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

断舍离,又在互联网复活了。

作为一度风靡互联网、几乎成为一种成功学的生活方式,如今有了个洋气的新名字——“极简”。

挣脱了“断舍离”这个颇为日式的名字,做法却还是老一套:扔东西、收东西、换东西。

极简博主,更是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有人“一周扔空三分之二个家”,有人“每天扔一件东西”,还有人干脆连牙刷都不用了。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

被不少极简博主奉为圭臬的《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女主人公自称“扔东西变态”

哪些东西赶紧扔、什么东西别再买、几种消费没必要……

全网刮起的“极简风”,无疑狠狠拿捏了当代人们消费降级的痛点,也找到了流量密码。

当房间、工位、衣柜、护肤都开始“极简”,成了备受追捧的高级生活方式,一大批人看着满屋子的杂物,莫名其妙地陷入了焦虑:

我的房子这么挤,是不是我做人太拖沓了?

柜子满满当当的,是不是说明我已经被“消费主义”捆绑了?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2)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极简就是清醒”的奇怪定义下,很多人被卷入其中,一边买一边扔,生怕家里有一件多余的东西,更怕一不小心变成“被消费主义洗脑”的糊涂蛋。

好好的生活,一定得搞成随时准备跑路的样子吗?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3)

扔东西,新晋流量密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批“率先高端起来”的博主,不再教大家怎么精致生活了。

现在流行的,是“化繁为简”:

图片背景大多是纯白色的、一张图里只出现一件东西、排版字体非黑即白,不叫“冷淡风”,也不叫“佛系”,统一命名为——极简风。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4)

这条横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属于“极简风”/《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在某平台,打着“极简”标签的笔记有356万 篇,“极简博主”已经成了一个专门的门类。

不同于其他博主,开门见山教你买买买;极简博主们,是教你扔扔扔。

最常见的标题有,“2022年我不会再买的16样东西”“30岁不再需要的9类彩妆”“40岁不再穿的5类衣服”……

一下子,就让各个年龄层的人对号入座,开始反思自己哪里不合格。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5)

极简的一大主题:不再保留、不再买

已经买了怎么办?答案很简单,扔掉。

想扔不知道从何扔起?没关系,已经有人替你总结出“照着扔就行”的断舍离清单。

想扔又舍不得?还有人陪你“挑战每天扔一件东西”。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6)

断舍离清单,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本就属于“垃圾”范畴

要扔到什么程度?

至少要做到“5件衣服过夏天”“常穿鞋子不超过3双”“一物一件有多爽”……

没达标,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过分“纵欲”了。

还有一些看完让人无不震惊的极端案例,比如“一周时间,扔空了三分之二个家”“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看上去家里比酒店还干净。

更夸张的,还有博主把牙刷都扔了,改成用手指刷牙(不过之后还是又换回来了)。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7)

没了牙杯,可以用手捧水漱口/《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除了精简生活物品,极简博主们,还会教你精简社交媒体、取消各种会员、取关各类博主……

翻阅下来,大部分内容基本都大同小异,但却牢牢掌握了流量密码,点赞动辄几千上万,评论区纷纷“举双手赞同”。

想想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成员都超过60万了,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8)

很多人都在开源节流/豆瓣

曾经最愿意为花里胡哨买单的人们,开始向往爬出消费主义的陷阱,转而主动克制物欲、消费降级,忙着攒钱。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从小就学过的道理,“每一分钱都花得有意义”的出发点,当然无可厚非。

可惜,随着“理性消费”“理智购物”被包装成了极简风,这股“风”吹着吹着就歪了。

读者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9)

一边教你“不许买”一边给你种草

给生活做减法,控制物欲,回归自我,当然不是什么坏事。

但当“极简”两个字变成流量密码,性质就有点变味儿。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0)

如果物品变身成人,一定会说“我需要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扔掉吧,安达小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有了流量这个变现基础后,很多博主也开始迫不及待地“恰饭”。

说好教你不要买、少花钱,反手偷偷给你种起草来,而且套路还要更深。

极简,大多从精简物品开始,所以很多博主也会做购物分享,他们的口号是:

