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如何崛起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公元1127年,一支庞大的队伍从北宋的东京出发,一路向北,队伍里除了声势浩大的金国大军还有大宋一千四百多名京城官员家属、王公贵族、皇子嫔妃,当然最重要就是宋朝的徽钦二帝。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汉民族无法抹去的历史耻辱。其实,此时的徽钦二帝不会想到的是,他们的悲剧早在160多年前这个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注定。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书李亚平先生十多年前出版的作品《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作者通过介绍宋朝历史上六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告诉我们1127年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以及造成的深远影响。而正如作者所说,其根源就在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那是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宋太祖。
在当皇帝前,赵匡胤也是一个英雄好汉武林高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天龙八部》中提到的太祖长拳据说就是出自他手,可见其武艺之高。而当他坐上皇帝之位后,他不再面对江湖,而面对更加广阔的天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千古格言就是出自赵匡胤之口。当年他开始发动对南唐的统一战争时,面对南唐使节的质问:南唐有何罪过,要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对待?赵匡胤说出了这句千古名句。
最终南唐被灭,多年以后李后主写出了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客死他乡。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赵匡胤的这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也深深影响了他及其后人的治国思想,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北宋的最终命运。
李亚平先生的《帝国政界往事》
众所周知的是,大宋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总跨度长达319年,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可是在面积上,宋朝又是所有“统一”王朝中土地面积最小的一个。前期的北宋还占据了中原地区,而后期的南宋只有半壁江山。
在经济文化上,宋朝却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的巅峰,人口达到一亿以上,总体财政收入据说最多是明朝的十倍左右。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就诞生发扬在宋王朝。可奇怪的是,宋朝却又是历史上被诟病积贫积弱的王朝,财政窘迫、军事力量脆弱伴随着整个王朝。
作者李亚平在书中就解释道:这一切都可以在宋太祖的卧榻情结中找到答案。
宋朝之前是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在唐王朝灭亡后五十多年里,全国范围大大小小建立了十余个割据王朝。而造成这一切的,都与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有关。
公元756年,安禄山起兵,长达近8年的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唐王朝由盛而衰。而由此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最终导致唐王朝灭亡的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唐朝最终在公元907年被朱温的后梁所取代。
五代十国时期,频繁的政权更迭,主要的发动者就是拥有兵权的武将们。而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赵匡胤也是武将。或许正因为自己的身份所产生的同理心,还是吸取前任教训,致力避免重蹈覆辙,才有了接下来一幕的发生。
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公元961年的一天,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是当了皇帝以后,却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忙问原因。赵匡胤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由不得你们了。”
石守信等惶恐下跪,问该怎么办。赵匡胤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意思,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赵匡胤和后来继位的赵光义陆续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此节度使成为了毫无实权的虚衔,同时朝廷又派遣文官做地方官,并派官员管理地方财政。此外,赵匡胤还从各地挑选精兵强将编入禁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唐朝以来的藩镇割据彻底消失。北宋王朝也像赵匡胤所设想的那样步入稳定运行的正轨。
正如李亚平先生所说,从杯酒释兵权及其后续的一系列事件来看,赵匡胤是一位非常大气的政治家。这种大气建立在他对人情世故烂熟于心,对宏观大势与人的微观心理都具有极强的洞察力上,因而显出一种特别富有人性魅力、在中国人中极其罕见的王者风范。
拥有这种王者风范的赵匡胤与同为凯哥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相比,对待功臣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一现象在宋朝就没有出现过,而这也形成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学界一个公认的看法是,有宋一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少荼毒大臣的朝代。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经济文化的巅峰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生活在宋朝尤其是北宋王朝无疑是幸福的。那是一个崇尚知识崇尚创造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就生活在北宋,四大发明有三大都诞生发扬光大在宋朝。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繁华的景象仿佛历历在目。
这就是古代文化井喷的宋代,这就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古代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富裕、最发达的时代。然而这也是最令中国人最痛心的时代。
也许赵匡胤自己都不会想到,他的卧榻情结给大宋王朝带来繁华的同时,也为王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天下可以在马上得之,却不能再马上治之,更不能躺在马上守之。”赵匡胤的这句话反应了他对武将和武力的态度。对于武将来说,宋朝却是他们的暗淡岁月,朝廷抽取地方的精兵强将,频繁调动各地将领,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整个北宋王朝,除了建国初期统一战争时的强大武力外,王朝对外的战争总是败多胜少。前期对阵辽国的战争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中期对阵西夏,也耗尽了大量财物,后期对阵金朝又不堪一击。
北宋王朝前期的疆域版图
历代北宋王朝皇帝都有一个心病,那就是幽云十六州。后晋的儿皇帝石敬塘为了获得皇位将这一天然屏障送给了辽国,从此中原王朝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只能无险可守。赵匡胤在建国之初就曾积攒财务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准备,可惜天不假年,文韬武略的宋太祖在斧声烛影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北伐,却在高粱河一战中,1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身中一箭,多年之后他也因箭伤复发而丧命。宋真宗时的澶渊之盟使宋辽双方保持百余年的相对和平,而燕云十六州却没有回到北宋王朝的版图上。
宋徽宗时的海上之盟就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而此役彻底暴露了北宋孱弱的军事力量,也给金朝南下提供了机会和借口,最终造成了1127年的靖康之耻。倘若时光倒流至一百多年,再给赵匡胤数年时间,也许凭借他的武功,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当历经百年的宋王朝将权力之棒交给宋徽宗赵佶时,悲剧的发生也就是时间问题。
同样是赵匡胤的“卧榻情结”,在建国期间的措施,也在后期也给帝国财政带来了大量负担。为了集权就要分权,分散官僚集团的权力,这就造成了冗官现象。为了分散地方军队的权力就要增加中央的军事力量,这又造成的冗兵。
高额的支出并没有带来高额的回报。冗官冗兵现象不光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冗官本身还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冗兵更是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症结。
后来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就是为了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而其症结的根源还是来自宋太祖赵匡胤的“卧榻情结”。宋太祖百年之后,一切制度都积重难返,任何改变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变法不可避免的失败了。而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四十多年后,北宋王朝走向了尽头。
历史上耻辱的靖康之耻
李亚平先生的《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除了讲述宋太祖的故事外,还通过王安石、宋徽宗、童贯、宋高宗和岳飞的故事讲述了北宋灭亡,南宋无法复兴的原因。但是我认为,一切悲剧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宋太祖赵匡胤,来自他的“卧榻情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一情结之下,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集权之后却给中央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负担,造成冗官冗兵的现象,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弱化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北宋王朝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后来的南宋王朝也无法复兴往日的荣光。
最后聊一聊《帝国政界往事》这本书本身。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在一家旧书店,当时书店的老板患了癌症,还在读书的我通过老师得知了这家书店,辗转找到了这家店的位置,在店里发现了这本旧书,此时胶装的书封已经脱落。
后来在我毕业时,此书已经送给了同学,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过了两年,我得知书店老板因病去世,那家书店怎样,我已经不知道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