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1)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2)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3)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充满欧陆风情。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斯拉夫人,波兰人,犹太人,总之怀揣淘金梦的东西欧的人蜂拥而至。信奉各种洋教的各种毛子们也不远万里的把他们的神一并带到了哈尔滨。俄国国教的东正教党更是堂而皇之的在哈尔滨传播开来,各种东正教堂不断兴建,1898年7月,第一座东正教堂在香坊率先建成。从这座简易教堂开始至本世纪30年代,哈尔滨陆续建造了几十座东正教堂。位于全城地势最高点的南岗大直街上(今天的博物馆广场)圣.尼古拉教堂更是其中木结构教堂的精品。它是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位于南岗中心广场(今博物馆广场)的正中央,教堂的设计方案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完成,经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並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教堂于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仪式,1900年春动工,7月义和团围攻哈尔滨,工程暂停,至1900年12月竣工,历时1年。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沙皇同时兼任东正教的教皇。只要有俄国人的地方,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故此,在哈尔滨的俄国人对圣•尼古拉教堂的修建是相当有积极性的也是相当重视的。它由东正教教会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设计,由工程师雷特维夫主持修建,其正门上部的圣母像及教堂内部壁画由俄国画家古尔希奇文克所作,而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则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可见俄国人对教堂的重视程度。在教堂内圣.尼古拉像下部镶嵌的奠基纪念铜板上以俄文雕刻铭文,即“尼古拉皇帝即位六年、清国皇帝光绪二十五年、创世纪7407年、基督降诞1899年10月1日,財政大臣维特、铁路总办克尔彼奇、铁路建设局长尤格维奇,于松阿里市(即哈尔滨市)在铁路守备队属司祭祝福下,建筑工程师特维夫建此。

从此,一座庄重优雅、精美脱俗的教堂诞生了。建成后的教堂成为南岗区乃至全城的制高点和地标性建筑。南岗区是哈尔滨地势最高的区域,东西走向的大直街被老百姓称为“龙脊”,而大直街与红军街相交成中心广场,位于广场中央的教堂无疑成为全城的景观控制点。继圣•尼古拉教堂之后,中心广场周围陆续修建了莫斯科商场(今黑龙江省博物馆)、秋林俱乐部、新哈尔滨旅馆(今国际饭店)等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共同围合成良好的广场空间。至此,中心广场及广场中心的教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站在教堂的台基上,西侧有莫斯科商场红色穹顶呼应;东侧与远处秋林商行银灰色的穹顶相对;而南侧则与优美舒展的哈尔滨火车站遥遥相望。这座精致玲珑的八面体教堂,其尖尖的帐篷顶,小巧的“洋葱头”以及阳光变幻迷离的光影犹如神采光照,在任何角度观赏教堂都能感受到和谐美妙。

由于教堂处于广场中央,要求考虑来自不同方向人流的视觉效果,故教堂采用近似于希腊十字的八角形布局,东面凸出而为圣坛,西面为主人口,南北两侧均略有凸处,成为次人口.平面布局间紧凑又合理。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4)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5)

平面布局简沽坚凑而合理。有时人们不禁怀疑,如此错落有致的丰富形体,其平面结构居然如此简单?事实上,这正是教堂的精彩之处。这是一座典型的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间建筑色彩。以整齐的圆木水平叠砌成为墙体,墙体交叉之处,圆木相互咬合,这种连接的形式完全暴露,显示出清晰的结构特征,透出粗犷豪放的气质。主人口处有双向室外木楼梯,覆以双坡顶篷,中部交叉成焰心状尖拱,拱心饰以精致的木刻花饰楼梯,栏杆及栏板同样饰以精美的雕刻;主人口上层为高耸起的钟楼,四面透空,覆盖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6)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7)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8)

陡峭的四坡顶,正中穿插坡度稍缓的双坡屋顶,下悬一ロ大钟,两侧各悬挂几口小钟。每当铿锵的钟声响起,袅袅余音一定会随着正脊耸立的三个小“洋葱头”屋顶飘向空中。这三个并排而立的“洋葱头”顶饱满圆润,形态优美。建筑正中耸起向内收缩的八面体鼓座,南北两侧次要入口上方穿插以双坡屋顶,山花板饰以精致的雕刻。八面体鼓座之上是一段略有放开的过渡结构,在此之上耸立高高的帐篷顶。在帐篷顶基部呈十字形穿插四个焰心形尖拱,与主人口上方的尖拱相呼应。在帐篷顶的端部又接一个小“洋葱头”顶,使屋顶的形态更加丰满,同时也起到了统一与协调其他几个“洋葱头”的作用,使整个建筑造型完美匀称。

圣尼古拉教堂精确的比例、错落有致的形体、精美的装饰以及优推的造型,昭示出其神圣的特质。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座堪称精品的建

“文革”期间被军工造反派们给拆毁了,人们再也无法于此地目睹其迷人的风姿,只能在照片中找寻昔日的光彩。

近些年在阿城西部建有伏尔加庄园。按1:1比例复原了圣•尼古拉教堂。但这仅仅是形似而已。因为无法遵循原来的施工工艺,复原出来的就不是原汁原味的圣•尼古拉!更何况它远离博物馆广场几十公里。周围没有俄罗斯的各种流派建筑的环绕,那种相辅相成互为映照簇拥感空间感是绝对没有的!

圣•尼古拉教堂在文革期间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造反派给拆毁了!下图是圣•尼古拉教堂最后辉煌!我们今天述说圣•尼古拉并非是对它所代表的神权的消亡而感怀。是对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而珍惜!历史是不容抹杀的!它真实的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出生和成长!惋惜圣•尼古拉教堂!

莫斯科教堂建筑风格(灵动的木结构建筑)(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