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集团锂业务情况(引宁王比亚迪联袂增资)

记者 马辉“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提起杉杉股份,多数人都会立马联想到这句广告语然而,这次,杉杉股份则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杉杉集团锂业务情况?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杉杉集团锂业务情况(引宁王比亚迪联袂增资)

杉杉集团锂业务情况

记者 马辉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提起杉杉股份,多数人都会立马联想到这句广告语。然而,这次,杉杉股份则颠覆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4月19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增资,除了杉杉股份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外,问鼎投资、比亚迪、宁德时代和昆仑资本作为战略投资人被引入,增资30.5亿元。根据公告,增资后的上海杉杉锂电估值为118.2亿元,已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

其实,杉杉股份跨入锂电行业已有20多年了,且在细分领域已炼成头部企业。而这次,上海杉杉锂电为何受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大佬青睐?锂电赛道究竟有多火?热衷跨界的杉杉股份未来胜算又有几分?

昔日“西装大王”,最风光时转身锂电行业

杉杉首先让外界所熟知的,还是它的服装板块。其实,这家企业涉足新能源已经至今有20多个年头了,而市场主体就是此次增资的主人公——上海杉杉科技。

历经艰难创业,1989年,刚刚任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厂长的郑永刚,就暗暗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并以根据厂里三棵杉树创立“杉杉西服”品牌,正是涉足服装业。

不久后,杉杉西服便进军上海南京路、淮海路的十家店铺“借船出海”。顺应当时大家对高端服务的需求,杉杉西服在当时大卖,逐渐树立了自己在服装界的江湖地位。

为了推进品牌升级,1992年,郑永刚将服装厂进行改制,宁波杉杉股份由此诞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借助电视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被大家熟知,圈粉无数。

随后的杉杉股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几年内在全国拥有专卖店2200多家,而全国的县级市有2800多个,占有率可想而知,杉杉也因此雄踞中国服装百强榜龙头数年之久。

1996年1月,杉杉股份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同时也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最新市值高达539亿元。

可以说是急流勇退,郑永刚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他熟悉的服装行业。因为他清醒的看到,服装行业是一个时尚行业,中国服装成为世界品牌、抢占国际市场,在设计、理念等方面受限颇多,很难在附加值更高的奢侈品服装市场分得一杯羹,于是,从那时起,手中拥有大量资本的郑永刚就开始着手转型寻找另一个赛道,让很多人没看明白的是,他超前选择了锂电池产业。

“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向高科技的朝阳行业进行渗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杉杉股份在服装业如日中天时,年报中轻描淡写的一句未来方向,而正是这句话,则为杉杉股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1999年7月,上海杉杉锂电横空出世,携手鞍山热能研究院主攻负极材料CMS,这也标志着杉杉股份正式进军新能源产业。而当时,这种材料的生产工艺基本掌握在日本的大阪煤气、川崎制铁等少数大公司手里。在当时,锂电池开始在开始流行起来的消费电子产品中被频繁使用,于是,郑永刚很快看好了这一赛道,并坚定出发。这也与他的那句名言相映衬,“骑自行车看10米,开汽车看200米,开飞机看方向。我是开飞机的,我看好方向就行了。”选择新能源,恰恰是为企业的远行选定了方向。

20多年操作“猛如虎”,奠定杉杉锂电赛道江湖地位

然而,上海杉杉锂电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资料显示,上海杉杉锂电成立于2014年,坐落于上海临港新片区,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炭素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

自1999年9月创立以后,上海杉杉锂电便进入了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期。2001年9月,杉杉股份募资4.33亿元。随后投资1.39亿元,通过增资和收购,杉杉股份持有上海杉杉科技95%股权,而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产能再扩容。杉杉股份也正式由服装行业踏入锂电行业,主攻应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产品。

2001年投放市场后,上海杉杉锂电就获得了5071万元营业收入,净利润为500.84万元,毛利率达31.33%,成为该等级负极材料的国内主要供应商之一。

随后,上海杉杉锂电开始了一系列的产业布局:2003年成立了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2005年收购了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2010年合资成立宁波航天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至此,杉杉股份逐渐发展成全球综合实力前列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国内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领域均名列前茅。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郑永刚的超前眼光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

历史的转折总是相似的,2020年,杉杉股份再次转身,突然出手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斥资达7.7亿美元。资料显示,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对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市场规模庞大。

“上市公司的核心功能是打开资本通道,通过并购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从0到1的创新。眼下,偏光片国产化顺应了国家战略需求,也是杉杉股份的重要机遇。收购偏光片是杉杉的再一次跨界,也是我60岁以后的又一次重大创业。”郑永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产业思维逻辑。

不过,近几年外界对郑永刚和他的杉杉系,发出了不少“资本腾挪术”的质疑,因多次操作“壳”上市公司,郑永刚获得了“壳王”称号。例如,2014年杉杉系旗下“泓石投资”耗资12.9亿元受让艾迪西8950万股股份,郑永刚成为实际控制人,并推动了艾迪西的重组,2015年上市公司艾迪西宣布被申通快递借壳上市,消息公布后,艾迪西迎来13个涨停,杉杉股份最终成为最大赢家。

在杉杉系企业的成长、运作史中,郑永刚已经验证了通过重组、卖壳提振股价或大笔套现的可行性。但是,杉杉股份在关联占款及关联担保、即期偿债压力加大、投融资决策和并购整合方面压力等方面,将继续面临压力或风险。

锂电大佬行业上下游疯狂布局,两对头共同投出一个“独角兽”

回望杉杉股份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厚积薄发,才不难理解为何众多锂电大佬纷纷入局。杉杉股份刚刚发布的年报显示,2021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206.99亿元,同比增长151.94%;归母净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2320%。显然,这样的业绩确实拿得出手。

4月19日,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四位战略投资人——宁波问鼎投资有限公司(系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通过云签约的形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对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30.5亿元。

细数上海杉杉科技新引入的战略投资人:问鼎投资背后出资人,是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比亚迪均为行业头部企业,稳居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两名;昆仑资本则隶属于占据原材料资源的中国石油集团。

郑永刚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合作汇聚了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龙头企业,将极大地推动杉杉负极材料的发展壮大。事实上,宁德时代、比亚迪均为杉杉股份负极材料业务下游客户,昆仑资本大股东中国石油的下属企业则为负极材料业务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公告称,此次上海杉杉锂电增资扩股主要基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发展规划,将有助于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增强资本实力,为负极材料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保障。本次引入的战略投资人均为负极材料业务上下游的核心战略客户及供应商。公司与各方将进一步深入战略关系,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助力杉杉负极材料发展,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此,郑永刚则认为,锂电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面临一波长达二十年的发展周期。通过这次战略合作,将极大地推动锂电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和协同,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事件数量共计239起。其中,吸金能力最强的是宁德时代,2021年披露融资总额超582亿元,完成一轮定向增发。比亚迪位居其后,披露融资总额超266亿元。这说明了两大品牌在收购中的底气所在。

在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生产上,中国有一批零部件企业已进人国际配套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甚至在部分环节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行业龙头甚至通过财务投资机构频频出手,去抢占新能源产业的各个环节,从而充分掌握供应链,拥有行业话语权。

不得不说,产业资本的走向,确实已经成为硬科技投资战场的风向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