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李连杰巩俐电影(评分4.9刘亦菲巩俐)
图片来源:《花木兰》剧照&网络
万万没想到,《花木兰》的口碑会崩得一塌糊涂。
即使是部总投资超2亿美元的好莱坞巨制,再加上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这样的顶级华人阵容,也没能阻止电影评分雪崩式的下滑。
短短几天,豆瓣评分跌至4.9分,短评第一明晃晃的四个大字:真香失败。
再看海外评分网站,Metacritic评分68,IMDb评分4.2,可见外国网友们的评价也是不尽人意。
高开低走的《花木兰》,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声明: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介意慎入)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花木兰》出现舆论一边倒的局面,是因为电影粗制滥造吗?
倒也不是。
《花木兰》采用的是实景,实练,实拍,2亿多美金的成本直接创下了迪士尼真人翻拍电影中成本最高的记录。
有98年动画版的《花木兰》珠玉在前,又有好莱坞顶尖制作团队保底,最后呈现的真人版《花木兰》总体上来说,也算是一部工整合格的商业片。
之所以口碑全面崩盘,一大原因就在于前期把观众期待抬得过高。
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花木兰》前后经历了几次调档,上映时间一推再推。而制作团队在宣发造势上一点不见萎靡,反而下足了力气。
这一来一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中国观众对它的期待,更是只多不少。
作为好莱坞第一部讲述中国故事,且纯以中国面孔为主的电影,《花木兰》从确定翻拍到选角,再到拍摄,一直备受关注。
国民好感度极高的刘亦菲,从全球上千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出演迪士尼史上首位真人亚裔“公主”。
为了这个角色,还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体能、武术、骑术和剑术训练,电影中90%的特技动作都是她亲自完成的。
就冲我见犹怜的神仙姐姐居然打破常规出演动作片这点,都能激起不少观众观影的欲望。
而享誉国际的影后巩俐,老牌武打明星甄子丹、李连杰,也都是有口碑也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所以卡司阵容官宣刚出来的时候,网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肯定。
可主演的素养决定的只是电影的下限,真正决定电影上限的,是主创团队的水准和诚意。
人物单薄,全靠主角光环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花木兰代表的是一种忠于国家、孝敬父母的家国情怀。可“忠”、“孝”这两种精神,与崇尚个人价值的西方却很难共通。
于是,电影另辟蹊径,给木兰塑造了一个既承载中国传统、又映射西方价值观的形象:一个自我意识强烈且有奉献精神的超级女英雄。
为了展示木兰的与众不同,影片赋予了她一种超乎常人的能力:对“气”运用。
这个“气”,就好像是动画片角色天生自带的buff,一旦觉醒,就能像开挂一般无敌。
剧情的表现手法更是令人疑惑。
女扮男装的木兰不能做真实的自己,所以无法激发出“气”,只有她丢掉伪装,恢复女子身份,才能变成真正伟大的战士。
于是在两军短兵相接时,木兰居然在混战中脱掉了盔甲,放下束发,以女性的姿态作战。最终原力觉醒,凭一己之力保住了己方军营。
而后的木兰,更是连连开挂。
不仅破解了敌方的计策,还力挽狂澜,救下了被绑在城楼上的皇帝。
浓浓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放在一个中国古代人物和背景框架下,违和感强到令人出戏。
而影片偏偏还要强行去贴合“忠”、“勇”、“真”、“孝”这些中国传统美德,不伦不类的表现手法,让剧情无比悬浮,甚至令中国观众产生传统文化被冒犯的感觉。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电影对花木兰的神化。
动画版的《花木兰》虽然也强调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但本质上,木兰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女性。
在女性身份不被认可的大环境下,她凭借着自己的机敏果敢和真诚勤勉,获得了战友的认可和尊重。
最终,也是在重重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之后,才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你能从剧情中看出来,她是一步步在成长的。
可真人版的《花木兰》,从替父从军的小姑娘,到大杀四方的巾帼英雄,整个过程看不到一点人物成长的痕迹。
一切如有神助,才是对女性力量最大的羞辱。
为了展示男女平等的思想,影片还将《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简单粗暴地拍成了两只兔子在草地上奔跑。
台词也是文本翻译式的理解:“我骑黑风的时候有两只兔子和我们一起跑,我觉得它们是一公一母,但跑得快的时候,就很难分辨出公母。”
这样肤浅的理解和表达手法,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也无怪乎很多看过的观众都表示:对比二十多年前的动画版,真人版《花木兰》在多方面都是全面的倒退。
剧情硬伤,逻辑无法自洽
除了人物形象割裂,还有剧情上的硬伤。
本来,巩俐演大反派,李连杰演皇上,甄子丹演将军,怎么看都是很带感的。但剧情的拉胯,让所有人物都沦为了衬托主角的工具人。
李连杰饰演的皇帝,造型古怪、面容臃肿先不说,堂堂一国皇帝,能文能武,居然轻而易举地就被十几个柔然人从戒备森严的皇宫里劫持,还绑在了城楼之上。
这种剧情走向,很难不让人觉得就是为了让花木兰救主有功,成为国民英雄创造机会。
巩俐饰演的女巫,更是不合逻辑。
明明武力值超群,杀皇帝都如探囊取物。可她,居然甘心给自己动动手就能捏死的柔然可汗当走狗。
更迷惑的是,这么凶狠嗜杀的反派,居然将敌对方的木兰视为同类,各种提点。剧中安排这样一个女性角色与花木兰互动,难道只是为了衬托木兰强大的人格魅力?
没有合理的剧情铺垫,女巫就莫名其妙地被木兰感召,甚至不惜在对战时为木兰以身挡箭。
生死劲敌突变救命恩人的操作,实在令人接受不能。
真诚了,才会有人买账
还有,就是电影里无处不在的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
比如审美偏见。
说实话,电影中花木兰的妆容,就连刘亦菲这样的神仙颜值,都难以驾驭。
被尬吹“百分百还原”的鹅黄妆,比之网友画的仿妆,视觉效果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再比如文化背景。
根据《木兰辞》的创作背景,花木兰应当是北魏时期北方或中原地带的人物。电影中,她却住在了宋元时期才出现的福建土楼中。
电影片段中一闪而过的对联,更是饱受诟病。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元代杂剧的词,与北魏时期相差一千年,却神奇地贴在了木兰家乡媒婆的门框上。
观众对这些电影细节纠错,并不是要求一个海外制作团队能够一板一眼地还原中国历史。
真正令国人不满的,是《花木兰》对与东方元素的胡编乱造和漫不经心。
拍摄一部根植于中国历史背景之下的电影,主创团队里居然没有一个中国人,这是怎样的偏见和傲慢!
不可否认,《花木兰》的上映,对中国文化的输出是有积极影响的。
但我们期待的中国元素、中国面孔登上国际舞台,绝不是以这样的形式。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