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时间代表了什么(处暑最需要弄明白的一个字是)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夏天暑热正式终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运动后都会停止下来,人唯有效仿天道,方能顺应规律。
《易经》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行动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不断努力,是一种能力和精进;而知止是自己看到了某个程度,伸手去挡住,是一种智慧。
春秋末期,范蠡因不满楚国当时政治的黑暗,便投奔越国辅佐勾践兴越国、灭吴国。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范蠡却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与其共同谋事的文种,不听范蠡劝告继续留在越王身边,最后招来杀身之祸。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写尽人世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还是停不下贪念、不知止,待到恶果铸成,想回头却为时已晚。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的确,进取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和精神,但知止同样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进取需要勇气,知止更需要智慧和魄力。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后,部下劝其发动兵变、自立为王。谁知,曾国藩严词拒绝,之后还解散湘军,自削兵权,不仅保住了晚节,还换得曾家子孙后代的平安。曾国藩成为中兴名臣而非乱世枭雄,靠得就是知止的智慧。
做人如果不知止,一味进取,便没有时间去思考当下的行为是否符合时事,是否正确,凶险和灾祸就会在悄然中降临。就如买票去看电影,看了十分钟,觉得电影毫无趣味,但想着既然花了钱,哪怕不好看也要待到影片结束,这样才不浪费,殊不知,不仅没有达成所谓的节约,反而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止”是中国古人独特的智慧,无论是墨家,还是儒家、道家,乃至中国化的佛家,都非常注重“止”。儒家讲“止于至善”,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佛家讲“戒定慧”。《增广贤文》中说:“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做事有分寸的人常常有所节制,不会因为自己的不恰当行为而蒙受羞耻。
“止”不仅有停止的意思,还有“达到”的意思。《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明确自己应该身处什么位置,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规划人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知止”是尊道贵德的做人标准与追求,是人生的大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