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企业创新服务成果展(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对企业科协联合会的有益探索)
企业科协是科协系统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促进科协组织与企业科技工作者紧密联系的重要突破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科协企业创新服务成果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协企业创新服务成果展
发挥企业科协联合作用 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企业科协是科协系统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促进科协组织与企业科技工作者紧密联系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如何激发企业科协的创新活力,发挥企业科协联合作用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企业科协工作存在诸多难题
企业科协是团结引领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重要力量,是将科协组织“四服务一加强”落到实处的重要依托。当前,企业科协工作仍存在许多难题,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覆盖面较小,总体数量少。就江苏而言,根据省工信厅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为44422个,而企业科协数量仅有4063个。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都尚未建立科协组织。
组织合署办公的多,独立机构少。受企业改制、机构精简的影响,很多科协被撤并,有的和其他部门合署办公,有的被划到了工会或其他部门。
干部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由于机构合并和原有干部调离、退休未得到补充,企业科协干部严重不足,质量下降。绝大多数企业科协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无法专心研究和开展科协工作。
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相当数量的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加之领导对科协作用认识不够,企业不给科协划拨活动经费,再加上科技咨询服务活动萎缩,使科协自筹部分的活动经费也断了来源,致使多数企业科协陷入困境。
专兼职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许多企业科协干部的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存在工作方式老套、创新思路有限的情况,难以开展受科技人员欢迎的活动,使得企业科协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些新入门的企业科协干部对科协的宗旨、性质、地位、任务不甚了解,也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打造线上协同创新平台
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长期坚持服务企业创新工作,依托省级科协组织、省级学会、院士服务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各市科协咨询中心协同联动,推动各类创新资源下沉。中心积极打造线上协同创新平台,组建面向企业开展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面向企业开展线下服务,真正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形成有利于科技经济融合的地方创新生态环境。
推动组织建设,强化联系服务。今年,由省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的2020年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暨服务企业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旨在落实2020年服务企业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企业科协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服务企业复工达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壮大发展新动能,服务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拓宽创新渠道,助力企业激发创新活力。组织开展科技信息应用培训,分别在扬州宝应、高邮、仪征等地区和常州市开展多场企业科技信息推广、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和科创中国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应用推广活动。培训参会企业400余家、专利应用工程师300余人,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应用能力提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心联合各设区市科协及企业科协对省内企业进行创新方法理论培训,共培训企业科技工作者200余人,培育出10余个项目。
为检验培训成果,中心组织了全省创新方法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活动,41家企业、56个项目成功报名,项目涉及光伏、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交通运输、安保、酿酒、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
培育创新文化,助推企业塑造良好形象。组织开展江苏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深度挖掘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奋斗报国的典型事迹,宣传在抗疫和复工复产、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企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协组织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创新企业科协组织模式
目前,企业科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活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探索发现,依托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聚焦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加强企业间的联系,成立企业科协联合会,能够有效地扩大科协组织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组织覆盖和服务覆盖,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互惠互利、创新发展。企业科协联合会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新企业科协组织模式、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科协联合会是由全省建有科协组织的企业、致力服务企业发展的个人或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联合性、非盈利性、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组织,同属于省级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省企业科协联合会,有利于服务基层、上下联动的重点联系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发挥大团体优势运行模式和资源优势;有利于调动骨干企业科协的工作主动性,壮大核心队伍的规模,扩大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发挥优秀典型企业科协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利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疏通基层组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建言献策渠道;有利于企业科协之间的横向交流和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和提高等。(作者:李亦辰 崔锋 唐杰 编辑:谢长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