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答案和解析(历史高考有关合作与妥协理念)

高考历史真题答案和解析(历史高考有关合作与妥协理念)(1)

【备考提示】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得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结果,在这种高度分权的体制下,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在代议制下,议会是各种利益在政治上的竞争中心,同时也是社会团结的中心。议会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也是代议制民主下的政治妥协中心,代议制必然包容政治妥协。同时,妥协也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在2022年高考中值得注意

【链接高考】

命题点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2021.广东卷.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解析】题干材料提及巴黎公社革命被镇压后,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和君主派力量斗争激烈,最终君主派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故选C项; 1871年5月,法国巴黎公社就已经被镇压了,并且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法兰西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不能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且法国总统受议会影响很大,权力有限,无法对议会形成有效制约,排除D项。

【答案】C

【知识拓展】

1.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

政治原因

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经济原因

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阶级原因

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外部原因

欧洲封建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增强和不懈斗争,法国民主政治最终在历史潮流中确立

2.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及认识

(1)特点:

①曲折性:经历了君主专制的复辟、君主立宪制、帝制,直至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②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2)认识: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过程具有反复性、曲折性,但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并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它们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何种政体的争斗。

命题点2:辛亥革命

2.(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答案】B

【详解】袁世凯希望临时共和政府由清帝指派自己组建,孙中山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二人意见相左的本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B正确;材料中的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主张实行共和体制,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临时共和政府的组建问题,是在革命胜利之后,C排除;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不存在争议,因为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D排除。故选B。

命题点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 C项;据材料“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说明限制各州权力,排除 A项;据材料“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说明麦迪逊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且据所学制宪会议以后美国为联邦制,排除B项;材料“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说明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有规定地方的权力界限,中央与地方分权而治,排除D项。

命题点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4.(2020.浙江卷.20).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等大权,可连选连任,故选C项;宪法赋予参议院很大权力,总统和内阁对参议院负责,参议院授权组成高等法院行使立法权,可以审判总统,参议院有权同意解散众议院,排除A项;1875年宪法的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凡是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再当选为共和国的总统,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排除B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排除D项。

【答案】C

命题点5: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光荣革命

5.(2020.浙江卷.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明确了国王权力来自议会,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故选B项;“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排除A项;催生了君主立宪制度,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C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

【答案】B

命题点6:罗马法

6.(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主要是体现为法律,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与题干共和国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长期斗争最终使得平民与贵族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

命题点7: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7.(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斗争,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是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

命题点8:罗马法

8.(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答案】B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A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B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D项错误。

命题点9: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9.(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答案】B

【解析】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D项错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