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值得看的人生(总得用一种方式)

纪录片值得看的人生(总得用一种方式)(1)

最近看完了一部小制作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纪录了导演本人深入重庆市棒棒群体体验一年的经历,是一个退伍的宣传部团级军官(即导演,名字叫何苦,不知道是艺名还是真名。)带着一个摄像师拍摄的,据说整部纪录片只用了1000多块钱和一部摄像机。整部纪录片分为十三集,每一集大概二十五分钟。因为没舍得一下子看完,整部纪录片花了我大约五天的时间。这部纪录片优秀之处在于并不仅仅是拍摄棒棒这个职业,而是通过几个棒棒去看待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不得不说摄像头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通过视频让足不出户的人感受不同的人生,看完这部纪录片,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平平无奇的年轻人,你的第一感觉也许会是惊讶,惊讶这个社会,竟有人可以这样地活着。他们未必是最苦难的一群,但是绝对是极为特殊的一群。

何导拍摄的地方是重庆解放碑附近的五一路,他跟着一个叫老黄的棒棒做学徒,体验一年棒棒生活。我记得小时候,看过电视台播放过一部关于山城棒棒的连续剧,具体的剧情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如果那部电视剧给了我对棒棒这个职业的初步认识,那么这部纪录片则是用最真实的第一视角展现棒棒这个曾经伴随着重庆发展的职业人群的生活状况。

这部纪录片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他们的经历所代表的是底层人群真实的生活现状,既残忍得让你窒息,又坚强得让你动容。

里面主要人物有这么几个,何苦,体验棒棒生活并主导拍摄纪录片的退役军官;老黄,有着二十多年棒棒经历的老棒棒,为了和女儿一家一起供房子,六十多岁还坚守在这个职业;老杭,老黄的老哥们,从年轻就一起做棒棒,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为了攒点钱给自己过个体面的生日,重操旧业;老甘,一个沉迷于看旧电视剧,生活随性洒脱得极致的老头;河南,一个流落他乡,没有身份证,没有亲人的四十多岁青壮年,喜好赌博。大石,以前做过棒棒,后来改做二房东,承包业主房子收租,生活比其他人好得多。

时代前进的巨轮下,总有被碾碎的东西

棒棒其实就是挑夫,这是一个在重庆发展历史中不可抹去的角色,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依山而建的重庆城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棒棒这个群体的壮大,在阶梯式的城市道路上,因为机械和交通还不便利,棒棒成为城市基建和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选择工具。

老黄是那一批经历过棒棒全盛时期的老棒棒,他身上带着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老一辈传统,也带着这一群体的保守和固执。为了抚养女儿,老黄咬咬牙做了大半辈子的单身父亲,靠着做棒棒讨生活,把女儿抚养成人,后来还是为了女儿,原本想着退休的老黄,咬咬牙继续靠着棒棒营生,当年过花甲的他闲下来看看这座繁华的城市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一批棒棒,已经成为时代的淘汰品了,交通工具的发达,机械化设备的丰富,青壮年群体的加入,已经将他这样的老棒棒,推向了时代的边缘。一次生意十块到三十块不等,还都是靠着老主顾帮衬,一天做不了几单。棒棒已经变成好像老黄这样,年老并无法改变营生方式的人才会继续的职业。

既然选择活下去,总归得有个念想

临近拆迁的自力巷53号住着几个主人公,他们在阴暗潮湿、破旧狭窄的房子里生活,几乎每天吃着寡淡无味的食物,连洗澡都能成为一种热爱生活的仪式。表面上看他们像平常人一样生活、做事、争吵,可是他们活着,你却感觉不到他们有任何关于自己未来的期许,也无法从他们的表情中感受到由心的喜怒哀乐,他们活着只是守着一个念想一点一点地把余生耗完。

