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如何批判安史之乱的,安史之乱有多惨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大唐从繁盛顶峰骤然滑落到了万丈深渊,其原因不只是藩镇势力恶性膨胀和玄宗晚年纵欲奢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贫富差距大到了惊人的程度,才使得叛军作乱犹如刀剁腐肉,迅速使整个唐朝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贫苦百姓在战乱中人肉相食,处境更加苦不堪言、惨绝人寰。
“安史之乱”也是诗圣杜甫的诗作高峰期。兹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五首与诸君共赏。
0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唐代〕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安史之乱”前夜,杜甫在长安附近做看守兵器库的小吏。这是他从任职地回老家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路过骊山华清宫,看到皇室(暗指李隆基及其宠妃杨玉环)和权贵(暗指权奸杨国忠)的穷奢极欲,又感怀贫民百姓的苦难生活,写下的愤慨之作。全诗一百句、五百字,这里仅节选路过骊山的片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就出自这里。
拙译如下:
凌晨时分天刚透亮,我路过骊山脚下。骊山高处奢华的离宫别院里,皇家和权贵们在这里下榻。初冬的清晨天空中寒雾弥漫,我跌跌撞撞、一步一滑地行走在山崖深谷中结满冰霜的山路上。
那高山上的华清宫,足可以与王母的瑶池仙境相媲美,温泉里暖雾按照他们的意愿蒸腾着。四周巡护的御林军,摩肩接队、兵器碰撞、密密麻麻。玄宗和他的宠妃权贵们纵情狂欢,震天的奏乐声充斥着楼宇和山崖。
能享受赏赐在温泉中洗浴的,都是那些头戴高冠长缨的宠妃和贵戚。能够参加这里的豪华盛宴的,绝不会有穿着短褐布衣的平头百姓。可是他们分赏出去的绫罗彩缎,又有哪一匹不是贫苦人家的妇女们辛勤织成的。
这些织女们的丈夫被鞭子驱打着,把她们织好的绸帛聚敛起来,再用车运送供奉给皇家。那个号称“圣人”的皇帝,一人一筐地把这些彩绸分赏给大臣们,指望他们感激皇恩,替皇帝治理国家。
可是有了穷奢极欲的皇帝,手下的大臣们哪里还会记得为主子分忧、为百姓谋划。皇帝赏出去的那些财物,简直就好像白白扔掉了。大大小小的官僚挤满了朝堂,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良知的,对眼前这种做法感到胆战心惊。
更何况啊,皇家那些贵重的金盘赏物,慢慢地都到了杨国忠他们家(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内戚,这里的“卫霍”暗指杨玉环的哥哥、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大殿里神仙般的美人儿载歌载舞,珍贵的绫罗像烟雾一样轻薄,美人儿白玉一般的肌肤半隐半现(这是暗指杨氏姐妹)。
贵客们都穿着华贵的貂裘保暖,而演奏管瑟的乐师们却忍受着清冷的冬寒。相互劝酒时,喝的都是珍贵的驼蹄羹,吃的都是从遥远的南方运过来的香橙金橘。
皇亲贵族们家里的上好酒肉吃不完都臭了,可经常能看见贫苦的百姓们因为饥寒交迫,冻死在路旁。咫尺之间的距离,富贵和贫穷的差距竟如此之悬殊!这种景象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的悲愤,再也没话可说啊!
02春望
杜甫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杜甫安置了妻儿,想北上去追寻远在灵武的肃宗,可半路上被叛军所俘,抓回长安蹲了半年监牢。放出来后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名篇。
拙译如下:
国破家亡了,可山河依旧。长安城又逢春天,却是杂草遍地、树木横生,再没了往年的繁华景象。
感慨这悲惨不堪的时局和现状,泪水横流溅落在春花上。与亲人远别的遗恨,看到远去的飞鸟也会胆战心惊。
又是一个春天了,战乱的烽火还是连绵不绝。亲人们杳无音讯,要能得到一封他们的家信,那会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悲愁满腹,渐渐花白的头发越搔越短了。短到什么程度呢?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03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安史之乱”的第四年。杜甫的老家河南战事正紧,而他的亲族兄弟们都散落在这一带。这首诗就是表达他对亲人们深深的担忧之情。
拙译如下:
军营里戍楼上的更鼓声一响,就再没了行人。边塞秋夜里,只听见那像我一样落单的孤雁,在不停地哀鸣。
已经到了白露节令了,露水从这个夜晚开始就会凝结成白霜。要说月亮,还是那远方故乡的月儿最为皎洁清明。
虽然我有亲情深重的兄弟,可是都散失在这可恨的战乱中。个个都离乡背井没了家,也没有地方能打听到他们现在是死是生。
寄给老家的书信没有一封能够送达的。更何况现在河南战事正紧、四处刀兵。
04石壕吏
杜甫 〔唐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安史之乱”中,杜甫以诗纪实的名篇有《三吏》和《三别》,共六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每一首都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以悲悯的深情和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战乱中下层百姓的苦难,图画般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情景。这六首中,又以《石壕吏》,最为感人、最为著名。
拙译如下:
被贬赴任的长途中,天黑了我投宿到这石壕村,可正赶上官差在深夜里抓壮丁。这一家的老汉听到砸门的声音,从后墙翻出去逃跑了,老婆婆打开院门去查看究竟。官差的吼斥声是那样的恼怒和骄横,老婆婆的啼哭声是那样的凄苦悲情。
我听到老婆婆赶紧走到官差近前诉说实情:三个儿子已经都被抓走,去守卫河南邺城。其中一个儿子写回家信来告诉我们,另外两个儿子前不久都战死了,只剩下的这一个也是暂且偷生,而那两个死去的,已经永久地走完了生命!
现在家里已经再没有男人了,只留下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孙。也是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家出走,可是她进进出出却没有一件可以蔽体的完整衣裙。我老婆子虽然年老力弱,可我情愿顶替儿媳妇、连夜跟着官差大人去往军营。
我马上就去河阳那边做徭役,跟你们去应对那边的战事吃紧,现在走还能赶上给你们的军队做明天的早饭呢。后来他们渐渐走远、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只是隐约断续地,还能听到老婆婆的号哭声。第二天天亮我还得赶路,可是给我送别的,只有老汉一个人……
0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杜甫听到“安史之乱”彻底平定,欣喜若狂后写的即兴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最为生动地表达了杜甫苦难一生中、极其难得的欢乐心情。
拙译如下:
四川剑门关外边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北的消息,我一听到后马上就喜泪横流、洒满了衣襟。
再看我的妻儿们也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忧愁,赶紧收拾我的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一般。
今天的阳光像我的心情一样如此灿烂,这可得好好喝几杯庆祝的酒啊,我要纵情豪饮,与这大好的春光相伴,赶回我的老家河南。
马上就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然后就再从襄阳奔向老家的洛阳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