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郑州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郑州房地产市场年报出炉)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周茜

在郑州,哪家房企最好?

若论口碑,每个人心里都有几个比较认可的品牌,很难形成一致。但从销量看,卖得最多的开发商,某种程度上,代表购房者心里的受欢迎程度和认可度。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郑州房地产市场年报》,郑州开发商权益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房企,分别是:碧桂园、融创、万科、正商、保利、康桥、中海、永威、美盛、龙湖。

2022年郑州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郑州房地产市场年报出炉)(1)

十强榜单里,一线房企稳居其上,本土房企仅4家入榜。在市场普遍遇冷的环境下,这十家开发商一共卖了668亿元,占郑州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为什么是这十家房企,分别有哪些扛把子的楼盘来撑起业绩?我们从年报里详细来看。

·碧桂园

以113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一。

碧桂园自入郑以来,发展趋势就非常迅猛。据年报显示,仅2021年,在市区 近郊四县范围内,碧桂园在售项目17个,待售2个。

不仅项目多,碧桂园的主力在售项目,均在郑州主城,环郑项目极少。

特别是碧桂园时代城、碧桂园凤凰城、碧桂园西湖,几大走量的千亩大盘,销售政策定价灵活,性价比也高,抓住了区域内的置业群体。

这三个盘,单个销售额都在20亿元以上,相当于郑州中小开发商一年的销售额,妥妥的流量大盘。

·融创

以91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二。

据年报显示,在市区 近郊四县范围内,融创在售项目11个,待售1个,其中融创运河源为21年度首开项目,以超高的颜值及较低的价格,成为北区网红盘。

在过去一年,位于管南的融创城、中原区的融创御湖宸院,销售额分别达到了34亿元、20亿元,不仅是区域里的热门盘,放在整个郑州,也非常抢眼。不过,目前都接近清盘阶段。

·万科

以75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三。

据年报显示,在市区 近郊四县范围内,万科在售项目12个,待售项目2个。21年首开项目4个,分别是翠湾中城、未来时光、理想星光、理想拾光。

万科在郑州布局多年,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拿下不少主城区优质地块。不过,今年销售额靠前的当属万科城最后一期。根据房管局备案数据统计,2021年总备案金额达到22.34亿,也是一个流量大盘。

另外,位于主城区的翠湾中城、刚需大盘万科大都会,分别拿下8亿多的销售额,在所处区域表现抢眼。

·正商

以68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四。

作为本土房企的一哥,正商以郑州为大本营。据年报显示,在市区 近郊四县范围内,全部在售项目达到33个,其中主力在售项目24个,主要集中于北龙湖板块、管南板块以及南龙湖板块。

33个在售盘,是碧桂园在郑楼盘量的一倍,说明正商在郑州的体量非常惊人。而正商生态城、正商智慧城等大盘,占地体量巨大,为后续的销售也储备了不少土地货值。

·保利

以67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五。

据年报显示,在市区 近郊四县范围内,保利在售项目9个,待售4个。其中,位于经开区的保利天汇,销售额达到26.19亿元;位于金水北的保利海德公园,销售额达到14.82亿元。

保利在郑州项目不算多,基本都在主城,没远郊项目。再加上央企的品牌影响力,拿下第五名也并不意外。

·康桥

以66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六。

作为第二个进入榜单的本土房企,康桥过去一年在郑州的项目也不少。据年报显示,在售项目16个,待售2个,2021年首开项目为康桥天樾九章、康桥山海云图。

销量特别突出的,主要是管南的康桥未来公元,主打科技社区概念,销售额达到了17亿元;位于杨金片区的高端楼盘香麓湾,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

·中海

以61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七。

作为央企,中海在郑州项目其实不多。据年报显示,仅以6个在售项目,就拿下了六十多亿元的销售额。

北龙湖的中海云鼎湖居,一年销售金额达到41.57亿元,成为整个郑州2021年销售额最高的项目。位于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的天悦府、惠济区的湖滨世家也销售不错。

少而精的项目,主城区的地段,让中海在郑州的销售也很抢眼。

除此之外,永威,以46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八。美盛,以42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九。龙湖,以39亿元的权益销售金额,排名第十。

记者手记

从这份排名可以看出,一线房企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像碧桂园、融创、万科这类房企稳居前列,本土房企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

房企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也不容小觑。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2021年大郑州商品住宅市场供应与成交规模萎缩近3成,成交套数10.8万套,成交GMV1644亿元,达近5年新低。

以往,一线房企大多是依赖高杠杆的红利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从而强者恒强。但随着房地产行业长效调控机制的建立,尤其是针对房企的三道红线,使得头部企业的资金优势变弱,同时自身的运营能力并未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得到质的提升。

当“大而不倒”的信仰逐渐破灭,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提升自身软实力的房企,或许才能笑得更久。

(编辑 熊子文 刘梦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