信,这条驰骋的钢铁长龙将载着鄂西北地区和人民腾飞的梦想,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好。

(湖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