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还卡枪吗(这三个问题才是关键)
新华网 张道营近期,涉枪的新闻真不少枪,无疑是这些事件的核心在公众的认知中,枪是让人又爱又怕的物件,有暴力、危险、自由、正义等一系列光怪陆离、浪漫模糊的标签关于枪的想象图像在现实面前却被摔得粉碎,除了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下面这三个问题才是关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赛季还卡枪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赛季还卡枪吗
新华网 张道营
近期,涉枪的新闻真不少。枪,无疑是这些事件的核心。在公众的认知中,枪是让人又爱又怕的物件,有暴力、危险、自由、正义等一系列光怪陆离、浪漫模糊的标签。关于枪的想象图像在现实面前却被摔得粉碎,除了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外,下面这三个问题才是关键。
一是枪支的认定标准。
涉“枪”少年被判无期,摆摊射气球老太被判刑等一系列新闻,引起轰动的根源在于公众关于什么是枪支的认识上。普通公众对枪支的第一印象多来自于影视剧等虚拟世界,最朴素的认识就是枪可以轻而易举地造成巨大的杀伤力。《枪支管理法》关于枪支的定义,核心也落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上,与公众认识基本一致。
相关部门出台的下位规定,将枪支分为制式枪支与非制式枪支,问题的症结出在非制式枪支认定上。当所发射弹丸的枪口比动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时,就会被认定为枪支。
1.8焦耳/平方厘米,这一生僻的术语成为不少涉枪人的死穴。专家解释,拥有如此“威力”的枪支近距离射击人眼时足以致残。然而,也有网友认为,这种枪支近距离打在裸露的皮肤上只是个红点,还不如弹弓的威力大。关于此标准是否过低,已有不少讨论,意见并不一致。可以肯定的是,现行枪支认定标准与公众认知之间出现了错位。因此,要加强普法宣传,让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知道枪支的认定标准并不高,不要将爱好变为违法行为。
二是国内不能持有枪支。
国内对枪支实行严格管控,《枪支管理法》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仅有特定人员,如军人、公安等才可配枪。
然而,对何为枪支的认知错位,让一些持有枪支的公众认为持有的仅是玩具。一些军事发烧友花几百块钱购买的各种“名枪”,极易超标,被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枪支,不少人因此陷入违法的困境。
还有网友拿国外的情况跟国内对比,对某些国家的普通民众可以持有枪支常做羡慕状。实际上,各国历史不同,国情不同,对待枪支的管理理念不同,没有可比性。况且,不少国外网友还羡慕国内对枪支的严格管理,让这一极有杀伤力的工具不那么容易获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内法律法规禁止普通民众持有所谓的仿真枪、超标的玩具枪,因为这均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枪支。有媒体就梳理了近年来,23个因摆气球射击摊被追刑责的案件。17人被判缓刑,3人被判处管制,3人被判处实刑。因此,在现行枪支认定标准未变的情况下,不管对枪支的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差异有多么大,违反规定持有枪支均是违法行为。
三是网络时代如何管枪。
既然国内法律法规禁止违法持有枪支,就涉及枪支管理问题。
制式枪支管理严格,但不排除某些人利用管理漏洞,将制式枪支据为己有,赵黎平案、刘汉案等均有涉枪问题。当然,这只是个案,国内制式枪支有成套的严格管理制度,不可能发生大规模枪支滥用。
在网络时代,怎样更加合理高效地管枪,也给相关部门出了道难题。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社交媒体等为枪支的违法交易提供了便捷平台,枪支管理部门注意到了网络交易带来的危害性,网络平台也积极配合查禁相关信息。比如,笔者在淘宝输入“仿真枪”即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仿真枪”的相关商品。一些电商平台也仅提供不可发射的枪支模型,严格遵守了枪支管理规定。
其实,这些涉枪新闻引起社会关注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因素。有期待通过个案推进法治进步的渴望;有“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的争论;有法、理、情的平衡与拿捏;有社会转型期的正义焦虑等等。枪,折射了太多的社会考量与价值取舍,但底线必须明确,那就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不能变,对法治的信仰不能变,对人性善良的美好渴望不能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