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海盗电影菲利普船长(好莱坞非典型救援电影的冷峻与真实)
曾在电影《谍影重重》系列为好莱坞创造出经典特工形象杰森·伯恩的英国大导保罗·格林格拉斯因其作品中大量的手持摄影及碎片式剪辑在好莱坞五花八门的动作片领域独树一帜。这些鲜明的个人标签也被他嵌入了自己2013年的海上援救电影《菲利普船长》中,并在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提名。
▲《菲利普船长》 凤凰卫视电影台 11月25日19:00播出
《菲利普船长》根据2009年美国货轮“马士基阿拉巴马号”在索马里海域遭海盗劫持事件改编,影片中扮演被当做人质压上救生船的菲利普船长本人的,是两届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
▲ 菲利普船长真人(左)与汤姆·汉克斯
影片没有冗长的铺垫,迅速进入主题。菲利普船长驾驶的阿拉巴马号大型货船在索马里海域被4个海盗盯上,即便他已使出浑身解数,仍未能逃脱海盗们的穷追不舍。随着菲利普船长被作为人质压上救生艇,影片也由前半段货轮上的斗智斗勇过渡到美国海军对船长的救援行动。
▲缪斯(左二)率领的海盗团伙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动作电影最大的桎梏便是观众在观影前已知晓故事结局,如何能够突破这种客观“剧透”,燃起观众观影时的兴奋与热情,是摆在导演格林格拉斯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最终的成片来看,这位曾经在《谍影重重5》中用10秒切换19个镜头的导演依然坚定地保持着他快速的剪辑频率和招牌式的手持摄影风格。
影片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海盗登上货船后,缪斯胁迫菲利普船长搜索船舱找出藏匿船员。导演摇摇晃晃的镜头与频繁切换的视角相互叠加,营造出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即便是早已被真实事件剧透的观众,此刻也会不由自主陷入紧张氛围,将大团圆结局抛之脑后。
▲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除了导演精彩的影像呈现,《菲利普船长》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打破传统好莱坞救援电影的陈旧套路,依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及冷静中立的叙事基调脱颖而出。
好莱坞传统救援电影都热衷于塑造“美式英雄”类的主角——他们身材魁梧、聪慧过人,是传统体制的反抗者,单枪匹马出入枪林弹雨间仍毫发无损。相较之下,导演并未将菲利普船长塑造成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工具。
作为船长,他沉着冷静,勇于牺牲自己保全船员;但当成为人质命悬一线,多日的煎熬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崩溃的菲利普船长嚎啕大哭,甚至高呼“我完了”。那一刻,菲利普船长没有铜墙铁壁,他只是一个想要活下去的普通人。影片不是对菲利普船长的个人崇拜,更无意将他塑造成孤胆英雄。导演冷峻镜头下崩溃、脆弱的菲利普船长也许才是所有饱受煎熬,等待救援的人质们该有的真实反应。
▲菲利普船长心理崩溃
影片后半段,菲利普船长与海盗首领缪斯在救生艇内政治隐喻浓厚的对话颇具深意。索马里政局动荡,当地军阀的压迫致使普通老百姓民不聊生,原本以捕鱼为业的缪斯等人又因西方国家在索马里海域大肆捕捞鱼群,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为了谋生,缪斯被迫成为海盗,为了让军阀满意,他们不惜放手一搏,劫持菲利普船长以换求巨额赎金。讽刺的是,菲利普船长掌舵的货轮上恰恰运载着美国所代表的西方国家给索马里饥民准备的食物。
传统救援电影为了制造反差,一味追求刻画反派的凶狠毒辣,疏于解释他们残暴行为背后的动机。这也使得许多反派角色过于扁平,所展现出的都是毫无根据的“坏”。《菲利普船长》则巧妙借用船长与海盗的对话,清楚地梳理了海盗们的行为动机,使他们不拘于纯粹的凶狠,更平添几分无奈。其实,他们也只是被现实击垮的沦落人。
▲美国海军对菲利普船长实施援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菲利普船长》算是好莱坞的“主旋律”电影,导演在影片中用不掺杂个人主观情感的冷峻镜头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美国海军对菲利普船长的成功营救,正因为导演能保持这样的中立,才使得整部影片没有落入歌功颂德的俗套,没有制造个人崇拜的盲目,也没有挑起政治敏感的纠纷。原原本本地讲好一个故事,将思考的自由交予观众。
影 片 预 告
电影 菲利普船长
时间 11月25日 19:00
支离破碎的美国梦!
文:松松
编辑:福尔魔歌、巴塔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