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琴晋剧师承(晋剧名伶之谈张美琴艺术形象)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介绍著名晋剧须生张美琴郭也文

张美琴晋剧师承(晋剧名伶之谈张美琴艺术形象)(1)

30年代中期,张美琴在晋剧舞台上就风靡一时。她扮相俊秀、俏帅,唱、做、念、打均有所长。她的演唱节奏鲜明、准确、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浑然一体。几十年来她主演了60多出戏,塑造了几十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可以说她凡是晋剧须生戏,几乎都能拿得起。尤其擅长演动弹戏《杀府》《走边》,靠架戏《定军山》、《金沙滩》等,提枪扎靠、威武雄壮,气质不凡。不仅在我省晋剧界享有盛名,在北京、天津、内蒙、张家口等地,也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张美琴晋剧师承(晋剧名伶之谈张美琴艺术形象)(2)

1919年,张美琴出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一个铁匠的家里。父亲姓王。1930 年怀安遭了荒年,尽管王师傅手艺出众,还是难以养家糊口......在晋剧名伶筱金梅的引荐下,张美琴被送到“富庆社”戏班学艺。专攻须生。起名富艳亭。在20多个“同馆”(同学)中,富艳亭是最出色的一个。她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身材匀称,嗓子清亮,成为娃娃班的尖子,她演出的《赐环》、《金水桥》、《骂阎》、《下河东》、《二进宫》、《打金枝)、《取成都》等几十出戏,都十分突出。还在学徒期,富艳亭这个女须生的名字就已引人注目。

富艳亭怎么又变成张美琴的呢?王门出了戏子,本家都不往来了,认为“戏子”是祖上的耻辱。科班演出时、别人送她字儿“美琴”,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剥夺了她姓王的权利,从此随母姓,改成了张美琴。

张美琴晋剧师承(晋剧名伶之谈张美琴艺术形象)(3)

张美琴前后在“荣梨园”、“吉庆园”都是拿最高戏俸。因为擅长演靠架戏,以其精湛的表演,深受晋剧观众的喜爱。1938年,经邱德才、乔孟雄等撮合,张美琴与著名晋剧演员张宝魁(艺名筱吉仙)结了婚。他们在家是夫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在舞台上却又是换了个,张美琴常扮演将帅式的父辈,而张宝魁常扮演侠义女子或巾帼英雄。在张宝魁的拿手戏《凤台关》里,张美琴扮演了慕容彦超,张宝魁演慕容夫人张秀英。在晋剧《杀宫》中,张美琴演后汉皇帝刘承佑,张宝魁扮演东宫刘桂莲。他们从剧情出发,协力创作角色,配合默契。在排练场上,张宝魁更是严格要求,成为张美琴的良师。有一次排练《周公桃花女》,张美琴和筱桂芬练对手剑,桂芬失手,把剑削在张美琴头上,张美琴一生气,把剑撂下不练了。张宝魁过来就是两藤杆子。严肃地说:“排练场上这点苦都吃不下,怎么能练出好功夫!”张美琴当众受了罚,以后在排练场上,徒弟们也不敢随便撂刀枪了。张美琴所以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张宝魁的精心培养以及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张美琴在二院连演八年,在《潞安州》、《法门寺》、《周公桃花女》以及连台本戏《封神榜》、《薛仁贵征东》、《昭君出塞)中,都扮演主角。如果说丁果仙更擅长唱功戏的话,张美琴的功架戏,形成了自己的流派特色,可谓当时晋剧舞台的并蒂之莲。太原解放前夕,改为文宣七队,即后来太原市晋剧团的前身。张美琴演出了《打金枝》、《八件衣》、《九件衣》、《芦花》、《芦花河》等节目。

解放以后,在党的文艺政策感召下,张美琴更加热情向上,勤奋刻苦。在新编历史剧《黄巢起义》、《三打祝家庄》、《丹阳救父》、《十五贯》等戏里她都扮演主要角色。1952 年,张美琴以《打金枝》的唐王,参加了全国戏曲汇演,荣获演员二等奖。她和京剧著名演员张君秋同时接受周总理授奖。这次汇演,她和与会同志观看了 52 个剧种的演出。大大开阔了艺术视野。尤其是范瑞娟演出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给了张美琴很大启发。观摩归来,她不仅演出晋剧须生戏、老生戏,并要求演出小生戏。在《孔雀东南飞》、《张羽煮海》、《春香传》等戏里,张美琴扮演的小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1954年,全省戏曲汇演,张美琴和花艳君合演的晋剧《二堂舍子》,荣获演员一等奖。1956年,张美琴亲赴朝鲜,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出。她演的《打金枝》、《算粮》《走雪山》《法门寺》等戏受到我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1957 年,正在她满怀热情积极追求艺术长进的时候,张美琴被错划为“右派”,使她的政治生活和艺术生活受到惨痛的挫伤。尽管如此,她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她相信自己迟早会被了解,冤案会平反,因而像春蚕一样,一口一寸丝,为晋剧舞台增添着光彩。

张美琴在《急子回国》里扮演了急子。春秋时期,卫宣公的大儿子急子被立为太子,早与齐禧公的女儿宣姜订了婚约,准备完婚时,卫宣公见宣姜美貌过人,就留做自己的三夫人,他怕儿子急子不满,又把他贬至异国。十八年后,急子回来了,这里有一个大段唱十分漂亮。急子唱完一句介板后,上场走趟马,时而纵马,时而勒马,表现了急子犹豫徘徊,思绪紊乱的矛盾心情。不进城吧?已经回来了,进城吧?又怕见到本来是妻子,现在却要称作姨娘的宣姜......唱腔舒展委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急子的矛盾心情。

恢复传统戏之后,张美琴错划为“右派”的问题得以纠正。又使她焕发了艺术青春。1979年她重返舞台、为观众演出了《走山》《二进宫》《芦花河》等戏;虽已年过花甲,但风采不减当年。她演的《芦花河》集中了优秀传统戏的程式,使人物一出场就能打动观众,每次演出都得到观众热烈喝彩。张美琴还把这个骨头戏传给青年须生李月仙、王秋英,又应省戏校、吕梁地区艺校、柳林、平遥、左权等剧团,,为学员传授技艺。在教学中一招一式,口传心授,毫无保留。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受到人们称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