老黄在解放碑五一路口做了二十几年的棒棒,年轻时因为穷困娶不上媳妇,就与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结合在一起,并生了女儿黄梅,接着去北方挖煤讨生活三年没有回家,等到接到寡妇电话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形式上的妻子已经跟另一个领着两个孩子的男人结婚了,因为当初老黄和寡妇在一起没有领结婚证,没有摆酒,他们之间的婚姻没有法律的保障和道德的约束。面对屈辱,老黄纵使不甘也只能抱着女儿黄梅开始了单身父亲的生活,年少的贫穷和苦难,加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在池塘边愣了一天,他想过死,可是看着女儿,为人父母的天性,让他咬着牙挺了过去,这一挺就是二十几年,如今的老黄已经六十多岁,养育了女儿成人,可是女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自己都在外讨生活没能在她身边,老黄心中不免有些愧疚。

靠着体力做棒棒挣钱,每一分都来之不易,老黄因此非常节俭,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住着简陋甚至是恶劣的环境,吃着清淡便宜的伙食。他最害怕的就是伤病,一个低收入又没有医保保障的老人,对于进出医院最本能的认识,不是疗效,而是那一张对他而言如天文数字般的缴费清单。所以当老黄因为高血压和血管疾病半身发麻时,他不肯去医院;当他在自力巷出租屋狭窄崎岖的楼梯滚下不能动弹时,他不肯去医院;当他身体不适几近晕厥被何苦拉扯着看医生时,他不肯去医院。女儿的房子在这两年需要供完,家里每一份子都在各司其职地为这二十万房款努力,老黄害怕自己这一进医院,会打破这个供房收入的平衡体系,让这个寄托全家希望的房子付诸东流,因此他不去医院,用他的话说:“死了就死了,没死就是赚到。”老黄是异常固执的,这个固执源自他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苦难惦记着你

老杭是老黄的老朋友,我想真正的朋友就是朋友有难时能奋不顾身吧,当自力巷53号被拆除后,老黄因为外出如厕没能及时拿出自己的物品,这包括老黄省吃俭用攒下来视若生命的存款,但是拆迁办的人不肯让老黄回去废墟拿东西,一来是怕顺手牵羊,二来是怕废墟倒下出人命脱不了干系。看着老黄身无分文无家可归,老杭只是淡淡地安慰他,对于经历人生多次起伏的老杭来说,这真的不算是大事,于是趁着一个子夜时分,老杭带着老黄钻进废墟,冒着被抓还有手被钉子戳破流血的危险,帮老黄拿回了那两袋“家当”。面对老黄从塑料袋的存款里抽出的几张感谢费,老杭如一个孩子般地跑开了。

老杭的人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年轻时为了生活外出打工,两夫妻分隔两地,回来时,妻子变了心跟了别人,把孩子扔给他走了。那时候老杭心里头的恨就像一颗炸弹,随时想引爆自己与情敌同归于尽,第一年他买了一把砍刀,想杀了那个男的,第二年买了一把十字锥,想让那个男的伤重无法缝合,第三年买了一把弹簧刀,想给他扎那么一下解解恨。

后来出来做棒棒,拼命做事准备攒够一万让杀手杀情敌,却给小偷偷走。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不愿意看着他因为仇恨而毁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仇恨慢慢消散在生活中,他毕竟还有孩子要拉扯大,毕竟还要活着。于是,老杭放弃了这个念头,把购买的刀具连同心中的爱恨锁进了柜子里。

可是生活的苦难还是没有放过他,年老的老杭腿上一直有病,去了医院花了上万也医不好,于是抱着尝试的心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江湖郎中骗钱。老杭有个心愿,就是攒下一万来块,回家乡邀请亲友,给自己办个体面的大寿,但是苦难似乎总惦记着他,每次攒够一万左右时,总是能因为小偷光顾或者腿病发作等原因而将努力付诸东流。面对命运一次次的玩笑,老杭放弃了执念,没等存够就回家和儿女、孙子们一起过生日,没有宴请亲友。

纪录片的最后,老杭跟着何苦在工地工作,攒了点钱后,在村里棺材匠那里预定了一口好棺材,对于人生的苦难已经看透的老杭,已经坦然地面对生死,甚至在棺材做好后,不顾忌讳地躺下去试试大小。躺下那一刻,老杭笑了,他说活着苦了一辈子,死后,自己至少舒舒服服。

