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的经典诗句 宋词中最苍凉的一首
秋是一种轮回,秋风起时,枯黄的落叶,一片、两片,在风中飞舞,又缓缓落下。
秋风萧瑟落叶尽,秋殇离落悲凉至。
生命从此沉睡,岁月终将一切繁华抚摸得凄然、颓废。
那个秋天,心随着秋风萧瑟飘摇,心事像落叶一样枯萎埋葬,一切都消失在那个烟雨缥缈的清秋中。
无数文人,在这悲伤的季节留下了不朽之作。
无论是李白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涣散,寒鸦栖复惊”,还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令人感慨万千。
今天给大家介绍宋词中最苍凉的一首“秋思”,最后7字,令人潸然泪下。
这首词名为《渔家傲·秋思》,全文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范仲淹最经典的一首词,开豪放之先河,历来为人所称赞。
词的上半阙写的是塞外的风景。
转眼又是一年秋天,望着这与江南相去甚远的秋景,诗人的心中感慨万千。
这样萧条的景色,连大雁也毫不留恋,秋风一起,便飞回了衡阳,一点留恋之意都没有。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夹杂着风声、笛声、马蹄声,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回旋荡漾着。
夕阳西下,青烟冉冉上升,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这样萧条的景象怎不令人伤感?
词一开头便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塞外、秋季。
塞外的秋季是怎样的呢?词人没有明说,但是一个“异”字便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范仲淹是苏州人,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他,对于塞外的异常风光很是敏感。
连大雁也不想停留,可见此地之荒凉。
高适在《燕歌行》中曾言“大漠穷秋塞草腓”,虽然不是同一个地方,但写的都是荒凉的塞外之景。
无论是汉朝、唐朝亦或是宋朝,边关的将士总是最为辛苦,因为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凶残的敌人,还有恶劣的天气。
而“长烟落日”一句,不禁让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曾评价这两句为“千古壮观”,他认为唯有纳兰容若的“万帐穹庐人醉,形影摇摇欲坠”,能与之相较。
我倒是觉得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也是不遑多让。
同样的悲壮萧瑟,寥廓荒凉,而这样苍茫的环境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接着的下半阙主要就是抒情,抒发了将士们有家不能回的悲凉以及对国家的赤诚忠心。
营帐中,将士们将面前的浊酒一饮而尽,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人。
战事未平,功业未建,即使再思念家乡,也无法归去,这样矛盾复杂的心理,常人难以体会。
夜深了,霜雪满地,远方传来悠悠的羌笛声,在这寒冷的夜里,将士们都是难以入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鬓发皆白却依然无法返乡,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枕巾。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所谓铁汉柔情大概便是如此吧。
下阙起首一句“浊酒”由萧瑟的秋景自然地过渡到了思乡的愁绪。
一壶浊酒喜相逢,一壶浊酒尽馀欢,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
为何将士们都是有家不能回呢?
因为“燕然未勒”,战争没有取得胜利,那么何谈归期?
就像汉代名将霍去病所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很豪壮,却也令人心疼。
接着的“羌管”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到了顶峰,唐朝的李益曾言“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这凄冷的夜里,听到幽怨的羌笛声,心中的凄苦更显深重。
最后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更是令人潸然泪下。
全词意境开阔,情感悲壮,不同于婉约词的温柔缠绵,所以很多人说这首词是“开豪放之先河”。
但是欧阳修却不以为然,甚至讥讽其为“穷塞主之词”。
后世人多觉得范仲淹这首词表明了他是深谙边庭将士之苦,而欧阳修远在京城,根本不能体会边塞的苦寒,不过是说风凉话罢了。
不知你怎么看欧阳修“穷塞主”的评价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