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了好运来(林下牡丹花开成)

牡丹花开了好运来(林下牡丹花开成)(1)

工人正在采摘牡丹花瓣,用来制作牡丹茶。

人间四月芳菲尽,牡丹花开润崤函。

4月的陕州区菜园乡东凡油用牡丹种植基地,阳光正穿透果树嫩绿的叶片,倾泻在油用牡丹洁白如绢、千娇百媚盛放着的花朵上,满园的花朵浮现在立体、层叠的绿“海”里,宛若仙子,暗香浮动,令人赏心悦目……园里,工人们正忙着将牡丹花瓣在它最美的时刻采摘下来,送回工厂,加工成牡丹茶。

“这里曾是集团的一个油用牡丹育苗基地,向全国各地输出大量的油用牡丹苗株,如今350万株油牡丹已有8年树龄,进入了盛果期。”牡仙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岳付芝说。这个隶属湖滨区产业园的企业,在三门峡市种植了油用牡丹2万亩。

一花一产业,转型新图景。

油用牡丹是我国独有的植物,也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集美丽与健康于一身的特色农作物,是覆盖了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

“国色天香”的油用牡丹浑身上下都是宝,除了供游客观赏外,还生产出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全花茶、牡丹系列化妆品,“花样经济”也富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就拿眼前的这些采摘女工来说,采摘季一天的务工费是100元,还有每亩土地租金500元,并且可以在工厂常年务工。

一花繁荣一座城,乡村振兴有盼头。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寿命可达50—100年,具备高产出(5年生亩产可达300公斤,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一年种百年收,成本低)的“三高一低”特点。从种植时开始计算,3年后才能见到效益,这3年的“空窗期”可因地制宜进行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

东凡村的牡丹种植基地,也是三门峡市面积较大的林下经济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种植的“凤丹白”牡丹,生长适应性强,分布广泛,栽培管理相对粗放,可以在山坡等非耕地上栽培,是非常适合发展的油用牡丹品种类群。适合林下种植,耗水少,冬季不需特殊防护,养护成本低,好种、好活、好管。

“林下套种,有助生态经济‘双丰收’。根据牡丹喜光不喜直晒的灌木特点,采用林下套种油用牡丹模式,有利于林地抚育管护,增加林地产出率,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骆雪峰说。

在油用牡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下,三门峡市大胆创新“上乔下灌”的模式发展油用牡丹,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核桃 油用牡丹”套种,三门峡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油用牡丹,全力打造牡丹文化、牡丹系列产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研学基地、特色民宿、康养等“三产融合”绿色产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林业局坚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使其成为林农致富增收的新方式和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点、创新点、切入点。早在2020年6月,该局率先组织召开三门峡市林下经济发展现场观摩会,引导三门峡林下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2021年年底,三门峡市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达371.53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99.86万亩、林下养殖面积39.34万亩、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121.58万亩、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110.7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三门峡市林下种植油用牡丹产业开发,正迎来一个“艳阳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