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动作为什么要以腰为轴(如何理解太极拳中)

“架子”是“拳架”一词的更口语,更随意的说法。练太极的都把“架子”挂在嘴边上。练套路叫“走架”,叫“盘架子”。师傅对学生练的套路里的错误加以纠正,以及为提高生的套路水平而加以指点,都叫“拨架子”,因为“拨”字,含有“拨正”和“点拨”的意思。

太极拳动作为什么要以腰为轴(如何理解太极拳中)(1)

青少年适合低架

架子低,适合练腰腿功夫,适合初学时打基础,适合想把架子打大的人,适合青少年。

中年适合低架、中架掺和着走架

人到了中年,就可以逐渐把架子站高;以每天走20趟套路为例,也可以低架、中架掺和着走架。比如,中年里年龄较轻的,可以先走五趟中架,活动开了,走十趟低架,最后再按中架走五趟。年龄越大,走中架的比例越多,低架越少,别等膑骨(膝盖骨)出了毛病,想走低架也不成了。

老年适合中架

到了老年,甚至可以只选中架,条件允许就有时候练几式低架,甚至把中架、高架掺和着练。推手较技一律选高架,因为高架灵活,但“尺半”是基本步,到时候该变什么就变什么。

最高的架子有多高,最低的架子如何低,我们都知道了。适合年龄段等内容,怎么调节也大概谈了。我们只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和条件,在最高和最低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度,注意视情调节就得。

太极拳动作为什么要以腰为轴(如何理解太极拳中)(2)

初学者有两种办法选择自己适合的高度。

一种办法,叫“一次到位法”:先站一个理想的高度,往往能站但有些费劲,走架或练基本功的时间一长,两腿感到极疲劳,有时打哆嗦,甚至练完拳大腿和臀部肌肉也感到酸痛(不是尖锐的撕裂性疼痛,那是伤了)。

另一种办法,叫“逐步到位法”:先选一个自己不吃力的高度,这样可以避免痛苦感,也有助于把注意力放在学动作上,一段时间之后,肌肉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把自己的架子逐步放低,分两三个台阶,最后达到自己最喜欢的高度,而不必那么难受。供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