“比起数量,更注重质量”“判断一件物品买得值不值,不能只看价格,重要的是利用率”“每买进一件物品,不能只考虑价格高低,更多考虑实用性和舒适性”。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1)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这样一来,种草就自带“高性价比”“优中选优”的光环,一下子变得更有说服力起来。

有人分享“少而精的晨间护肤”,实际上是在推荐三款大牌精华、乳液和防晒。

有人分享“低塑少浪费的身体护理”建议,给出了“剃毛刀代替脱毛膏”“洗发皂代替洗发水”“毛巾代替洗脸巾”等建议。

看似很有道理,下一秒就是刮毛刀、洗发皂、毛巾的推广链接。

如果真的平价好用,也就罢了,可许多“大牌平替”的极简商品,到头来都不过是智商税罢了。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2)

平价容易翻车,另一边,就有极简风博主另辟蹊径,分享高使用率的好物合集,点进去一看:东西件件精致,价格个个高昂,而评论里,求链接的朋友已经排起了队形。

到头来,想跟着极简博主反消费主义的你,又掉进了新的消费陷阱: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3)

下定决心断舍离,先买一堆收纳盒,最后发现,这才是最占地方和鸡肋的物品;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4)

要打造胶囊衣橱,先把衣服都换成黑白灰、百搭款,却发现自己怎么穿都不好看,也不符合自己的个性……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5)

真正的极简,到底是什么

现在,极简被定义为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极不极简的人,都被搞得焦虑起来了。

除了实现极简的手段和方式,博主们最常向大家灌输的观点是:极简是一种生活态度。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6)

在社交平台上,极简的内核通常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环保、可持续、零浪费;二是当断则断,不该买的不买,该扔的一定要扔。

做不到极简的,是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被物欲绑架、内心不够专注、意志不够坚定。

从众心理下,非黑即白的“极简观”,平台上越来越多为了极简而极简的内容,很容易让做不到的人更加焦虑。

有博主坦言,盲目的“极简”,一度让自己产生了更多负面情绪,因为“明明不适合自己,却想把自己套进他人的极简壳里”。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快速给生活做减法,本来就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中国人特有的烹饪方式、生活习惯和含蓄的情感表达,都注定了日式的“极简风”会水土不服。

当下,“囤货”更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7)

许多勉强自己做到极简、断舍离的人,践行中也会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后,很容易给自己贴标签——“我是极简主义者,不应该有闲置物品”。

这样一来,“时时刻刻都想把没必要的东西给扔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买了不必要的东西”,到头来快乐没获得多少,徒增思想负担。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8)

也有人发现,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很多极简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成立。

比如,工作忙起来,睡觉时间都不足,根本没时间打理家务、给自己做一顿健康极简的美食。

频繁出差的人,胶囊衣橱里的衣物可能都不够换洗。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19)

极简也有条件,还不低

换而言之,极简是一种容错率为零的生活方式,当你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游刃有“余”。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20)

既然有比无好,为何不有呢?

对于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来说,过上极简生活,最难的不是控制内心欲望,而是达成足够支撑极简的客观条件:

独占的生活空间、规律的时间安排、足够简单的工作圈、足够多的精神乐趣、足够生活成本的收入来源等。

跳出网络上的风潮,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发现,想好好生活,并非必须要贯彻“极简”、学会“断舍离”。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未必适合你,所谓的“高级”也未必真让人惬意。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21)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的评论区,有人表达了不同的见解,“既然有比无好,为何不有呢”

极简和断舍离,也从来不应该流于物质层面,追求一个简单的“整洁干净”。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分享过自己对“断舍离”的看法:

“归根到底要清理我们的精神……真正不混乱的人,他是不需要断舍离的。

“如果生活里有很好的精神结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去做什么,就不需要人为的去树立自己‘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真正的极简,归根究底,是要整理好精神世界,而非具象化为物品的增减:

不能空虚的时候用疯狂购物来填满生活,混乱的时候又用简单粗暴的扔,来实现“清理”。

生活和居家的主角,应当是你自己,而不仅仅是东西。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比单纯追求表面上的极简,要重要得多。

怀旧断舍离真的有用吗(别扔了极端断舍离)(22)

作者:槽值小妹。本文转自网易文创旗下公众号“槽值”,关注槽值寻找共鸣。公众号:“槽值”,微博@槽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