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教育含金量(真正的通识教育)

前言

Foreword

本文内容整理自兰海讲座《从小不懂“世界通识”,孩子未来失去竞争优势》,由于内容量非常大,我们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辨识能力

为了达到这四个能力,上濒的通识教育做了非常重要的两点。

第一,健全的知识体系。

健全的知识体系,是需要匹配国内的教育一起看的,健全,这个全补充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在其它机构得不到的那些机会。

在上濒的通识知识体系里面特别多的内容是人文。因为在学校里面孩子接触人文的机会太少了,而校外培训机构更多的是科学类别,所以上濒所做的,就是把孩子的知识体系健全起来。

但是问题来了,只是知识体系的健全,那就是通识吗?不是。

第二点,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我们刚才提到的四项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知识的前提下,由老师带领孩子,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让孩子们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解,最后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通识教育。

学术型教育含金量(真正的通识教育)(1)

世界通识二

(适合5-8年级)

上面的这些课程内容,大量的内容都是人文社科领域,除了地理、科技学校有涉及,其它的应该都没有,而上濒的地理和科技,授课形式和内容也是从人文角度进行。

相信大家会注意到,上濒的通识课程里,有很多关于中国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戏剧、考古……

是的,我们特别在意中国!因为只有立足于中国这个根,去放眼世界,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

我们相信,上濒的孩子未来都是要改变世界的人,对于要改变世界的人来说,他们内心对于祖国的认知和价值理解太重要了!

而这个对于祖国的认知,并不是简单去喊个口号。

以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例,我们会讲中国八大菜系,我们会去讲这些菜和地域的关联;我们会去讲中国的京剧,会联系到脸谱,每个颜色的脸谱都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最后回到孩子身上,我们会让孩子们先想想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然后画出代表他自己的脸谱。

其实文化的认知,也是自我认知,也是对自己民族的认知。

孩子们到了六年级左右,我们会开始讲中国大历史。第一堂课的话题就是中国从哪里来?我们会和孩子去看中国版图的变化,去讨论到底中国从哪里来。

这些孩子们,他们也许将来会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是他们心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对于中国根文化的认知,这一点我们一直在做,而且意义非凡

在这个过程当中,上濒怎么让孩子们能够把这些知识信息解构再建构的呢?

举个例子,在中国历史这个版块我们会讲秦朝,那么我们怎么讲秦始皇呢?我们不会一上来就告诉孩子们真实的历史发生过什么。

首先,在课程中孩子们会分成几个小组,他们每个人会有一个身份:秦王赢政。他们有一个目标,就是要统一六国。

我们会给孩子们足够多的信息:当时的地图、所有政权对比,包括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各个国家的关系。

然后孩子们需要在小组中讨论:要怎么打,怎么统一六国。

我们会看到和当年秦始皇一样的方案,我们也能看到和当年不一样的方案,这并不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接收到信息,然后他们解构出来自己的作战方案,最后孩子们还要到台上来去讲他们认为应该怎么攻打,这个对信息的接收和再处理,也就是建构的过程。

当然最后我们会告诉孩子,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孩子们就会去思考,当年秦王赢政为什么会这样做。

课程进行到统一六国之后,我们的提问变成了“如果你是秦始皇,统一之后你首先要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大概在2008年以前,孩子们的答案都是每个人上一个北京户口,每个人奖励一套房,你会从答案中知道,那个时代传达的信息是什么。现在的孩子再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和2003年,2004年的孩子又不一样了,所以每一个回答的背后是对社会化问题的讨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会很开心每一堂课听到的答案都是有所不同的。

这个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提问者,通过一个个提问帮助孩子延展思考和多角度思考自己的回答,这样的课堂就是思想的交锋。

这也正是16年来,我们每年只能服务于250个家庭的原因,说起来惭愧,但这也是事实。

我知道很多人一直希望我们开线上通识课,可基于这两点,尤其是第二点,我们暂时还没办法做线上的通识课。

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科技手段,能帮助我们有效的把人与人之间情感和心理的价值影响传递出去。

我们需要和孩子面对面交流,需要对孩子进行观察,需要和孩子进行互动,需要在课堂上不断的提问,需要和他们有思想的交锋,最终,才能培养出这四个核心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辨识能力。

-未完待续-

讲座内容一:《我想跟你分享3个重要的关于教育的常识》

讲座内容二:《如果你正为孩子教育问题焦虑,这篇文章一定要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