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解剖是怎么扫描的(轻松掌握头颅影像解剖)
来源:神经时间
随着影像诊断学发展,很多神经科疾病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主要是 CT 或 MRI)获得初步的判断。其重要性在临床上越来越突出,有时一些特异性指征可以直接帮助临床诊断,例如下面这些特征性影像:
图 1 神经科疾病特异性指征:脑桥「十字征」提示为多系统萎缩;中脑萎缩呈现的「蜂鸟征」提示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T1WI 上呈「black hole」样,T2WI 上呈「煎鸡蛋」样改变,且近皮层,有开环样强化,提示多发性硬化;特征性的额叶和(或)前颞叶萎缩,而海马及顶枕叶萎缩不明显,提示额颞叶痴呆
但是,由于头颅解剖异常复杂,而且 MRI 的序列繁多,许多初学者很难记住,容易混淆,这里作者使用「象形、拆分、联想」等方法对其进行讲解,掌握这些技巧,你也能轻松掌握头颅影像解剖。
1
脑 干
脑干(brain stem)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中脑向上与间脑相连,脑桥居中,延髓向下与脊髓相接。
图 2 脑干示意图
脑干的 3 个部位在影像上区如何分呢?这里作者使用「象形法」来进行简单划分:
- 中脑的形状像「桃心形」;
- 脑桥像「苹果或桥」(脑桥在脑桥臂层面可见明显的第四脑室,可以把第四脑室想象成一条河,那么脑桥就自然成了一座桥,估计前辈们也是因此而命名脑桥的吧;在脑桥臂层面以上的脑桥长得就像是苹果);
- 看到「苍蝇」就是延髓(因绳状体又称小脑下脚,它是连于小脑和延髓的脚,而且绳确实跟蝇写法很像)。
所以,通过象形法,初学者一看也能轻松掌握脑干影像解剖:
图 3 脑干影像解剖
2
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亦称基底核,是埋藏在大脑白质深部的灰质核团,包括纹状体 (含尾状核和豆状核)、屏状核及杏仁核,豆状核又包含壳核和苍白球。
- 杏仁核是基底神经节中发生最古老的部分,称为古纹状体;
- 苍白球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
- 尾状核和壳核种系发生较晚,称为新纹状体。
图 4 基底神经节示意图
这里出现古纹状体、旧纹状体、新纹状体,又有纹状体包含啥,豆状核又包含啥啥,等等,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怎么办?
这里我们应用「拆分法 联想法」来轻松掌握:
- 由于所有基底核中只有「杏」含「古」,所以杏仁核即为古纹状体;
- 基底核中只有「白」含「日」,而且将「白」上一撇放在「日」右边就成了「旧」,所以苍白球即为旧纹状体;
- 那么剩余的就是新纹状体了,我们都知道豆子有壳还有里面的「球球」,这样我们就能轻易知道,原来豆状核就天生包含壳核和苍白球。
图 5 基底节影像解剖
3
半卵圆中心及放射冠
这里,为什么把半卵圆中心和放射冠拿出来讲,是因为很多初学者都分不清半卵圆中心和放射冠,甚至许多影像课件都标错,所以作者认为将其单独拿出来讲讲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是指大脑半球中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由于其在大脑半球横断面上呈半卵圆形,而且指的是中心的白质,所以被称为半卵圆中心。
放射冠(又称辐射冠)是指由内囊放射到大脑皮质间的呈放射状分布的纤维束。其包含额桥束、颞桥束、顶桥束、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前辐射、丘脑辐射、丘脑后辐射、听辐射、视辐射等。
图 6 半卵圆中心和放射冠解剖
4
脑 叶
脑叶由大脑半球表面的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 (沟) 和枕前切迹的连线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此外,还有位于大脑外侧裂深部的岛叶和位于内侧面的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钩回)。
图 7 脑叶影像定位
由于中央沟的确定于临床医生对病变的定位和手术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认识中央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判断中央沟呢?以下四种征象帮您认清中央沟 。
图 8 中央沟的四种征象
到此为止,头颅的大致影像解剖已经基本说清楚了,你是否也都掌握了呢?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喜欢本期内容的 求收藏 求转发
如果您有ct片问题也可以直接头条私信
想要知道更多的放射科相关内容可以微信关注放射沙龙公众号
或者直接在应用商店下载放射沙龙app与放射科医生在线互动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