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哪个城市的华人最多(加拿大的这座城市)
去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游玩后,本人在温哥华小住了几日。为了生活的方便,特意选择住在靠近温哥华机场的里士满市(Richmond)。里士满,说粤语的人喜欢叫它列治文,紧挨着温哥华市,是大温哥华地区华人比例最高的城市,根据2016年的人口调查数据,该市人口已经有52.5%是汉族,加上其他国家的移民,亚裔人口在这个城市超过四分之三,毫不夸张的说,白人在这里反而成了少数民族。
来之前,早就听说里士满的夜市非常出名,可以尝到很多中国及亚洲的小吃,这让在落基山吃了好多天西餐的我很是憧憬。循着手机地图找到夜市入口处,却见一条长长的人龙见首不见尾,原来进夜市居然还要排队买票。有人在兜售28加币一张的免排队卡,可供6人次免排队进入夜市。这个价格其实是划算的,因为进入夜市每个人都要买4.75加元一张的门票。但对于我这样的只需一次入园的游客来说,完全没有用。走了那么多国家,进夜市居然还要买门票,我也是醉了。
于是乎,饥肠辘辘的我老老实实在瑟瑟的秋风中排起了队。队伍旁边各种简体中文字的广告牌,让人恍若身处中国,完全没有身处异邦的感觉。
排了20多分钟的队,花了4.75加元(约合人民币26元)买了门票,总算进入了这个北美最大的亚洲小吃天堂。一进去,先是一些商品摊贩区,卖什么的都有,不过很多商品貌似都是源自义乌小商品城。但无论是老外还是华人,都逛得不亦乐乎。
生意最火的恐怕要数这哥们儿的手机贴膜摊了。华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给手机屏幕贴膜的人了,在这个华人占绝对多数的国家,给手机贴膜不愁没生意。
穿过商品区就是热闹非凡的小吃区了。虽然事先有所耳闻,但在一个西方国家见到如此火爆的夜市场景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一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华人面孔占了七八成,让我颇有点置身内地或台湾夜市的错觉。
里士满夜市已经连续开了好几年,因为气候的原因,营业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每周只开周五、周六和周日三天。夜市占地约10英亩,有200多个摊位。这家台湾风格的酥炸大鱿鱼很夺人眼球,摊位前的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油炸鱿鱼的香气。
更多摊位的招牌则是一律简体字,显然这个摊主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中英文对照的菜单,成了我们学习用英文翻译中国小吃的活字典。这位维持夜市秩序的华裔警察也抵不住诱惑,决定来上几串麻辣串串。
这两位在铁板前烤着鱿鱼圈的大叔大妈,一看就是来自大陆的。
这个自称来自新疆的烤串摊前,付完钱等待羊肉串的顾客把摊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摊主一边烤,一边用耳麦高声吆喝着。只可惜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要是能都带点陈佩斯小品里的的新疆味儿,效果就更好了。
这个酸奶摊貌似已成网红摊点,晚上九点还没到,很多品种已经售卖一空。
摊位上的宣传漫画也很有幽默感,人物形象有侵犯“马爸爸”肖像权的嫌疑。
这里小吃的品种丝毫不逊色于国内任何一家夜市,汇集了陆港台以及日韩越等各种风格和口味,选择非常多,味道也不错。价格单品都在几块钱,很少有超过十块的。二三十元加币可以吃饱。当然,换算成人民币还是觉得价格有点贵。
这里没有加拿大司空见惯的薯条,但土豆换了一身马甲以“旋风土豆”的身姿出现在这里,果然大受欢迎。
外卖业在加拿大并不发达。不过在温哥华,效仿国内的外卖平台已经崭露头角,这不,这家服务范围覆盖大温地区的外卖平台不失时机地在夜市做起了广告。
夜市里很多大陆移民开的小吃摊都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支付,可说是把中国夜市的一切元素都搬了过来。
逛夜市的老外也不少。说实话,一入夜,温哥华的很多商家都早早关了门,尤其是周末,很多店家都不开门。可里士满的夜市就成了一个神奇的所在,晚上六点多开门,一直开到半夜12点,还只在周末开。这让一到晚上就无所事事的加拿大人有了一个大饱口福的好去处。
这位老外还别出心裁地带着面具来逛超市,也许这是一种新型的口罩?毕竟夜市的油烟味儿特别呛人。
更多的顾客则是华人面孔,虽然有的已经不会说中文,操着一口流利的北美腔英语,但中国胃似乎在忠实地提醒他们自己的华人身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