面对生活的残忍,你总得选个方式面对

老甘对于生活是一种随性的态度,当钱包里的钞票连一百块都凑不齐时,他依然能平静地安慰自己说,饿不死的;当自力巷被拆除后,他连上衣都没有拿,赤裸着上身戴着围裙,辛苦帮夜宵店打工攒下的一千多块钱,宁愿在牌桌输掉也不先去买件衣服穿;当回到偏僻残破的老家,面对残破不堪的家境还能安然自若。老甘心里有一个信念,就是以前算命先生给自己算过,六十岁生日后必定咸鱼翻身大富大贵,为此,他放弃了年少时对于前女友村支书女儿嫌贫爱富的执念,放弃了靠双手逃离穷困的努力。在他眼里,六十岁之前的贫穷、挫折、苦难都只是考验,终归会在六十岁之后朝着相反的方向疾驰,因此他面对朝不保夕的生活总能坦然相对,没有衣服穿无所谓,家里残破不堪塌了个大窟窿也坦然看电视剧,还扬言以后要娶个年轻的女子。对于老甘来说,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只有那三百块钱的录影机上看了几十遍的老电视剧,还有算命先生的预言。

他的最好的朋友老金更是他的升级版,没有算命先生给予的希望,他随波逐流,美食城捡剩菜,睡天桥,捡瓶子,活着一天算一天。

河南也是这一类人,不过他独树一帜,他身上带着很多普通人与生俱来的懒惰,还有对于不劳而获的渴望,因此,在因为饭量过大和前老板不欢而散后,他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牌桌上,并靠着朋友湖北的接济,啃着馒头面条度日,希望有一天在牌桌上翻身。河南对于生活,也有自己的寄托,一个是牌桌,一个是报纸,你无法想象一个在危房里食不果腹的人,还能对国内外大事如此关心,并把他当成精神食粮。

顺应时代,才是改变生活唯一可能

大石靠自己的思想转变,从一个棒棒,转型变成一个二房东,这一转变让他拥有了较好的生活,在重庆拥有了房子,儿子儿媳一家跟他一起生活,女儿也考上大学。他拥有不同于五一路口那些老棒棒的生活,这种转变的人,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毛土豪和老齐。

大石生活变好了,但是他却不会去讥笑和压榨那些曾经跟他一样的人,河南欠了7个月房租没缴,他没有锁房赶人。老黄帮他维护了出租房,他就免了老黄的房租。大石也是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人,他愿意用正面的态度去应对生活的福祸,当女儿考上大学时,他大摆筵席为其庆祝;当扩大经营的房子租不出去,还因房改房被查,损失二十万投资后,他带着老婆跟着何苦做起了工地活,靠着自己的本事,让包工头点头称赞。

大石拥有的生活,恰恰是他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及正面的态度和踏实的行事作风所带来的。

生活是一个循环,关键是你学会重新开始

穷人总是会用自己编织的理由去搪塞自己的无能为力。故事的五个主人公,面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当苦难猝不及防地来到身边时,纪录片里的五个主要人物,用五种不同的应对方式给命运不同的解答。

老黄是保守而卑微地抗争,因为害怕去医院花钱,老黄的评价是:“医院就是赚钱,没病都能看出病来”;老杭因为苦难的频繁关顾而看淡生死情仇,坦然自若;老甘因为懒惰把算命先生的预言当做自己生命的希望,并虔诚地等待那一天到来,并寄托这一个“精神鸦片”随波逐流;因为好高骛远,河南不想踏实做事一分一毫地攒钱,于是把希望扔向牌桌,期盼咸鱼翻身。因为积极面对,大石带着妻子儿女,踏踏实实在重庆站稳了脚跟。

生活的离合悲欢是一个随机的循环,你无法预知福祸,只能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去应对,或卑微,或勇敢,或随性,或坦然。性格决定命运,而你要活着,总得选择一种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