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是个市吗(乌镇三次独立运动)

文/郁震宏

乌镇是个市吗(乌镇三次独立运动)(1)

1

老底子的乌镇、青镇,现在合称“乌镇”。

乌镇在明朝中期的时候,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已经“宛然府城气象”。

但那时的乌镇属于湖州,青镇属于嘉兴,两个镇虽只一河之隔,却分属两个府,而且到府城都非常远,即使到最近的县城去一趟,也很不容易。

因此乌镇、青镇一带盗贼多有,极不太平。

乌镇是个市吗(乌镇三次独立运动)(2)

2

办法好想,老娘好抢。馅饼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于是乌镇人开始想起了盘头。

嘉靖初年,曾经做过按察副使的施儒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请求把乌镇、青镇周边一带独立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县,这确实是一个好盘头。

对于乌镇人来说,一旦成功,官来了,兵也来了,盗贼自然也就少了。

再说,镇民一夜之间都变成了县城里人,就如几十年前农村孩子考上中专一样,是做梦也要笑出来的大喜事。

但是乌镇、青镇北面是外省的吴江县,如果乌镇设县,势必要划吴江县的一部分土地。吴江县本来就是外省的地盘,上上下下当然都喊“我们不同意”!青镇是桐乡县碗里的一块肥肉,如何舍得被人家割了去?

因此,桐乡县也不同意,朝廷需要一碗水端平,施儒的计划只能被否决。

过了二十多年,乌镇人沈应龙、王洲再次向朝廷提出设县的请求,吴江、桐乡两县仍旧投反对票,乌镇人的两次“独立运动”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败。

乌镇是个市吗(乌镇三次独立运动)(3)

3

不过,乌镇人的两次努力虽然失败了,但明朝廷还是给了乌镇一个面子,万历三年,乌镇设了同知衙门,同知是比知县还大的官,镇了设了大官,兵也就多了,地方也太平许多。

因此,从万历三年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几百年间,乌镇人再也没有想过要设县。这是很好理解的,设了同知衙门,乌镇就已经比县的级别高出几级了,谁还愿意去做陆雅臣那样“一千不卖卖八百”的傻子呢?

清朝完了,乌镇的同知衙门也就撤销了。

于是,乌镇人想要单独设县的念头又开始起来了,1930年8月,乌镇人向浙江民政厅提呈,内容有两点,一是希望将乌镇单独设县,呈文上说:“名字我们已经替大人想好了,就叫乌青县。”

第二点,如果不设乌青县,那么就将桐乡县衙门搬到乌镇。浙江民政厅回话说,设县事大,以后再说,至于将桐乡县衙门搬到乌镇一事,就请桐乡县长召集乡绅开会讨论吧。

桐乡县为此专门开了个会,除了乌镇、炉头一带的代表一致赞同将县衙门搬到乌镇外,其他各乡镇的乡绅全部投了反对票,乌镇人希望单独设县的第三次努力就此宣告失败。

这实在也是意料中事,比如一个屠甸人,本来觉得到县城已经够远了,这样一来,不是更远了吗?

又比如一个濮院人,他心里何尝不想把县衙门搬到濮院呢。

南日、史桥、亭桥人,说不定还恨不得单独设省呢。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